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製造的“非洲手機之王”傳音控股(TRANSSION)即將衝刺科創板,再度尋求上市,而這或將是其衝擊資本市場的最後一次機會。中信證券3月15日發佈公告稱,已完成對深圳傳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的上市輔導工作,公司擬在科創板上市。

傳音不僅擁有手機品牌TECNO、itel及Infinix,還包括售後服務品牌Carlcare、智能配件品牌oraimo以及家用電器品牌Syinix。圖爲TECNO在烏幹達的廣告牌。圖片來源:傳音控股官網

3月18日,科創板正式“開門迎客”,開啓了申報渠道。上交所審覈系統已正式進入審批狀態,所有通過審覈系統提交的文件,都將被視爲正式的科創板股票發行上市申請文件。深圳傳音控股成爲廣東省申報企業中目前明確申報的第一批企業之一。

這家中國本土的手機企業在中國幾乎沒有知名度,但是它在非洲大陸則家喻戶曉,尤其是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地區,傳音旗下手機品牌的logo更是隨處可見。公開資料顯示,成立至今十多年來,傳音共在全球銷售了超過2.46億臺雙卡手機。國信證券調研報告顯示,傳音2017年銷售額達200億元人民幣,手機出口量約1.29億部。據IDC數據,2017年傳音旗下各品牌手機在非洲的市場份額達到45%,並於2017年在印度獲得了9%的市場份額,在手機品類中排名第二。2018年,傳音被Facebook和畢馬威評爲“中國出海領先品牌50強”之一。

根據天眼查信息,傳音控股註冊成立於2013年,總部設在深圳,註冊資本7.2億元,實際控制人爲原波導手機海外營銷負責人竺兆江。而傳音控股的前身爲傳音科技,2006年7月成立於香港,是一家專業從事移動通信產品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的高新技術企業。事實上,2007年起傳音就已經在竺兆江的帶領下紮根非洲市場,並憑藉一系列針對當地用戶的特色設計贏得了當地市場,闖出了一條完全不同於華爲、小米、Vivo等其他國產手機品牌廠商的另類發展路徑,被業界譽爲“中國手機海外市場隱形冠軍”。

上市之路一波三折

事實上,早在2017年傳音控股就欲籌劃上市。工商資料顯示,深圳傳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在2017年6月引入了新的投資者,其中包括具有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紫光集團參股背景的資本方,以及香港網易等互聯網企業。公司名稱也從深圳傳音控股有限公司變更爲深圳傳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從股東結構來看,據澎湃新聞、第一財經等多家媒體報道,傳音投資有限公司持股56.73%爲第一大股東,竺兆江持有傳音投資20%股份。竺兆江參股的源科(平潭)股權投資基金合夥企業、傳力股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傳承創業合夥企業、傳音創業合夥企業、傳力創業合夥企業,分別持股佔比爲14.40%、8.43%、4.55%、4.54%、4.54%。而2017年6月新引入的股東中,香港網易互動娛樂有限公司持有傳音控股0.98%股份,紫光集團旗下公司與趙偉國持股佔70%的健坤載物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出資成立的寧波梅山保稅港區竺洲展飛投資中心持股佔0.96%。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與深圳市引導基金投資有限公司參股的南山鴻泰股權投資基金持股佔0.29%。

盧旺達基加利,工人在給一家新手機商店裝上Tecno移動的牌子。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上述動作都被業內視作是爲上市作準備。

2018年1月,傳音控股接受國信證券的上市輔導並簽署了《輔導協議》。在接受國信證券的上市輔導期間,傳音控股就曾試圖借殼衝擊A股。2018年3月1日,上市公司新界泵業發佈重大資產重組公告,稱公司擬資產置換及發行股份購買資產的方式收購傳音控股的控制權。後續公告顯示,截至2017年末傳音控股總資產87.48億元,總負債55.40億元;2017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00.44億元,淨利潤6.78億元。但2018年6月,新界泵業公告稱,由於交易各方未能就交易方案的重要條款達成一致意見,傳音控股借殼計劃也以失敗告終。

去年12月,傳音控股選擇解除與國信證券的《輔導協議》,轉而接受了中信證券的上市輔導及在深圳證監局進行了輔導備案。

此次衝擊科創板,業內認爲可能是傳音衝擊資本市場的最後機會。科創板在制度設計上,以市值爲中心,結合淨利潤等財務指標,設置了多套上市標準。《上市規則》中規定了5項通用上市標準,包括預計市值不低於人民幣10億元,最近兩年淨利潤均爲正且累計淨利潤不低於人民幣5000萬元,或者預計市值不低於人民幣10億元,最近一年淨利潤爲正且營業收入不低於人民幣1億元等狀況。分析機構稱,從數字指標看,傳音達到了科創板上市的相關標準。但業內人士指出,在頭部品牌企業競爭膠着的情況下,傳音需要在資金上加大力度築造自己的護城河。

去年傳音旗下Boomplay Music與環球音樂達成戰略合作。圖片來源:傳音控股官網

“隱形冠軍”怎樣崛起,未來如何持續?

