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反坦克手榴彈誕生以來,一直以來給人的印象就是長柄上配着一個重重的戰鬥部。勇敢的使用者突進到裝甲車輛跟前,甩開臂膀將其扔出,頗有線列時期擲彈兵的風貌。像蘇聯的RKG-3系列手榴彈,可以說算是將反坦克手榴彈設計到了最成熟的階段。不過有趣的是,冷戰時期鐵幕另一邊的美國,也曾研發過一種外形頗爲奇特的反坦克手榴彈。

▲向象式反坦克殲擊車投擲RPG-40手榴彈的蘇軍士兵(爲擺拍)

▲21世紀初,RKG-3在中東戰場依然有很多不錯的戰績

1973年,美國陸軍開始測試反坦克手榴彈的可能設計。當時,在歐洲的指揮官希望開發一種能在近距離擊毀坦克的武器。

如果華約部隊進攻的話,北約士兵將有可能在城鎮地區和裝甲車輛部隊作戰,而蘇聯人已經有了爲這種情況而準備的反坦克手榴彈。

▲原型橄欖球反坦克手榴彈

美國的技術專家提交了5種原型方案。根據官方測試報告:“普通的橄欖球就重14盎司,有機會在此重量限制下,在其中佈置一個聚能破甲戰鬥部。另外,大部分美國士兵也對扔橄欖球特別熟悉。”

▲蘇聯人很早就用投擲後拋出穩定傘解決了飛行穩定性的手榴彈朝向問題

原型彈在一個挖空的內夫爾牌橄欖球中塞入了反坦克戰鬥部。儘管手榴彈總重和常規橄欖球相同,但用起來卻不太一樣。常規的橄欖球是中空的,重量均勻分佈於表面,投擲“彈道”容易保持一致。原型手榴彈則不同,飛行路線奇怪且不易預測。

▲不過借鑑體育用品研發手榴彈並非全是失敗的。二戰時期美軍就參考棒球研發過T-13手榴彈,在戰場上有少量運用

根據檔案,陸軍測試軍官發現,儘管手榴彈重心在中部,但飛行過程不穩定,“不像預想的那樣起效”。由此,這個項目很快就下馬了,成爲了美軍武器開發史上的曇花一現。

本文爲築壘地域原創作品,主編原廓,原著北原小春。任何媒體或者公衆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