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仍然是權健事件的持續發酵,所以直銷如完美、無限極、玫琳凱等被約談,無非就是要對這些公司嚴加監管!

值得注意的是,據報道全國有91家持牌的直銷公司,其中內資企業58家,外資企業33家。2017~2018年,商務部收緊口袋,兩年只發了3張直銷牌照,2018年更是只發了1張。

所以看樣子,近期對這類直銷公司的管理將更加嚴格!

有消費者反映,現如今很多保健品企業將保健品「忽悠」成藥品,希望職能部門對保健品加大監管力度,對虛假宣傳一查到底,維護廣大消費者的健康安全。

建議不僅是無限極,完美,還有很多品牌的保健品,在城市中有大大小小的體驗店,有關部門應該一起治理。

最後也是希望這些拿到牌照的企業,遵紀守法、規範經營、嚴格直銷員和經銷商管理、自覺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和履行直銷企業責任。


首先說明的一點是直銷在我國是合法的,傳銷在我國是非法的。說這個的原因是太多的直銷公司打著直銷的旗號卻干著傳銷的勾當,完美、無限極、玫凱琳之所以被約談是由於權健這場風波太大波及了整個直銷業,國家希望藉此機會拿權健開刀來倒逼直銷行業的規範,也是國家依法治國整治社會亂象為民除害的重要舉措,就像之前的長生生物假疫苗案件一樣,一查到底,刮一陣猛烈的旋風震懾賺取黑心錢的不良奸商,為改善民生問題清除市場的害群之馬。

不可否認的是直銷作為銷售的其中一種方式,存在即合理,有那麼多的人參與也有那麼多的成功案例說明有一定的價值或者說是廣泛的認可度,只是很多的直銷公司雖然沒有做傳銷,卻經常遊走在灰色的邊緣很容易演變成新形式的傳銷,這三家被約談說明他們或多或少都會存在一些擦邊球的問題,也是藉此機會給他們敲響警鐘,凈化整個行業環境,而不是真正的一刀切一棍子打死所有直銷企業,我們也相信經過此次約談後整個直銷行業也會迎來新的轉折點。


謝邀,對於直銷行業被集體約談,應該是一個好事,主要就是起到提前打預防針的作用:要有底線,不要越界。

直銷行業的「繁榮」說白了就是要出貨,也就是拉下家出錢進貨,越處在食物鏈頂層就越能斂財,誰都希望自己能處於頂層,那就需要不停的拉人頭墊背,然後鼓勵下線再發展下線,而一般直銷都從親朋好友下手,確實有點討人嫌,因為那些貨囤在你手上後你會發現你根本甩不出去,你越貪心囤的貨就越多,於是你就成了最底層,用現在的流行詞來形容就是「接盤俠」,這些接盤俠就戲稱直銷公司為騙子公司。

說回正題,從古到今,每行每業都是有底線的,就連行騙也是有道德底線的,那就是謀財可以,害命不行。所以直銷公司也一樣,不要越界,越界了就要被懲罰,搞化妝品還好,但搞保健品就都歪了,看看權健、無限極這類公司,基本都是宣傳自己的保健品多麼的強大,甚至最後宣傳完全可以替代藥物治療,那幾個出事死人的案例都是因為這一點,再回過頭看看安利什麼時候有過這樣的宣傳。


被約談是好事,說明國家也看到了直銷帶來的危害,最近到處都是直銷產品造成的事故,早就應該對這個行業進行規範整理。

直銷本身沒有錯,繞過了傳統的批發和零售商來獲取利潤。和安利,無限極,完美的一些直銷員聊過,能感受到這個行業裡面的人那種強烈的銷售慾望,比傳統的門店銷售更強烈。

對個體來說,有一種積極向上的拼搏精神是好事,但直銷人員素質良莠不齊,為了銷售不擇手段,拉人頭,誇大產品功效,包治百病極大的影響了口碑,尤其是最出事的權健和無限極,給人胡亂用保健品代替藥品,沒有一點的道德及專業知識。

從產品來看,能夠通過國家的認證自然是沒什麼問題,說明品質還得不錯。但是怎麼用,多大的量,適合什麼人群,不適宜什麼人群,我相信沒有幾個直銷人員能夠說的清楚,一來就給你舉例誰誰誰就是被自己的產品治好的,群里一大堆人打雞血,刷屏,不停的給自己給別人洗腦。

對任何事物都要辯證的看,存在就是道理,但一個行業要長久健康的發展離不開監管。


保健品,有的不良的一些企業中會誇大這個東西,神乎其神,只是為了賺錢,保健品本身沒問題,不過加上巨額利潤和起到對老百姓的成效不成比例了,這不是騙人嗎?誇大和不成比例的交易就是騙人,是對百姓的信任和精神極大的傷害,誰都知道,保健品本來就抓住了一些人的心理。約談我不懂什麼意思,我對保健品沒什麼好印象,健康的人需要保健品嗎?不健康的人因為什麼不健康?不是有很多種方法保健嗎?非得吃保健品嗎?

