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芬奇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頂級畫家,集數學家、音樂家、雕刻家、建築師、工程師、科學家、詩人於一體。他不愛男裝愛紅裝,有著與眾不同的人生哲學和藝術觀。

《蒙娜麗莎》是一副世界級的國寶油畫,代表著達芬奇最高的藝術成就,也代表著那個時期的美學以及發展方向。其實這幅畫並不是達芬奇最好的作品,但是最負盛名最有藝術價值的也就是這幅畫。

巜蒙娜麗莎》肯定有她生活的原型,至於原型是誰,有著多樣的說法。一種說法是一位富商佐貢多的妻子,應他的請求,達芬奇用4年的時間為這位貴婦,繪製了這幅畫像。另一種說法是,麗莎的原型是義大利的傳奇女子,是一名私生女,有「悍婦」之稱,極負傳奇色彩。還有一種說法是麗莎並不是良家女子,而是一名高級妓女。有可能達芬奇與她的接觸,捕捉到了她那帶有誘惑的微笑,年輕的達芬奇自然是風花雪月的多情王子。

巜蒙娜麗莎》為何有著這樣曠世別樣的微笑,給人們留下了無限的迷團和猜測,無限的奧祕和幻想。有著含情脈脈優雅溫柔,有著憂鬱迷茫略帶傷感。千人欣賞,千人的感受各不同。

《蒙娜麗莎》根本就沒有笑,她那笑的模樣,只是生活中的一種高雅的面部表情。自然而又寧靜,安祥而不嚴肅。即使看出她有一點點的微笑,那也是時隱時顯,神祕莫測。既不是多情一笑,也不是開心一笑。既不是苦腦中的笑,也不是無奈中的笑。

《蒙娜麗莎》沒有眉毛與睫毛的創作,這就是獨特的意境,另類的微笑。她的各種造型已升華為一種神聖的形象,類似於東方佛教中佛陀的那種慈悲的表情。50O年來,每年600萬人的觀賞,都是帶著一種朝聖般的心情而來。


蒙娜麗莎的微笑再神祕也不能代表那個時代。然而,她是一個普通商人的妻子,卻站在那裡作畫模,讓達芬奇畫出了她的微笑。這件事才映射出了那個時代,婦女的地位開始提高,原來女性也是可以如此陽光明媚、開放動人,反應了人們對自由、開放、平等的人格追求,對幸福生活的嚮往。

十字軍東徵結束後,歐洲腹地的人們開始反思他們參加的黑暗的、卑鄙的、殘酷的、可笑的掠奪戰爭。他們仍然嚮往君士坦丁堡,嚮往耶路撒冷,嚮往高度文明、開放包容的遠方。他們也逐漸明白了自己所處的地方纔是黑暗的、愚昧的、骯髒的!窮則思變,歐洲迎來了300年的文藝復興,黑暗的中世紀慢慢遠去!

蒙娜麗莎的神祕微笑具有時代意義,微笑一定程度代表著人民的「幸福指數」。久違的微笑快快回來吧,我們需要你!


神經比較正常的國人,一般不會關心蒙娜麗莎總麼笑法兒。真不相信一個畫上滴外國娘們兒,有多麼大滴吸引力,把中國人的眼睛從錢上移開。

並且真不感覺多麼美,與東方美人撬動心絃的實相根本沒有什麼可比性。一些個假洋鬼子瞎起鬨,真不知道是什麼心態。

這種莫名其妙滴感覺困擾了老朽五六十年,因為年齡小的時候,尚不知道有這麼一號,即便知道也還不知道什麼叫美。長大以後終於發現了牛人們推崇的蒙娜麗莎,可做為好色之徒卻始終沒有觸動心裡那根弦,這麼多年也想,或許自個「情商」方面有點問題,也曾努了一番力氣,竟然不了了之了。

所以,只好莫名其妙了。承蒙下問,不敢掩醜,實話實說,仍然是莫名其妙。只求海涵了,謝謝!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