十多年前,傳音初次試水非洲市場,彼時國內手機市場被各類山寨機佔據,正規手機企業舉步維艱。一些國產手機品牌就此被淘汰,比如波導、廈新,也有品牌開始尋求海外市場,比如華爲和中興。曾是波導手機海外市場負責人的竺兆江也就在那時創立了傳音。針對非洲市場,竺兆江採取“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從貧窮的地方做起,建渠道、打廣告,在這片當時被三星和諾基亞等手機大廠忽視的土地上建立市場。

竺兆江曾在非洲生活了近10年,在傳音成立時的非洲,手機還是一種比較罕見的奢侈品。但那裏有着與中國市場相當的人口基數,約佔世界總人口的15%,其中城市人口約佔非洲人口的26%。竺兆江敏銳地意識到這其中有巨大的市場空間,在中國手機市場趨於飽和的時候,以非洲爲代表的地區和國家將成爲全球手機最強勁的驅動市場。

較早進入新興市場或許是成功的一大因素,但傳音成爲“非洲之王”的祕訣更在於切中了當地用戶的需求,因需求定製成爲贏得非洲用戶的利器。

2007年11月,傳音在非洲推出了第一款TECNO品牌的雙卡雙待手機。當時,竺兆江瞭解到,爲了避免運營商因呼叫不同的網絡收取高額的費用,非洲的消費者都有使用多張手機卡的需求,但是卻消費不起多個手機。具備雙卡雙待功能的手機成功打開了非洲市場。

此後針對非洲用戶的“痛點”,傳音進行了一系列的小創新。比如,解決拍照痛點。主流的手機拍照都是採用面部識別拍照,這種技術用在淺色皮膚的人羣沒有問題,但對於普遍膚色較深的非洲人民來說卻十分尷尬,自拍往往難以看清五官。爲此,傳音針對手機攝像頭做了特別改進,研發了基於眼睛和牙齒來定位的拍照模式,並在此基礎上加強曝光,發展出深膚色用戶的美膚模式。而根據非洲消費者能歌善舞的特點,傳音又在2016年推出的新手機就主打音樂功能,甚至隨機贈送一個定製的頭戴式耳機。

2017年傳音旗下品牌TECNO智能機產品亮相發佈會。圖片來源:傳音控股官網

調研機構Counterpoint的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第三季度,全球功能機銷量已經連續四個季度上揚,在手機功能機的全球品牌份額來看,傳音旗下的iTel和諾基亞旗下的HMD並列第一,各約佔份額14%。在全球前五名中,還有三星及傳音旗下另一品牌Tecno。總體來看,傳音控股佔據全球20%的功能機市場份額,位居第一。其中,中東/非洲及印度市場已成爲功能機的絕對消費大戶,共計佔有功能機出貨量72%的份額。

目前,傳音控股旗下有多個手機品牌包括TECNO、itel、Infinix等,還有配件品牌Oraimo、照明品牌iFlux、家電品牌Syinix等。分析機構認爲,多品牌戰略也是其獲得高份額的一個獨特因素。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傳音的出貨主力仍在功能機上,而功能機利潤非常薄,過去傳音長期以量大取勝的模式未來或難以爲繼。IDC的分析師指出,一波新的品牌開始湧入非洲大陸,包括華爲、小米、OV等廠商都開始轉向新興市場擴張。這無疑會對傳音的市場地位造成挑戰。同時,從功能機向智能機轉換的趨勢也已經在非洲等新興市場體現。IDC預測,隨着向智能手機的轉變勢頭增強,功能手機出貨量預計將下降5.1%。

未來,“非洲之王”如何延續,擺在傳音面前的挑戰並不小。面對競爭,傳音在一份機構報告中迴應稱,目前非洲大部分市場仍然處於功能機向智能機轉換的行業紅利階段,這與中國的發展路徑相似。不過,這一轉變過程在中國發生得很快,僅用2年左右即完成了轉變。“相比之下,非洲的轉變速度就比較穩定,智能機市場每年均保持雙位數以上的增速。”傳音表示。而在利潤提升方面,傳音則寄希望於發展應用軟件預裝、分發和廣告投放等移動互聯網增值服務,形成新的業績增長點,提升持續盈利能力。

- END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