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請自來,我對行善有自己的理解,大家不妨看看。和大家的理解不太一樣,我不認為,捐錢越多,德行越高!

我認為,行善積德,重點在於,行善的心!誠心是最重要的。我在松丫網寫的文章《行善積德有時候只是舉手之勞》說的很明白,當你和媽媽走在大街上,媽媽給你10塊錢,說:「去,把錢投給那個乞丐」!你很不情願的撅著嘴,來到乞丐面前,將10塊錢扔給他,轉身就走!那麼,其實你的這個「善舉」真是沒多大意義,你的善不是發自內心的!

佛家講求的是走心,人要跟著心走,那麼,行動上的善也就是心靈的善。而不應該表裡不一,表面上給錢,心裡卻暗罵。這樣,我勸你還不如不要給錢,自己留著買糖喫吧!

我讀高一的時候,我是遇到這樣一個事件的!

我和好友在縣城逛街,路遇一尼姑,尼姑向我化緣。我給了她一塊錢,好友沒動!她於是拿出一本小冊子,讓我留名!我就想,行善就行善,留什麼名,就隨便編了名字寫上去,在家有人口處,我寫了4口人!結果她一看,說,要給四塊!我當下就怒了,將4改成一,轉身就走!

也許,放到現在,別說1快,100塊,我可能也願意給的!可是當時,我真的太拮据了,住校,一個月300塊,還要從中擠出錢買衣服,買文具,買……那時候,有好幾個女生都給了我暗示,可是我沒錢呀,以至於,我只能裝傻充愣!其中一個比較主動的,還被我搞得尷尬死,後來想想,也真是……唉!連飯都喫不飽,還敢戀愛?笑話了!所以,一塊錢對我有多重要,不言而喻!

題主說,把塑料瓶給人,這個,我舉雙手贊成!我在昆明圓通山,和朋友去玩。我們每人喝一瓶礦泉水,這時,一個撿瓶子的老頭在我們不遠處坐下。我對朋友也是很贊的,她直接還沒喝完就過去把瓶子遞給了那老頭,老頭用剩下的水洗了洗手!

我一直說,行善積德,不在於錢多,錢少。不在於你少殺幾隻雞,少喫幾頓肉!而在於心,你有心就是善!

你說你沒錢,好,那麼,你用舉手之勞來行善,行不行?肯定可以的!扶老人,這個確實不敢扶,可以理解!比如,最簡單的,打開頭條,你至少也閱讀幾篇文章,至少給作者一點安慰也是好的呀!有些人,似乎都長著金手指,這個也不點,那個也不看!

如此,你如何積德行善?如果你有錢,那就去捐錢吧~

另外,我想說說口德!

好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最近已經有這樣一個事件「女醫生因為無法忍受網路暴力,自殺身亡……」

這個事件,大家不陌生吧!我們要清晰的理解什麼是網路暴力!我在小站也寫了一篇文章叫《什麼是網路暴力》。我一向思維方式都是與眾不同(哈哈,有點自戀啦),大家有興趣的可以去看看!

我們要時常留有口德,說話留餘地,不要出口傷人!這也是在積德!

總之,積德不關乎錢,不是有錢人就德行高,也不是窮人就不能積德!


一、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一個人,你可以幫一時,但不能幫一世。

二、幫助一個壞人是幫助十個好人都彌補不了的

農夫與蛇的故事要引以為戒,無意義的善心,不光害己,更要害人。

三、有善心更要有平等心

不要以為自己有恩與人就可以高人一等。你會接受別人高高在上的幫助嗎?不要恩人成仇人。

佛家總講大慈悲,真正的行善積德還是佛中要義講的最純粹,不求回報,普度眾生。其實我覺得只要是嚮往美好的人,心中都會有一份善心,日常生活中,也都是在無意識的行善的。比如說,不忍心踩死路邊的螞蟻,給老人讓座,為流浪漢送溫暖,送迷途的小動物回家等等。這些小小的善行與普通人的生活息息相關,如熒熒燈火閃耀,照進人心。善心不分大小,就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就好了,如果你沒有能力幫助別人,那麼把自己照顧好也是可以的。


積德行善就是做好事,就是做功德。你們看那些廟宇和道觀的出家人。一天到晚忙到黑,晨鐘暮鼓,一盞明燈伴經卷,一聲佛號求太平。這需要對信仰的一種堅定和對生命意義的一種執著。出家是需要很大的因緣才能達成 。這些獨立於紅塵之外的僧人和道士,踐行著古時聖賢者的理想,培補著今生的功德,修的是來生的福報。他們在六道輪迴之中演繹著三世因果的慈愛的傳奇。

