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子牙幫姬昌打的第一仗,為何是打崇侯虎而不是聞太師?

小劉侃封神

姜子牙離開昆崙山之後來到了朝歌。

靠著自己能掐會算,能看透妖怪,他殺了玉石琵琶精,雖然得到了紂王賞識而做了下大夫,但同時也得罪了琵琶精的好姐妹妲己。

為了替琵琶精報仇,妲己陷害姜子牙,把他逼的離開了朝歌。

而姜子牙順勢來到西岐,在渭水河邊釣魚,等待文王姬昌來尋訪自己。

直到姬昌做了一個飛熊入夢的夢,他來到河邊找到姜子牙,並拜他為相。

做了西岐丞相之後,姜子牙第一個要讓姬昌去討伐北伯侯崇侯虎。

而崇侯虎此人也的確作惡多端,早就該死。

姜子牙依靠崇侯虎的弟弟崇黑虎的裡應外合,輕鬆的便抓了崇侯虎,並把他給殺了。

那麼姜子牙第一個討伐的為何是崇侯虎,而不是紂王或者又不去討伐聞仲呢?

小劉分析,原因有幾點。

其一,姜子牙來到西岐做了丞相,沒幹出一點兒成績,急於殺人立威。而崇侯虎作惡多端不得民心,他能很輕易的便打敗他。

但是去攻打聞仲或者攻打紂王,那是自尋死路,此刻的西岐還沒有闡教弟子來幫忙,實力並不強。

其二,姬昌在回到西岐之前,有紂王給了他白旄黃鉞得專征伐,還給了他一個王的封號。

所以,姬昌得專征伐可以去討伐崇侯虎,因為他們是平級。

但如果姬昌去討伐聞仲或者攻打商朝,那是以下犯上,是叛亂的反賊。這就名不正言不順,立馬就會失去民心。

其三,此時姜子牙攻打崇侯虎的目的,是要害死姬昌。

假如姜子牙去攻打聞仲或者商朝,第一個不同意的只會是姬昌,因為他不會反商。

但是姜子牙肩負的封神任務,讓他必須要反商。姬昌在西岐威望太高,姜子牙無法掌控,姬昌活的越久,對姜子牙則越不利。

所以,當姜子牙攻破崇城,直接就砍下了崇侯虎的腦袋給姬昌看。

被人腦袋嚇了一跳,姬昌身體越來越不好,直到最後病死。到了此時,姜子牙才完全掌握了西岐大權。

其四,姜子牙討伐崇侯虎名正言順,所以殺了崇侯虎逼的紂王主動來討伐西岐,如此才能更快完成封神任務。而且崇侯虎死了,北伯侯的爵位成了崇黑虎的。

如此,西北二路就完全聯合到一起,擁有了四百諸侯的實力,如此才能與商朝抗衡。

而且滅了崇侯虎,同時顯露了西岐實力,其他小諸侯可能不敢反了紂王,但也不敢與姬昌為敵。

所以,姜子牙第一個攻打崇侯虎是最好的選擇,因為崇侯虎作惡多端,天下皆知,但是聞仲是威望極高讓人敬佩的商朝肱骨之臣,無論誰都不敢去找他麻煩,包括紂王。

姜子牙如果去找聞仲的麻煩,在當時的情況下,無異於自尋死路,丟失民心,況且當時的聞仲正在東海平叛,想去找他麻煩也是路途遙遠。

小劉侃封神,請關注!


主要還是師出無名。《封神演義》原本中姬昌雖有造反之心,但並不強烈,姜子牙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那時姬昌本質上還是一個遵守倫理綱常之人,是較為安分的一方諸侯。可姜子牙不這麼想,隨著年齡漸大,建功心切,便不斷慫恿姬昌要主動出擊伐紂,奪取天下。姬昌陷入兩難境地,想伐卻師出無名,紂是君你是臣,這是以下犯上,如何使得。不伐吧,又壓不住野心的蠢蠢欲動。

有沒有折中方案?有。那就以「清君側」之名,打下崇侯虎吧。一是崇侯虎確實不是良臣,做過不少傷天害理之事,於情理上可以接受,起到自我安慰,麻痹的作用。既安撫了野心,也不至於擔造反的罵名。二是崇侯虎實力弱小啊,姬昌,姜子牙焉能不知,聞仲是誰,那是久經戰場之人,總不至於第一場就碰硬茬,滅自己威風吧。再說了姜子牙還想通過第一仗來證明自己的領兵能力,給姬昌喫個定心丸,你看,商湯士兵的戰鬥力根本不行,別猶豫了,反吧。

