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海峯

話說,只要我們提起清朝的十二位皇帝,就會想到溥儀,覺得他是既無能又窩囊。然而,他的祖先也就是大清朝即將入關之前的一位皇帝——皇太極卻是一位了不起的英雄。甚至,可以說,皇太極纔是大清朝入主中原的關鍵一人。那麼,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下面我們就一起前往探查一番。

首先,我們先了解一下皇太極的簡況。他全名叫愛新覺羅·皇太極,是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的第八子,也是我們中國歷史上大清王朝的第二位皇帝,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同時,還兼任蒙古人的大汗。當然,按道理說,他作爲努爾哈赤的第八子,本來不應該由他來繼承努爾哈赤的汗位。然而,正是由於他頗有才能,才從努爾哈赤諸多的兒子當中脫穎而出,逐漸受到了努爾哈赤對他的特別青睞,並在後來實現了成功登基。

事實上,也就是1626年,在努爾哈赤去世的時候,皇太極並沒有被努爾哈赤明確當成後金大汗的繼承人。爲此,當努爾哈赤剛剛去世,當時的後金王朝便已經是劍拔弩張,形勢逼人,甚至,對於皇太極而言,這種威脅都足以致命。那麼,當時對他的最大的威脅是誰呢?就是阿巴亥。而阿巴亥又是何許人也呢?她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的第四任太妃,也是清太宗皇太極的繼母。而且,她還爲努爾哈赤生下了三個兒子,即第十二子英親王阿濟格、第十四子睿親王多爾袞、第十五子豫親王多鐸。顯然,在努爾哈赤死後,對於皇太極而言,這是何等地威脅?

要知道,此時她的三個親兒子:除了多鐸手裏面有很大一部分的牛路(組織名稱,規模相當於今天的一個旅)之外,阿濟格與多爾袞還分別掌握着正黃旗與鑲黃旗。爲此,可以說,只要她在這個關鍵時刻表態,讓誰繼承皇位都是有可能的,而且皇太極作爲她的繼子肯定不是她的首選。然而,就在這個時刻,也許是出於上天對皇太極的一種眷顧,阿巴亥竟然被努爾哈赤遺囑特命“殉葬”。而當幾位貝勒和大臣同時宣佈,努爾哈赤要求她殉葬時是言之鑿鑿,最終,她也就只好認命,年僅37歲左右。

那麼,此時作爲後金王朝的重要人才之一多爾袞又在幹什麼呢?他正站在了他同父異母的哥哥——皇太極一邊。儘管常言說,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但是,多爾袞卻和他同父同母的哥哥阿濟格、兄弟多鐸關係非常不好。非但不好,甚至,彼此之間還有隔閡。因此,此時的多爾袞就堅定地站到了皇太極的一邊。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出皇太極的個人魅力,真是非同一般。

也正因皇太極擁有着聰慧的頭腦、強大的邏輯能力,以及勾畫未來宏偉藍圖和令人心服口服的魄力,在他被推舉繼承了後金汗位之後,馬上就通過一系列大刀闊斧地改革,進一步強化了中央集權。並征服了大韓帝國和漠南的蒙古國。然後,又通過重用漢族降官和漢族降將使後金的實力得以迅速膨脹。顯然,僅僅在這一點上,我們就可以看出皇太極的胸懷博大。

直至公元1636年,皇太極其人於盛京(也就是我們今天的瀋陽)成功稱帝,建國號爲大清,並在公元1642年的鬆錦大戰中生俘了明朝大將洪承疇,直接導致明朝的關外精銳部隊一下子是損失殆盡,至於寧錦防線更是徹底崩潰,進而爲大清朝的最終入關掃清了障礙。(呂海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