「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那些捨己救人的英雄們,佛經尊稱他們為菩薩。在現實生活中,這些「菩薩」難道還少嗎?救人一命之後,若是修行人可以立刻達到佛教中十地菩薩當中的大歡喜的層次。大歡喜的層次就很高了,這是用多少金錢也買不到的。為什麼?救人之後內心會升騰出一種自發的喜悅與祥和。並且晝夜六時都有。那些喜歡打坐的喜歡研究氣脈的,那些多年用功辦道卻無法上路的,並不是方法不對,而是缺少了「善行三千」。古時候說的功德圓滿,要做三千件好事,可以想一想自己做了幾件好事?捫心自問,很慚愧了。說句實在話,一個人真做了一件善行,這一天盤個腿打坐看看,馬上就不同氣脈馬上就不一樣,心境馬上就擴大,這個絕對真實無欺。佛教中的三藏十二部都告訴我們都在講行願,行就是三十七道品六度萬行,學佛的基本都在這裡。有的人打坐不能夠得定,一定要在自己的心行上檢查方為究竟。好事做得越多,功夫的層次會上升的很快。真正的氣脈通是怎麼回事?在靜坐時,真氣會像一個水柱似的在身體的各個經絡裡面周而復始的運行。這完全不需要任何意念上的導引。而真氣運行的路線和黃帝內經中描述的一模一樣。注意!真正的修行,就是「善行三千」,這是這是佛道兩家的祕密,祕密中的祕密。古人為什麼證果的人非常多?其根本原因就是古人非常講究行願——做善事。可是後來的人都講究義理去了,完全追求理論上的通達,這有點像天橋的把式和繡花枕頭一樣,這是極其不應該的!這值得我們做深刻的反省。

有時,一個善意的微笑就足以讓別人感到欣慰,這難道不是做好事嗎?好吧,現在就讓我們從學會微笑開始。


最偉大的施捨

雪峯

  至高無上、大徹大悟大智慧是無形的,無形的施捨能培養出至高無上、大徹大悟大智慧,所以,最偉大的施捨是無形施捨。

  《金剛經》雲:"菩薩應如是佈施,不住於相。若菩薩不住相佈施,其福德不可思量。"不可思量到什麼程度呢?若有人用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寶用來佈施,他的福德很多,但若有人受持、誦讀《金剛經》,即使受持誦讀《金剛經》中的四句偈,並能為他人宣揚解說,那麼,這個人所獲得的福德比用三千大千世界七寶用來作佈施的人所獲得的福德還要多。

  《金剛經》又云:"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恆河沙等身佈施,中日分復以恆河沙等身佈施,後日分亦以恆河沙等身佈施,如是無量百千萬億劫。以身佈施。若復有人聞此經典,信心不逆,其福勝彼。何況書寫、受持、讀誦、為人解說。"

  佛釋迦牟尼的意思是說,我們用幾億億億萬年的時間拿全部宇宙的財寶用來做好事所做的功德還不如有人受持誦讀為他人解說《金剛經》中的四句偈所做的功德多。

  為什麼呢?因為有相佈施總有被用竭的一天,而無相佈施永無止竭;有相佈施只能給人帶來短暫的快樂和幸福,而無相佈施能使人獲得永恆地生命享受。賜人千錢,不如給人一部經書,給人一部經書,不如給他講明一個深刻的道理。與其給兒女遺留物質財富,不如給子女講解做人的道理和賺錢的訣竅和技術。

  求神拜佛幹什麼?如果只求榮華富貴生世顯達子孫滿堂那是比較低級的所求,應該求神佛賜以智慧,賜以生命的奧祕,賜以通往極樂世界的生命簽證。

  人類世上,給人類佈施最大最多的人是耶穌和釋迦牟尼,其次是穆罕默德和老子,他們的話語是生命的源泉,是生命的簽證。

  牢記佛陀的教誨,受持、誦讀、為他人解說《金剛經》吧,如此做了,我們的功德和福報不可思議,無法度量。

  功德圓滿之日,就是成仙成佛之日。

文章來源:生命禪院網


無圖報之心,

無積德行善之心,

只是心生慈悲,想做就做了,做過就過了!


《金剛經》說,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所謂善法者,即非善法,是名善法。

這是究竟意義上的積德行善,但是我們絕大多數人都做不到呢!

那可以做到的,就是以一個善良的動機,去做正確的事情,這個我覺得是真正意義上的積德行善。

沽名釣譽不算、自欺欺人不算、好心辦壞事也不算。做到真正意義上的積德行善需要一定的智慧和比較真誠的善良。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惡之家必有餘殃。多做善事,與道德為伍,這樣才能快樂,並且始終能夠讓快樂在心間循環。社會道德之於每個人意義非凡,積德行善,升華心靈,能讓自己收穫吉祥,收穫真正的快樂。


行善積德首先是要心念的真誠——真心。不可以有一堆的目的和所求,離開真心的行善,不可能凈化心靈,也不可能累積福德(你不必求福德自會累加)。

行善積德後,不可有悔意,否則視同沒做。


我用《金剛經》裏的一段話來回答這個問題:

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佈施,所謂不住色佈施,不住聲香味觸法佈施。須菩提!菩薩應如是佈施,不住於相。何以故?若菩薩不住相佈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什麼叫不住相?

就是不執著於任何外在!

具體地說:

你做了一件好事,那麼這件好事包含了三個部分:

1.這件善事本身;

2.受到你幫助的那個人,即被幫助者;

3.做善事者,就是你自己!

那麼,你如果糾結於自己在這件事裏所付出的東西,比如金錢財物、體力時間等,即是住於相!

如果你糾結於對方受了自己的幫助而不感恩、不感激,即是住於相!

如果你糾結於自己幫了別人這麼多,能夠有多少福報多少功德,即是住於相!

當你不住相而行善,那纔是真正的積德行善!??


一句佛號就是功德,未免太大言不慚了,佛教徒口口聲聲功德,居然是社會蛀蟲,連自己的起居都需要百姓供養,我們沒有覺得和尚是有德之人,無償獻血都是不懂佛法的百姓,什麼時候看見和尚做公益的。吹噓的自己牛逼,佛教徒最卑鄙無恥。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