不得不說,姜子牙放在今日絕對是一個政治操縱高手,按照他的思路,姬昌你不是一個既想撈好處又想得仁義的「君子」嗎,那好,表面上我先順著你,私下整兵訓練,拉幫結派之事必得同步進行。你不想擔罵名,可以,但你的下一代就沒那麼幸運了,到姬發時,仁義倫理,君臣綱常便徹底丟到一邊,直接開幹。


歷史,自然演化的過程。

經商之本在於互通有無,嚮往昇平歌舞富足的生活境界。朝歌之意,商朝(潮)之首要,願望之眾旨。

經商交流物質朝均,大熱而成湯。

侯,節階之意

西伯侯,象也,尚均,守靜而溫蘊,酒久醇香,具生命生長生成之德備。

崇侯虎,象也,宗山起而虎距。

聞泰師,聞仲,聽聞眾意。

聞仲伐北,商湯殷厚富足,以溫熱有餘以攻伐寒北堅苦不達之地。

商湯眾用,人心各異。

又人在天地宇宙之間,天地變而人應之而變。

甲子變遷,秋冬節替。


當然是有原因的!

原文:且言西岐姜子牙在朝,一日聞邊報,言紂王荒淫酒色,寵任奸佞,又反了東海平靈王,聞太師前去征剿。又見報,崇侯虎蠱惑聖聰,廣興土木,陷害大臣,荼毒萬姓,潛通費、尤,內外交接,把持朝政,朋比為奸,肆行不道,鉗制諫官。子牙看到情切之處,怒髮衝冠:「此賊若不先除,恐為後患!

上面這段文字出現在全書第28回,截止到此,崇侯虎也出現過幾次。但正面描寫崇侯虎蠱惑聖聰的事例其實沒有。給崇侯虎負面評論的,一個是他自己的親弟弟崇黑虎,另一個就是和他平起平坐的其他幾個諸侯。

諸侯的評論暫且放放,當年崇侯虎討伐蘇護,崇黑虎背叛崇侯虎時說:你在朝廷也是一鎮大諸侯,你不與朝廷幹些好事,專誘天子近於佞臣,故此天下人人怨惡你。。。而崇侯虎的反應是「愧莫敢言,只得收拾人馬,自回本國」

從上面可以看出,崇侯虎果然是沒幹什麼好事的,但要除掉崇侯虎的真正原因是什麼?書中提到過三個理由:

①此賊若不先除,恐為後患! 這是姜子牙看邊報時怒髮衝冠的話。

②姜子牙對自己的主公姬昌是這麼說的:崇侯虎紊亂朝政,橫恣大臣,簧惑天子,無所不為,害萬民而不敢言,行殺戮而不敢怨,惡孽多端,使朝歌生民日不聊生,貪酷無厭。。。

姬昌開始是不同意的,因為這個理由實在太牽強:大家是等級的諸侯,又沒有王命,怎麼好去徵討呢?

③但姜子牙說,先救民於水火,倘天子改惡從善,而效法堯、舜之主,大王此功,萬年不朽矣。

姬昌一聽,高興了,打,必須打~! 總算找到了一個合適的理由:救民於水火!

要做一件事情,同時有多個理由時,通常最接近利益核心的理由纔是真正的理由,且看下圖:

當時東南已反,如果姬昌這時也造反,很容易招引朝歌和崇侯虎的夾攻。為了後續反朝歌,滅掉北伯侯崇侯虎是必須要走的第一步!再加上第三個理由,打崇侯虎還能賺點民心呢!

不信?上面第二個原因中提到的,崇侯虎作惡多端,苦了朝歌百姓,況且這時崇侯虎還在朝歌隨朝。姜子牙這時向北方發兵,既救不了朝歌百姓,又打不到崇侯虎啊!如果真的只是滅崇侯虎,救百姓,勸紂王向善,那發兵理由應該是「清君側」,然後向朝歌發兵,逼紂王交出費仲、尤渾、崇侯虎。但姜子牙直接帶兵就去攻打崇侯虎的封地了,明擺著趁你不在,搶你底盤!

當然,最後還是沒打贏,姜子牙一紙書挑撥了崇黑虎,這個可愛的親弟弟又一次背叛了長兄。崇侯虎一家除了女眷,其他都被斬了首級。

而姜子牙誇獎崇黑虎為:賢候大德,惡黨剿除,君侯乃天下奇大夫也!

是啊,連自己的親哥哥都可以殺,能不奇嗎?

兵伐崇侯虎,這是姜子牙相周之後的第一戰。從戰略上講,這一步走的完全沒有問題。當然,這一步也再次告訴我們,封神之戰原本是沒有正邪善惡之分的。


聞太師當時在邊境作戰。


好理解,先打商紂爪牙,慢慢剪除其羽翼,最後纔好收拾紂王。

四大諸侯裏唯有崇侯虎作惡多端,無賢名,正好適合西伯侯拿他立威。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