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級建議放在後面

先說 iOS 13 為什麼一下子淘汰 iPhone 6 和 5s 兩代手機

蘋果在 iOS 11「降頻門」之後,已經改變了新系統支持的策略:要麼更新完保證基本的流暢,要麼直接不給更新。這是背景

說回 iPhone 6s。蘋果讓它支持 iOS 13,主要看 RAM ,但是和 SoC 也有關係。iPhone 6s發佈於 2015 年,是第一部 2 GB RAM 的 iPhone,而且升級到 LPDDR4(頻率、帶寬上新臺階),所以能獲得比前代諸多 iPhone 更長的支持週期,甚至有望打破 iPhone 5s 的紀錄(六年)。

iPhone RAM升級 時間線

iPhone 5s 是第一部配備 64 位架構 SoC (A7晶元) 的機型,所以它作為一款 2013 年的手機,居然能支持到 2018 年的 iOS 12,但是隨著 iOS 13 性能門檻的提高,它被淘汰了。

iPhone 6 被淘汰在預料之內。soc 性能是擠牙膏的一代(見下圖),同時是最後一代 1 GB RAM 的 iPhone(同理還有 iPad Air 一代),它早在 iOS 9 下都會出現動畫掉幀和嚴重的殺後臺。

另外,我看其他有的答主反對 RAM 重點論。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單就 6s 支持 iOS 13 來說,RAM 是重點沒有問題。我第一句就說了和 SoC 也有關係,iPhone 6 確實是 SoC 性能「擠牙膏」式升級的一代,引用我的一個回答裏的圖,一目瞭然:

iPhone 6s 確實是一部非常優秀的手機。極致輕薄的手感 (7.1mm,143g)、堅固耐摔的機身、當年地表最強的性能。續航較差、機身氧化這些問題我也遇到了,但終究是瑕不掩瑜。

我之前憑藉描述文件一直維持在 iOS 10.3.3,因為我認為這是當時兼顧續航、流暢度、功能支持、應用支持的最佳選擇。不過後來,我升到了 iOS 12.4.1。再後來,我買了 iPhone 7 Plus。

--------------------------

iOS 13 升級建議

結論:① 全面屏機型放心升級,老舊機型需斟酌。② 如果對於新特性有剛需(參考下面第 5 點),並能接受殺後臺、續航的輕微下降(參考下面第 2 點),請升級。 ③ 升級時間盡量延後幾個迭代版本,系統本身、應用適配都能獲得更好的體驗(參考下面第 4 點)。

在下面列舉一些「是否升級、什麼時候升級」的參考信息和意見

1,打開應用、第三方應用內載入速度少許提升(肉眼可見);Home鍵、小圓點延遲有增加(從這裡推測 iOS 13 對於老舊機型的針對性優化比不上 iOS 12)

值得一提的是,不同於 iOS 12 主要靠在打開App瞬間提高CPU利用率的做法,iOS 13 對速度的提升則主要得益於 Swift 5 的採用,系統和 App 的體積都縮小了一半,App 打開速度比 iOS 12 快兩倍(理論上)。當然這是發布會上的理論數值,實際測試纔是王道!

2,殺後臺在小內存機型上有劣化跡象,猜測可能原因

①新系統運存要求上去了,基於此我預測新 iPhone 要加運存

更新:預測正確,iPhone 11 從 XR 的 3GB 升級到了 4GB,也就是說新款 iPhone 全部標配 4GB 的 RAM,故此結論基本可靠

②測試版優化欠缺。

更新:正確,正式版的後臺能力確實好了一些,預計後續版本迭代仍將繼續優化

③ iOS 內存管理制度趨於嚴格,表現為限制 App 後臺保留時所能允許的最大內存大小 (這個數字在iOS 9時代是 70%)

3,如果2成立,那麼出現掉幀、卡頓(特別是應用間切換時)的幾率將會變高。但是如本文開頭所述,即使是 6s,基本的的流暢性也是能保證的。

4,這代 iOS 的穩定性並不優秀。建議經過一兩個版本迭代再升級,到時候bug更少,App適配問題也會更少。

9月20日 iOS 13.0 發布後,美國國防部向全體員工發郵件勸阻升級,聲稱 iOS 13.0 的 bug 過多,隨後蘋果宣佈 iOS 13.1 將從30日提前到24日發布。目前網上的反饋有,閃退、發熱、不適配,但是在 iOS 13.1 beta版中其實解決了很多。

