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用這個人很值得一說。

首先,他是水泊梁山的智囊,他的外號叫做智多星,由此就可以看出他是一個足智多謀的人,他也為梁山的各位老大出了很多主意,包括智取生辰綱,三打祝家莊等等。

其次,他是一個城府很深,心狠手辣的腹黑者,他的很多策略都很歹毒,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他不惜他人為此喪命,那麼接下來,我舉幾個例子來證明這一論點。

首先,在晁蓋等七人智取生辰綱之後,他們打算去梁山入夥,而當時梁山的頭領白衣秀士王倫很顯然不願意接納這麼多能人異士,於是打算讓他們另尋出路,去投靠實力更大的山頭。

而吳用很敏銳的發覺到剛剛上山的林沖對王倫很是不滿,於是他就開始挑撥,努力的激起林衝心中的怒火,尤其是在第二天,在現場,他不斷的刺激林沖,勾起林沖的怒火,使用了一手很漂亮的借刀殺人。

林沖把桌子只一腳,踢在一邊;搶起身來,衣襟底下掣出一把明晃晃刀來。吳用便 把手將髭鬚一摸,晁蓋、劉唐便上亭子來,虛攔住王倫叫道:「不要火併!」吳用 一手扯住林沖,便道:「頭領不可造次!」

其次,吳用為了逼朱仝上山,他竟然暗中指使李逵以小衙內作為要挾,最終年僅四歲的小衙內被李逵殘忍殺害。

朱仝上山找宋江理論,宋江說:「前者殺了小衙內,不幹李逵之事,卻是吳學究因請兄長不肯上山,一時定的計策。」

由此可見,吳用為了讓朱仝上山,竟然連四歲小孩都不肯放過,這難道不是心狠手辣之極嗎?

除此之外,吳用做這種事情已經不是一次兩次了,賺大名府盧俊義上山,也是吳用的策略,冒充秦明的軍隊打家劫舍,賺秦明上山,這全都是及其陰損的策略,個個都出自吳用之口,在這裡就不一一列舉了。


謝邀。

評論歷史人物要放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去評論,若用今天的道德標準去要求古人,那麼劉邦、劉秀、曹操、司馬懿、楊堅、李淵那一個都不能成事。

帝王尚且如此,更別說去評論一個佔山為王的草寇了。

吳用是梁山泊的軍師,山寨的興衰全在他一人身上,他必須沒奇謀出損招才能保證梁山的生存,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因為在那成王敗寇、弱肉強食的江湖上,你講仁義道德,恐怕你連自己是怎麼死的都不知道。

然而吳用深謀遠慮機智過人卻是真的,劫楊志的生辰綱時,白日鼠白勝挑上黃泥崗的是一膽沒做過手腳的好酒,但吳用看透楊志不敢賣酒,所以先買一桶和晁蓋等人喝了,另一桶也當他的面打開桶蓋喫了半瓢,被白勝奪過瓢把半瓢酒倒回桶內,倒蒙汗藥恰恰在那半瓢酒裏,任你青面獸楊志如何精明,也得著了吳用的道,這也算是吳用的陰險之處吧。


謝謝邀請!

吳用的陰險之處,是體現於他的人生髮展蛻變軌跡之中,並非體現在他的戰略計謀方面。

吳用的一條人生髮展曲線,清晰地道盡了心機深險,陰藏不露的良苦用心。

吳用,表字加亮。江湖上也有名頭,用公孫勝與其初會的一句話說:「吾聞江湖上多人說起加亮先生大名」,什麼名?應為機謀之名,不會是說這個動輒給學生放假回家的先生教得好。他深通機謀,卻屈才於鄉塾之中任教。這機謀從他的識劉唐,誆盧俊義上山,看透林沖會火併王倫等足顯其過人的識人之能。這樣的人,是懷才也胸懷一展抱負之志的,不會長期甘於屈就社會底層的。而且,反映一個人的綜合素質高低的審時度勢的才能也是出類撥萃的。僅僅抓住一個機會,便判斷出這個機會可以改變命運。讓我們細細展開吳用用心陰險的一生軌跡~

抓住一個」智取生辰綱」的機會,通過設計上的故意疏漏,將作案線索痕跡顯著地留給官府。一是違反古時」風過分臟」的臟規,剛作完案,風聲未過即立馬分臟,致好賭的白勝露跡被捕。二是一行六人作案前是大暑天,根本無需住店,他卻安排大家住進了連店主都認得出晁蓋的當地人開的旅店中。作為一個以足智名顯江湖的人怎麼會出現這樣的疏忽?三是讓白勝大白天招搖過市擔酒上黃泥崗,這完全可以與六人一路夜行待天曉行事,還可輪流為白勝分擔。這顯然不符邏輯,顯然是足智多謀的吳用故意為之。假如一按臟規,二宿野外,三是夜擔白酒,隱密白勝。事後誰知是這七人?經吳用這陰險的故意,就實際上將富甲一方,不可能自願上山為匪為盜的晁蓋拉下了水,另從他去找三阮加入「智取生辰綱」,則可證明他早知只離晁蓋莊上百十里地的梁山泊可作棲身之地。即既是他的出路也是晁蓋的退路,不如此,晁蓋怎捨得拋棄遠大於分臟所得的一二擔金銀寶貝的萬貫家業?完成了這兩步,又幫助晁蓋奪取梁山之位,一切目的旨在利用晁蓋的名望立足梁山,而後倒向主張招安的宋江,一力出謀劃策助力宋江達成招安之後,官袍尚未加身之時,又慫恿宋江投降大遼。有人會說,他既然也能分到一擔「生辰綱」的珍寶,同樣可以改變命運做個富家翁,但是,他明白以其一介窮教書的,突然暴富於案發地左近,這是偷來的鑼鼓~敲不得呀!既不能買田地又不能建府衙,這珍寶對他而言,與廢紙無異。

這一路走來,足以證明吳用的陰險用心和險惡自私的人生規劃路線。不甘屈就底層,不惜出賣兄弟以謀取個人命運的改變。點點串連,一個清晰的十足陰險狡惡的吳用畫像躍然紙上,陰暗嘴臉昭然若揭。只冤了晁蓋一介託塔村夫,至死蒙在鼓裡。

正是」千古奇冤有晁蓋,至死尚謝吳用謀。九泉銘感吳用智,不知吳用害人謀」。


吳用是梁山泊的軍事,也是宋江的軍事,他最擅長的就是陰謀。一上梁山就陰謀要殺王倫,晁蓋下不去手,他馬上用語言激將林沖。為了激盧俊義上山,他設計陷害對方,使對方有家難回。更殘忍的是,他指使李逵殺了四歲的孩童,絕了朱仝的後路。他的計謀,既陰險又殘忍。


吳用是玩陰謀的高手,梁山好多重要的事件都是吳用策劃的,從智取生辰綱到火併王倫,從計謙朱仝到計誘廬俊義,之中的種種陰謀手段,都離不開他的策劃。

不過自古無毒不丈夫,那個成功無陰謀?但是吳用這個人還是有豪傑義氣的,陰而不奸險。


因為吳用在水泊梁山裡是軍師,而軍師多數在人們心目中都是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弱書生。既然是文弱書生,再沒有陰招,便不會有生存之地。

再說,在梁山好漢剛成立時,無論經濟實力和戰鬥力,根本不是官府的對手。在敵強我弱的背景下,必須要使用謀略。謀略與陰險本來就是表兄弟??


因為吳用靠搞陰謀詭計立足所以


無忠誠度,誰上服侍誰,心裡只有自己,一不倒翁。


因為劇情需要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