我在印度看到过一幕至今还印象深刻的景象:一队印度的朝圣者,他们挤坐在一辆驶往圣地的车上,人虽然多,但没有一个发出声响。他们的眼睛都沉静地望着前方,然后,就有泪水在脸上悄然滑落……

这种对圣地的至诚向往真的令人动容。所以在佛弟子心里,最好能赋予圣地人格化的内涵,让它成为你长久的精神和心灵的依托。这样的话,当你有一天终于向它靠近时,每一步都会带起生命强烈的感动。这种感动无疑是与佛相应很好的通道。

朝圣与旅游的区别也正在于心态的不同。旅游更多是一种消费行为,消费时间,消费金钱,也消费自我的生命;而朝圣是一种修行,是对业障的忏悔,对福德的积累,是对生命的修改和提升。两者是完全不同的。当你的心念认为你是在朝圣的时候,朝圣的效应就会产生;如果你认为整个的行程只是旅游,那你所得的也只是旅游的结果。同样的时间与路线,不同的念头与行为,将赋予这趟出行完全不同的内涵。

做一个普通人还是做一个修行人?做一个随波逐流的人还是做一个觉醒奋斗的人?这是来到圣地——最好是来到圣地之前,你需要思考和选择的。

你来到圣地,怀的是崇敬、虔诚的心,那么那里的一草一木、一土一石都能消你的罪障。你说你并没有见到佛菩萨,但佛菩萨必然已经在为你摸顶、向你放光。所以心有没有进入朝圣的状态,这很重要。

当你在圣地,一步一步追寻佛陀的足迹,又以清净心礼拜供养、听经闻法后,你会发现佛陀的真理真的就在这些空间里回荡。这时候你会强烈渴望解救被压制在低维空间里的自己,会希望将生命从肤浅的感官层面升华到内在的更高维的智慧层面。

“把整个的人生之路都变成一条朝圣之路!”这也许是在圣地的你可以每天发下的愿,你的愿,佛陀悉知悉见。

佛陀是无量光无量寿的,他既然讲了朝圣的功德,就知道以后会有人来追寻他,所以当你来到圣地,可以说当下佛陀的眼睛就在看着你。在佛陀的注视里,每一位朝圣者都像获得了一次崭新的、殊胜的生命,就像从凡夫变成了菩萨。所以朝圣就要发起菩提心,进入菩萨模式,为自己也为众生,念念灭无量罪,念念增无量福。

《金刚经》里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朝圣的这个行为,是不是生灭法?也是。但我们朝圣的对境是不是永恒的?是。所以朝圣就像一个载体,行为本身虽然会有结束的一刻,但所得的功德却会永远追随着我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