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口徑艦炮是指口徑大於130毫米的艦用火炮。二戰以後,在70年代出現了大型導彈驅逐艦,排水量4000~10000噸,配備區域艦空導彈系統和大型遠程雷達,以及艦對艦導彈,艦載直升機等等,大型導彈驅逐艦由於性能噸位造價都很均衡,已經能夠取代導彈巡洋艦成爲各海軍強國的主力艦。各國導彈驅逐艦的主炮口徑大約在130毫米以下,俄羅斯發展了AK130型130毫米雙聯艦炮,美國的MK45型127毫米艦炮,意大利奧託-梅萊拉127毫米艦炮,中國的HPJ38型單管130毫米艦炮,以及法國100毫米和英國114毫米艦炮兩種中型口徑艦炮。現役驅逐艦最大口徑的主炮是美國DDG1000朱姆沃爾特級導彈驅逐艦的155毫米隱身艦炮,直至目前,還沒有現役的導彈驅逐艦採用過203毫米主炮。

驅逐艦爲何不用203mm主炮?一炮就能幹掉3000噸敵艦

之所以沒有爲驅逐艦配備203毫米艦炮,有人認爲203毫米艦炮的體積、重量和後坐力過大,203毫米艦炮巨大威力和射程優勢,不足以克服203毫米艦炮體積、重量和後坐力的負面影響。所以各國海軍經過均衡的考慮,只保留了127毫米(5英寸)和130毫米兩個最常用的口徑,而美國DDG1000朱姆沃爾特驅逐艦的155毫米艦炮,完全是由於其對岸攻擊的任務要求而研製的,因此算是特例。

驅逐艦爲何不用203mm主炮?一炮就能幹掉3000噸敵艦

大口徑艦炮的重量和後坐力是十分驚人的。例如前蘇聯研製的AK130艦炮,全重高達95噸,只能安裝於大型戰艦上,最小的戰艦也得是滿載排水量8000噸的現代級導彈驅逐艦。而西方國家在上世紀80年代以後發展的127毫米艦炮,均採用輕量型設計,可以安裝於最小排水量二三千噸的戰艦上(例如排水量僅爲2300噸的韓國仁川級護衛艦),但性能被嚴重閹割,例如美國的MK45型127毫米艦炮,最新改型是Mod4,炮管長度從原來的54倍加長到62倍,炮塔外殼進行了隱身設計,最大射速從40發/分降爲20發/分,是當代大口徑艦炮中最慢的。

驅逐艦爲何不用203mm主炮?一炮就能幹掉3000噸敵艦

海軍實戰經驗表明,130毫米的艦炮要炮擊6發以上才能使一艘3000噸的敵艦失去戰鬥力,而203毫米艦炮只需要一發就結束戰鬥。所以美國海軍也進行過現代驅逐艦安裝203毫米巨炮的探索,那就是MK71型203毫米(8英寸)艦炮,這是二戰以後世界範圍內最大口徑的驅逐艦主炮,裝艦試驗表明,現代驅逐艦想要安裝203毫米的艦炮是毫無難度的。

1976年6月,美國海軍謝爾曼級驅逐艦赫爾號(DD-945),改裝了一門203毫米55倍徑的單管艦炮,進行了首次炮擊實驗,該炮對距離15公里外一艘充當靶船的退役弗萊徹級伯恩斯號驅逐艦(滿載排水量2900噸),發射了5枚激光制導炮彈,首發準確命中伯恩斯號的艦橋,隨後幾發也成功命中艦體。

驅逐艦爲何不用203mm主炮?一炮就能幹掉3000噸敵艦

實彈射擊表明203毫米艦炮的性能相當令人滿意。在以往,203毫米艦炮通常都是由巡洋艦搭載的,這次卻是由一艘滿載排水量僅4000噸的驅逐艦搭載,這也是有史以來驅逐艦所搭載的最大口徑的艦炮(當然,無後坐力炮不算此列)。

驅逐艦爲何不用203mm主炮?一炮就能幹掉3000噸敵艦

其實有史以來驅逐艦安裝的最大口徑艦炮是一門無後坐力炮,是蘇聯火炮設計師李奧尼德·瓦西裏耶維奇·庫爾切夫斯基在1923年研製的305毫米無後坐力艦炮,全重量17.5噸,炮彈重量330公斤,初速540米/秒,最大射程爲13.7公里。這門艦炮被安裝到伊賈斯拉夫級驅逐艦的恩格斯號上面,該艦的標準排水量僅爲1260噸。這門巨炮採用無後坐力發射原理,火藥燃氣通過炮尾的文丘裏管膨脹後噴出,可以平衡火炮發射時的後坐力。不過,這門艦炮只是在1934年做過實驗,最後沒有投入現役。

驅逐艦爲何不用203mm主炮?一炮就能幹掉3000噸敵艦

MK71型203毫米艦炮的總重量爲78噸,最高射速爲每分鐘12發,發射制導炮彈的射速爲每2分鐘7發。該炮的火力十分驚人,炮彈的彈重高達118公斤,是普通127毫米炮彈的4倍,而中國鷹擊83反艦導彈的戰鬥部重量大約165公斤。在實彈射擊中,MK71艦炮曾發射不裝填炸藥的惰性彈,一炮命中退役驅逐艦充當靶船的水線,撕開一個大口子,造成靶船嚴重進水。如果這是一枚能爆炸的實彈,那麼這艘3000噸的靶船就會被當場擊沉。

美國海軍計劃將MK71型203毫米艦炮安裝於斯普魯恩斯級導彈驅逐艦,提康德羅加級導彈巡洋艦,以及CGN9長灘號核動力巡洋艦。不過,這門威力巨大的艦炮生不逢時,在試驗成功以後,正好趕上卡特政府上臺,大力削減軍費開支,由於該炮的造價高達1800萬美元一門,採購40套203毫米艦炮系統需要花費7.2億美元,這太貴了,於是在1978年被國會預算委員會的議員老爺們砍死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