開發者適配方面,國內應用的速度比國外慢。同時蘋果給的期限也比較寬鬆:「從 2020 年 4 月開始,提交到 App Store 的所有 iOS 應用都需要使用 iOS 13 SDK 或更高版本構建」

5,iOS 13 升級幅度確實很大,有很多實用的新特性。這就看你個人對 iOS 13 有沒有剛需。參考:官方介紹網頁 iOS 13 新特性介紹 ;發布會視頻 WWDC 2019 特效字幕

iPhone 6s 升級 2 GB RAM的意義

拓展閱讀:我的關於 iPhone、iOS 的回答

能否畫出一張表現iPhone歷年SOC性能增長的表格/折線圖??

www.zhihu.com圖標iOS 設計的神細節有哪些??

www.zhihu.com圖標

iPhone 6的A8處理器相比上一代的A7,CPU性能提升25%,GPU性能提升50%,是非常微小的提升。配有1G RAM。

iPad Mini 4的A8比iPhone6的A8頻率更高,且配有2G RAM。

iPhone 6s的A9處理器比上一代的A8,CPU性能提升80%,GPU性能提升90%,是蘋果的普通升級速度。配有2G RAM。

iPhone 7的A10處理器比上一代的A9,CPU性能提升40%,GPU性能提升50%。

iPhone 8/X的A11處理器比上一代的A10,CPU單核提升25%,多核提升70%,GPU提升30%。

iPhone Xs這一代,A12比A11的CPU性能提升15%,GPU提升50%。

所以A9大概與A10一起退出,多半是iOS14。

另外蘋果沒有停止過對三年以內在售的設備的軟體更新,iPad Mini 4這個A8設備仍然給iOS13支持。三年以外的軟體更新就不能保證,像5s能跨越六年挺到iOS12已經不錯了(我前兩天還把我5s翻出來給升到iOS12.3.1,感覺雖然電池放太久不充電導致過放,電池電量已經崩了,但好像也不是不能用。。)


可以理解為在符合基本使用體驗(流暢)的硬體要求下, 圈住更多的用戶. 從軟體更新上繼續支持舊機型是其中一個措施. 另一個措施是在新機型上彌補定價策略的失誤, 拉進更多新用戶和原先失去的用戶 (例如你可以發現 Apple 對 iPhone XR 的宣傳力度遠大於 iPhone XS) . 當然你說這種舉措是在消耗 iPhone 剩餘價值我也不反對…

iPhone 6s 作為 iPhone 6 的次世代產品, 從硬體上的確修補了前作的許多妥協與缺陷. 但這並不意味著 iPhone 6s 是臺優秀的 iPhone, 比如我能舉幾個例子:

1. 僅iPhone 6s Plus 支持OIS (此功能到了iPhone 7上被重點宣傳)

2. 沒有實施分層次的硬體配置策略, 導致 iPhone 6s Plus 用戶體驗「理論上」不如 iPhone 6s

3. 主板供電問題, 大家不可能沒有印象.

4. 為加強機身硬度採用7000系鋁合金, 好. 但機身選材上出現失誤, 導致抗氧化性不強, 不好.

5. 注塑條設計.

另外前些日子知乎上在討論 Apple 停產 iPhone 6 的事情, 事實上是 Apple 在印度停止銷售 iPhone SE、iPhone 6 、iPhone 6 Plus 和 iPhone 6s Plus.

Apple Stops Selling Lower-Cost iPhones in India?

www.macrumors.com圖標

上述問題除了最後一條, 在下一代產品 (iPhone 7/iPhone 7 Plus) 上都得到了改進. 至於信號問題, Apple 在後來的確是採用了更簡潔的外觀設計, 而後期作品由於種種原因卻在通信性能上開了倒車. 以及如果你用過 iPod touch, 你就會明白在全金屬機身上實現一個「全覆蓋」的天線注塑條是必要的.

