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为止,“司母戊鼎”是我国出土最大的鼎,它重达832.84公斤,高133厘米。在国家博物馆中,静静地展示它独有的风采。但各位读者知道吗,司母戊鼎的一只鼎耳是人工制作的,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它真正的鼎耳去哪了呢?今天,小编便给大家揭秘一下: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

1939年3月,河南省安阳武官村的两位姓吴的兄弟在野地探宝,他们将探杆插进泥土后,竟碰到一个硬东西,将探杆拉出后,上面残留着绿色的铜锈。

当天晚上,两兄弟带着找了十七八个人,准备秘密地将宝物挖出来。大约挖了十多米深,他们才看到这件东西的柱足,忙活了大半夜,这件物品才露出真容,一开始,他们误认为挖到了一个马槽。后来,将上面的铜锈清理干净,才发现它竟是一个大鼎。

这个大鼎的口朝向东北,横斜在泥土中。因为体积过大,他们费劲力气,才将大鼎运到了家中,挖宝工作虽然是秘密进行的,但世界上却没有密不透风的墙,没过多久,武官村挖出宝贝的消息便传出去了。

不久后,一个商人找到了吴家兄弟,看到生满铜锈的大鼎后,他愿意出20万大洋将其买走。吴家兄弟听到价格后,当场便答应。但是,在付款前对方有个“特殊”的要求,为方便运输,村民必须将鼎分成4—10块。

吴家兄弟找来村民帮忙,准备将鼎分解,因技术条件有限,他们想用钢锯进行切割,但鼎的质量非常好,根本锯不下来,经过一番商议后,他们决定直接用铁锤砸。

很快,一个鼎耳被砸了下来,可是接下来,他们不砸了,为何不砸了,因为吴家兄弟留了个心眼,如果对方不要,鼎就会变成废铜,这么巨大的鼎可不常见,真的不能毁掉。于是,他们便将鼎和鼎耳,全都偷偷地埋了起来。

1946年,北平的文物专家接到消息后,找到了吴家兄弟,吴家兄弟亦很爱国,便将方鼎被重新发掘出来,交给了国家,可是那个鼎耳却不见了踪影。经过专业的修复后,一只人造的鼎耳被安在方鼎之上,一个有趣的问题出现了,那个鼎耳它究竟去哪了,难道凭空消失了吗?通过翻阅相关的资料,小编总结出鼎耳消失的三点原因。

一、战乱被挖走

村民们合伙将方鼎藏起来后,曾经有反动军队来村内搜宝。并将吴家大院翻了个底朝天。最终,因为战争原因才选择撤退。而村民在战乱期间,生活也并不好过。所以,专家猜测有人趁着战乱,想将方鼎挖走。但因鼎体积过大,他只能选择拿走鼎耳。

二、埋的地点忘记了

1939年被重新埋入地下,1946年被再次发掘。为防止巨鼎被人发现,吴家兄弟领着村民们,曾经移动过鼎被埋藏的位置。专家们猜测,在移动的过程中,因慌乱村民落下了鼎耳。时间一长后,他们也记不清具体的藏埋地点了。正因如此,寻找鼎耳的线索彻底中断。

三、落在他人手中

在方鼎分割或掩埋的过程中,有人偷偷将鼎耳藏了起来。当这件文物的价值公之于众时,他们并不想将其拿出。如果这种猜测是正确的,我们能确定鼎耳还存在。如果鼎耳落入不懂文物人的手中,它很有可能被当成废铜卖到废品收购站,最后被融化掉了。

如今,司母戊鼎被收藏在国家博物馆,专家仿照另外一只鼎耳,重新铸造一只,并成功地将它修补完整。虽然,耳朵是仿制的,但丝毫也不减少司母戊鼎本身的文物价值,以及它在文物界无法撼动的“青铜器”一哥的地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