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315,大家都忙着各種曝光。今天我也跟大夥聊聊當前樓市正上演的各種謊言,雖然表面上看來很有道理,但是卻經不起推敲。然而作爲普通購房者有時候明知道這是陷阱,也知道是忽悠,可是就是禁不住誘惑,有點身不由己,從而盲目跟風。沒有誰比誰更聰明,只是有的人沒有守住自己的底線,最近不斷強調底線思維正是對這種人的抨擊。

下面這些話有的真的挺攪擾人心的,似真似假,真真假假,難以分辨。最可怕的是這些人還煞有介事的去論證,可是在明眼人眼裏都知道那是謊言。

1、唯有房地產才能拉動經濟增長?調控可以放開了?

2018年底2019年初,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理事長李鐵表示,炒房已基本消失,各種限購限貸限價讓炒房者早已不復存在,因此也就完全沒必要再進行調控下去。當下需要拉動內需,而沒有房地產就不可能拉動內需。說白了就是有了房地產纔會有裝修、家電等上百個行業的發展。總之,似乎房地產就是萬能的。

這是李鐵的意思,其實如果這句話放到20年前房地產還沒有發展剛剛起步時完全沒問題,可是我們都知道,這些年不是沒有發展房地產,而是發展過了,甚至房地產本身的問題都在暴露出來,同時也影響到其他實體經濟的元氣。他無外乎就是拿城鎮化說事,可是我們還能像過去那樣過度依賴房地產嗎?調控真的就可以放開了嗎?

2、房住不炒不用堅持了?調控可以放鬆了?

這都是謠言,這都是對當前市場的過度解讀。的確,2019年的市場面與去年有了很多不同,特別是調控取得一定成績,那麼在保持房價穩定的情況下調控就應該適度微調,即分類調控、因城施策,各地方有了更大的自主權。

很多人拿沒提房住不炒來說事,其實不管說不說,房子是用來住的而不是用來炒的這個定位早已深入人心,也成了一段時間內不可能改變的新定位,不提不代表不堅持,反而沒必要天天掛在嘴邊上。

3、房地產是最大的實體經濟?沒有房地產業救不了中國?

北京師範大學房地產研究中心主任董藩教授面對當前樓市的降溫可以說更是不遺餘力,提出“房地產是最大的實體經濟”。後來又在網上極力咆哮:沒有房地產業救不了中國!他跟李鐵這位專家都屬於“買房愛國”類的,意思是隻有房地產才能發展中國經濟,不買房就是不愛國。那這樣說來,多少人倒是想愛國,可也得有資格啊!

房地產可以是實體經濟,也本應該是實體經濟,可是隨着炒房不住的演化,房子基本上成了投資品和金融品,過多擠壓了其最根本的居住屬性。如果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那就是實體經濟,可是難道專家們心裏真沒點數嗎?現在的房子有多少是拿來炒的?

李鐵和董藩錯就錯在沒有用發展眼光看問題,時代不同了,再那麼叫囂就有點過了。

4、購房者買漲不跌?

這句話最深奧,你說這話對不對?你要說對,這還真不是老百姓的真實想法,他們也想買便宜的。你要是說不對,好像現實的確如此,大家又都是追着房價跑,不能說這句話毫無道理,但是特別是當我們知道房子是用來住的而不是用來炒的之後,更應該知道居住屬性的迴歸。首先這句話是開發商炒作出來的,再一個過去房子被炒成了金融品,而且房價一直漲,如果這個神話被打破,百姓還沉浸在買漲不買跌魔咒中嗎?

5、房價下跌最怕的是普通老百姓和沒買房的?

我們經常聽到一種忽悠,房價下跌對老百姓沒有任何好處,稱房價若下跌,下場最遭殃的應該是窮人。真是這樣嗎?他們的理由很簡單,因爲有錢人不怕,沒錢人無論你有房沒房,有房的也就一套,所有積蓄都押在了房子上,一旦房價下跌,他們幾乎沒有其他金融資產用來應對衰退。

這些話雖然表面有道理,甚至可以說話糙理不糙。但是這是打着“爲人民服務”的幌子在爲既得利益者站臺。他們說房價跌了你也買不起,因爲有錢人還是有優勢,我想說,如果房價跌了,有錢人還囤房子養魚嗎?難道你們囤房不是怕窮人住上房子嗎?如果買房是爲了自住,就不用擔心市場的起落。當然大起大落自然不正常。但千萬別拿市場上的房價下跌一點就忽悠百姓,讓百姓緊張,借刀殺人。

6、90%的大中城市房價不是太高,而是正常或者偏低?

經濟學家馬光遠多次在演講中講到,中國90%以上的城市房價真的不高。猛一聽挺嚇人,本來就買不起,專家居然還說這樣的話。近兩年他一直在強調這個觀點,更嚴謹點說法是這樣的,目前中國90%的大中城市房價不是太高,而是正常或者偏低。

北山廣深,的確資源稀缺,人口流入很大,有着強大的市場需求,好吧。你說不高就不高吧。我也懶得辯了。畢竟這樣的城市有錢人那麼多,只要房子有投資價值,老百姓就永遠買不起。如果房子是用來住的,再來看看?另外,如果市場正常,可以拿需求來說事,可是當真正剛需完全被炒房者擋在門外時,早就無力去跟他們拼時,他們買得起買不起還有什麼意義?高不高你們來說說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