再說說iPhone 7, Jet Black 是 iPhone 7 的一大亮點, 這種高度一體化的設計非常符合 Jony Ive 對 iPhone 的設想. 當年 Apple 另一款亮點產品是 Apple Watch Series 2 Edition. 不過在鋁製機身上實現這種視覺效果需要相當高的成本, 以及多數消費者在考慮到長期使用磨損後轉向了Black. 迄今最符合 Jony Ive 設想的 iPhone 大概是白色 iPhone X/XS (一塊完整的白色玻璃)

另外有人說 iPhone 6s 是非常輕薄的iPhone. 而這個問題放到今天, 應該從另一個角度去審視: 即所謂「手感」與「質感」存在很微妙的關係. 兩者並不完全呈正相關, 但也有相互依賴性. 例如 iPhone XS 在沒有比原先 iPhone 6 大多少的模具上採用了大量玻璃和不鏽鋼, 使機身重量大增, 卻做到了相當一流的手感與質感.

放眼其他產品, 華為 Mate20 Pro 也做到了「手感」與「質感」的均衡, 前者歸功於前後曲面玻璃, 後者歸功於鋁製中框: 在鋁上做出亮面效果頗有當年 Jet Black 的影子. 不過「翡冷翠」似乎並不符合它的定位.


-題外話?我喜歡使段落更簡潔?


眾所周知,在2018年的iOS12升級中,就已經出現淘汰老設備的苗頭,而今年6s以下的機型無緣升級實質上並不意外。

在過去一項調查看來,iPhone6S可以說是市場佔有率除iPhone7之外最高的iPhone。(個人認為7的得益之處是1080p錄製、更好的防抖、A10 Fusion、防水防濺、以及炒作上天的(亮)黑所致)

正題。

當然這更多的可能來源於於iPhone6的成功,不得不稱讚iPhone6確實是手機歷史上的傳奇。同時也為後來6s的開拓創新打下基礎。

在去做對比的時候實際上很難發現有什麼不同,但如果你看了當年的發佈會你就會清楚:

a.A9雙核處理器

b.增添特色功能-3D touch以及live photo應用.

c.RAM由1GB容量升至2GB(不得不指出的尷尬-iPhone8也是2GB的RAM??直至iPhone7Plus-8Plus才升至3GB)

(科普一下RAM:「Random Access Memory」是指在手機中的在運行程序時的內存,也叫做 運存。而並非是常說的64GB、128GB的手機內存。)

而正是這些升級,帶給了用戶更多極佳的體驗,並改觀了對Apple的認識。所以,某種層面上來說,為了挽救日益蕭條的市場,以及面對華為的崛起等問題,Apple必須把老用戶放在首位考慮。但在我看來,iPhone6s將成為Apple最後在關注的老機型,不妨做一個設想,若在WWDC2020年,是否會以iOS14的出現而取代iPhone6s呢?我想持有贊同觀點的人大會於否定的人。原因很多,在此不多闡述。

綜上:

a.優質的晶元足已使得手機再戰兩年(如果你不為水滴屏、瀏海屏、全面屏、所著迷的話)而不至於很快被淘汰。

b.大規模的市場佔有率和老客戶的利益至上。以及更新取代的速度,如果一年取代一款機型,那麼穩住民心是可能的(8-X除外)。

c.更多的情懷?為之癡迷的玫瑰金,以及3Dtouch


8P用戶,iOS13beta2感覺很棒。

這突然讓我想起了那時候的限頻門?

感到Sad?


我記得我在WWDC 2019前仔細梳理了一下發現:

每一個帶s的iPhone都比對應的不帶s的iPhone多支持一代,

如iPhone 3GS比iPhone 3G多一代,

iPhone 4s比iPhone 4多一代,

iPhone 5s比iPhone 5也多一代。

那iPhone 6s系列會不會比iPhone 6系列也多一代?

截止WWDC 19開始前歷代iPhone獲支持的iOS一覽

每一個帶s的iPhone意義都非同尋常。iPhone 3GS的內存翻了iPhone 3G一倍,為256MB,iPhone 4s首次啟用雙核心CPU並支持Siri,iPhone 5s搭載全球首個64位移動處理器(A7)和蘋果自研第一代指紋識別感測器(Touch ID),攜首個扁平化iOS問世(iOS 7),而iPhone 6s則首次將內存提到了2GB並提出了三維觸控(3D Touch)(雖然快沒了),iPhone Xs系列的內存更大,4GB(僅為部分安卓的一半不到還特別耐抗)。因此,某種程度上帶s的iPhone比對應不帶s的版本更加強大,更有發展潛力。iPhone 6s只獲得了四代支持,A9+2GB內存的性能沒被壓榨徹底,但是否支持iOS 14那就真的是個謎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