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什麼是績效?

簡單點說,就是結果,再具體一些,就是組織、團隊、個人,在一定的條件下,完成任務與目標的程度。

世人對績效的理解,目前主要包括兩個方面:1、考核;2、工資。

對員工的績效進行評估與衡量,就是考核,得出的分數與等級,享受相應的獎勵與工資待遇。這就是我們所理解的績效,是那麼隨意與淺顯。(下圖:績效分解圖)(筆者:黃志新。)

績效是怎麼來的?

所有的績效都來自於公司的戰略目標、經營計劃,完成績效任務,其實就是實現公司的戰略與經營目標,是公司決策者管理意志的體現。

為了達成這種目標與意志,個人需要成長,公司管理需要優化,對客戶更要盡心盡責,才有可能實現目標,最終體現在財務數據上。因此,第一種績效方法應運而生:

BSC——平衡計分卡,主要包括四個維度:

1、財務:為了實現戰略目標的成功,我們在財務上應該達到什麼樣的標準?

2、客戶:為了實現戰略目標的成功,我們要在客戶實現上達到什麼樣的標準?最終實現作為核心指標的財務指標。

3、內部運營:為了實現戰略目標的成功,我們在內部管理上要進行怎樣的優化與提升?最終實現作為核心指標的財務指標。

4、學習與成長:為了實現戰略目標的成功,我們如何提升自己,以保證以上三個目標的達成?

平衡計分卡,是一個非常全面而且完整的考核方式,並且與戰略結合非常緊密,有著非常突出的優點與科學性。

而這份優點卻也正是它的缺點,正因為太全面,四個維度,每個維度考核5個以上指標,就是20多個指標,作為公司的一般性員工,三個字——受不了。

所以,BSC考核一般主要是針對高管,很少在整個公司全面推行。也鑒於這種情況,多數公司採取下一種考核方式:

KPI——關鍵指標考核法,主要有以下特點:

1、提取最關鍵的幾個指標:

一般情況下,基層員工3-5個,中層幹部5-7個,高管7個以上,一般也不會超過10個。這樣做的好處,就是大家非常的聚焦核心目標,容易實施和達成。

但優點就是缺點,由於考核不夠全面,導致公正性存在瑕疵。

2、企業需要比較強勢,團隊執行力要足夠強:

KPI在具體實施時,往往是採取自上而下,強勢推行,這種實施手段往往建立在企業管理成熟度比較高的基礎上,員工相對比較弱勢。

如果一個管理機制不健全的企業,幹部隊伍也比較弱,採取強勢的KPI考核方法,多數情況下會造成員工不滿和恐慌,反而負作用會比較大。

3、強調任務考核,對行為考核偏弱:

所謂任務考核,就是結果,特別是容易量化的結果。而行為考核量化太難,考核標準也不易制定,可操作性比較難,所以很容易被忽略。

從某種程度上,這樣做是有道理的,利於公司在短期內創造效益。

但從長遠而言,會導致員工過份趨利和現實,行為認知容易出現偏差,公司和諧度也會受到影響。

就股權激勵而言,除了對KPI的考核,行為的考核是非常重要的內容,行為不過關的員工,業績再好,也不鼓勵其成為股東,成為合伙人。

4、要有良好的業績支撐:

KPI考核,一般採取的是扣分制,也沒有加分項。

在整體環境良好時,指標比較容易達成,大家拿到的收益會更高,更有激勵性。

但一旦環境變差,業績下滑,所有人的收益都會受到很大的影響,此時的KPI結果,將對所有人的信心都是一種打擊。同時,不斷的扣分扣獎,也會導致嚴重的不滿情緒。

在此,做一個說明:

不鼓勵很多企業將績效過度與激勵掛鉤,績效是一種檢驗,對員工是一種鞭策,但員工也需要安全感和保障性,如果績效過度激勵,失去了工資的保健性功能,其實是不利於公司的。

企業實在想達成更高、更好的目標,可以再另外設獎勵項目,刺激那些愛折騰的、有夢想的人,來挑戰這份獎勵。這種人屬於少數,但少屬正常,精是根本。

而績效可不是針對少數,它是針對多數的,甚至是針對所有人的。(請參閱前文文章《薪酬設計心理學》)(筆者:黃志新。)

KPI考核,給人的感覺是有壓迫感的,這種壓迫是讓人不適的,是違背人性的。但這種直接、簡單,對於一些容易量化的結果導向部門,往往效果較好,如:營銷部門的績效考核。

同時,還出現了KSF考核、OKR考核,等等之類的考核方式,再加上360全方位考核,這五種方式是目前比較常見的考核樣式。

下一期繼續分享另外3種考核樣式……

歡迎大家提出疑問並且探討交流,感謝評論、轉發,作者:黃志新。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