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南山跟道教結緣是因為一個大名鼎鼎的人物,就是生活在距今2500多年前的老子(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他是東周末年的大學問家,也是道家學說的創始人,河南周口市鹿邑縣人,他學識非常淵博,一直輔佐周景王治理朝綱。

公元前516年,周王室起了內訌,55歲的老子終於看清了王室的爾虞我詐,心灰意冷,準備退隱。於是,他一路西行,走出河南靈寶函谷關,繼續西行,來到陝西關中境內的周至縣樓觀台附近,看到這裡環境清幽,便索性停下來在此修鍊,讓這裡最終變成了一個著名道教聖地。

自老子李耳之後,一個個著名人士,如尹喜、趙公明、張良、鳩摩羅什、孫思邈、鍾馗、呂洞賓、王維、王重陽、丘處機等紛紛效仿,很快把終南山變成了修行聖地。

老子

若要追溯陝西終南山境內出現隱士最早的人物,那就要算到商朝末年的名人姜子牙(公元前1156年——公元前1017年)頭上了,那是遙遠的3100多年前發生的故事。姜子牙同樣學富五車,卻空有一身才華無處施展,所以,只能以隱居的方式生活著。他一直躲在陝西寶雞磻溪境內的渭河北岸釣魚,希望能釣到一條賞識自己才華的大魚。功夫不負有心人,在他72歲時,他終於遇到了周文王,最終實現了抱負。

可見,姜子牙歸隱,是為了等待賞識自己的明主出現,從而完成宏大抱負。老子、趙公明、鳩摩羅什、王重陽等名流選擇歸隱,則是真正看破了紅塵,遠離世俗生活尋找內心的安寧。他們的修行才是真正的修行,他們也是真正的隱士。

因循守舊思想在我國民間歷來相當突出,許多人把傳統當做標杆來看齊。只因為終南山是許多名流選擇歸隱的首選地,所以,歷朝歷代有歸隱之心的人,都喜歡來這裡實現做隱士的夢想。

比爾·波特

20多年前美國漢學家比爾·波特在終南山生活了數年時間,並於2009年出版了《空谷幽蘭》這本遊記。他採訪了幾十位隱士,採取客觀的白描手法,詳細記述了幾十位隱士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相當深刻地挖掘了我國隱逸文化的現狀。隨著這本書的廣泛發行,迅速在全球範圍內引起局外人對隱士生活和飲食文化的強烈關注。

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形形色色的人浩浩蕩蕩來到終南山,有的人為了體驗隱士生活,有的人為了獵奇,有的人希望像姜子牙那樣能碰到明主,當然,也有一部分人是為了來此修行。

到如今,終南山聚集了5000多名道家、佛家,以及其它信仰流派的隱士,並且,這5000多年集中在翠華山周邊不到1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每平方公里足足超過了50名隱士。

甚至一些網紅也來到這裡,每天直播隱士生活,給自己吸粉無數,真金白銀賺到手軟。這完全違背了隱士文化的本質,更打擾了真正修行的隱士,讓這裡喪失了自然清靜。與其說這裡是修行場所,還不如說這裡已經變成了一個小江湖,是許多人攫取利益的寶地。

這些濫竽充數的「隱士」,最終會背上歷史的罵名。

當然,假隱士越來越多後,有效推動了這裡的住房需求,那些早些年被村民遺棄的老房子,瞬間變成了香餑餑。一間10平米左右的土木結構房子,在終南山較好地段租金能達到300——600元每月,價格直逼西安市區繁華地段。

畸形的慾望帶動了畸形的產業,這就是終南山的現狀。


阿彌陀佛。求道不必需山水,滅卻心頭火自涼。人能清心凈意,在這人人都不輕鬆都感覺壓力山大的快速生活節奏中,能放鬆心情去體驗去享受自心中那一份本不該昧失的寧靜,就是心向清凈神逸自然。真隱者隱去凡塵俗見,去體驗清凈自由的心境。真正的隱居生活,是用一種回歸自然的心情,去過簡單安靜的日子。終南山依然是終南山,青山不會改變容顏,都是人心的變化,主觀定義出的好壞。

隱居隱心,隱去心中陰暗的、負面的、消極的思想見解和行為。隱居者也有權力分享自己的喜怒哀樂,及對人生的感悟,對生活的態度。隱居者也需要學習仁義禮智信,也必須盡自己應該盡的家庭和社會責任。不是說躲避家庭遠離親人脫離社會隱藏行跡叫做隱居,那隻能稱為逃避,除了為了生死為了道業剋期求證的。所以我們評判一種現象一種事情時,不能從表面的幾個負面個別案例,就去抨擊全面否定一切。這樣一定會以偏蓋全,會抹黑文化,會誤導人們的思想,對隱居者選擇的生活生起誤解。

真正的修士,自是歸心自然,心向覺道。他們很清楚的知道,糾結人我是非是錯誤的思想觀念,是修行人應該看破應該放下的。他們也很清楚的曉得,包容、體諒、慈悲、仁愛是學佛修道者所要追求的也是修士們應該具備的品質。怎麼會去厭煩眾生呢?都隨緣善意相待,雖然靜心修道不戀攀緣,也絕不會去憎惡不會去嫌棄來往的有緣人。

博人眼球,網紅了紫了的,錯與沒錯對或不對?只在每個喜歡分享的隱者,以什麼面目怎樣的思想去面對觀眾?善者我們讚歎隨喜,對那不善者,我們選擇不聞不問不看,遠離也就是了。德善正義天地常存,偽善邪惡自取毀滅。你介意不介意,它都是按照這個因果定律運行。對錯任人去做,我心不戀娑婆。清凈的快樂,人生中最值得去在意的事。

圖文:南山妙華嚴


情人眼裡出西施


人怕出名豬怕壯唄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