可能我說的很片面,不過我還是這麼認為的,健不健康不是吃保健品說的算的,保健正常,奇奇怪怪的保健品…算了,最好遠離。


保健品、直銷陷入千夫所指、全民皆憤,對權健頭頭束××等欲除之而後快,可見民不可欺還是亘古不變的真諦,世道主流還是向善的,社會主流還是正義的,這是非常可喜的。同時也說明「保健品+傳銷」現象確實到了該徹底整治的地步了。試想一下,如果保健品傳銷的陰暗面被揭露出來後,人人不以為然或冷漠沉默,甚至助紂為虐,那才是非常可怕的社會現象。然而,僅靠情緒化的口誅筆伐是解決不了根本問題的,要發動思想界、法律界、社會學界等等,對這種模式進行廣泛的討論,從思想上、監管上、法律上給大眾一個正確清晰的認識和導向。

保健品不是毒藥,直銷也就是一種營銷模式,為什麼二者一結合就會產生如此惡劣醜陋的結果,為什麼在我國現階段會如此典型,難道不值得我們深思嗎?如果經過充分的揭露和普遍的討論,社會公認「保健品+直銷」已經人神共憤,那麼就要考慮對此的治理打擊了。

任何不合理或反面的東西都是這樣,不到一定程度人們是很難看清它的真面目的。對於惡壞或者不合理的東西的整治時機,極端事件的出現往往是最佳的窗口期,稍縱即逝。不然,風頭一過又換了個馬甲出來為害,不知又要戕害到程度,到那時民眾就會對政府的正義心公信力產生幻覺了!


直銷行業是有原罪的,最先被查倒下的權健!看似是那麼的強大,但轉眼間就被搞倒,民意的憤怒,長期無宣洩的渠道,深受其苦的百姓、群眾立即被發動起來,可見直銷是多麼的被痛恨。

直銷賣的東西,效果被極度誇大,價格也是天價,做直銷的人,什麼親情,友誼,道德都不要了,醫院能治的,它們能治,醫院不能治的,它們也能治!如果真是這樣,還要醫院幹什麼!(反過來,為什麼人們相信它們也不相信醫院,這也是問題)

我不相信保健品,特別是國內的

我不喜歡直銷,特別是親人來拉人頭!

兩樣結合在一起,就是最被痛恨的根源

所以結論,就是連根拔,取消保健品行業!


如果集體約談能解決問題,那麼我們要問:為什麼這些打著直銷名義而本質是傳銷的所謂合法機構或巨無霸保健品公司禍害國人差不多三十年才被集體曝光?為什麼權健倒下後,無限極等直銷企業到今天才假惺惺地採取所謂的自查自糾措施而試圖「忘羊補牢」?如果這些利欲熏心的巨無霸有起碼的道德自覺或社會良知,為何會釀成這麼多惡性的社會事件而一直置若罔聞?奢望道德自覺或約談自律無以解決當下中國保健品行業之亂象,除非我們以法律作為準繩,增加保健品行業之違法成本,一旦某一企業或機構被監管部門或消費者舉報有任何虛假宣傳或涉嫌傳銷等違法行為,一查到底,直至像長生、權健那樣讓其傾家蕩產,才足以保證保健品行業之自律。


保健食品行業亂象叢生,如果僅僅是要求企業自律或行業協會自行規範恐怕難以根除由來已久的固疾。政府相關管理部門的強力介入是必須的。通過相關文件,制度,法規等一步一步地促進企業不斷規範和完善市場行為,最終使這個行業得以健康發展,其實這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大好事。約談是最溫和的督查處理,是給相關企業的一個善意提醒,尚若企業還不引起高度重視,置若罔聞,不拿出實際整改成效來,下一步的處理力度就會大得多,最嚴歷的甚至可能要吊銷相關執照以至驅逐這個市場。順便說一句,政府對這個新生行業的態度是非常明朗的,並不象許多人一樣對這個行業持否定態度。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