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槍大發神威,在馬克沁機槍的槍口下,一代歐洲人就此隕落。

索姆河戰役,一百天的時間,雙方傷亡人數就達到了上百萬之多。一戰中最為慘烈的戰役之一就是索姆河戰役。這場戰役,德軍的馬克沁機槍是讓英軍最恐懼的武器。

1916年6月,英法聯軍為突破德軍防禦,在法國的索姆河區域集結,雙方兵力達到了300萬。英法軍隊配備了大量火炮,戰役期間,英法聯軍對著德軍陣地發射了800萬發炮彈。而在英法聯軍組織衝鋒的時候,德軍立馬用馬克沁機槍還以顏色。

戰鬥僅僅一天時間,英法聯軍就倒下了6萬人,而這6萬人的傷亡,幾乎都是由馬克沁機槍造成的。馬克沁機槍一直不被人看好,只有德國人看到了馬克沁機槍的潛力,才大量購買。索姆河的德軍陣地上,德軍裝備了一百多挺馬克沁機槍。正是這些機槍,開始了對英軍的屠殺。

而且,德國人還玩出了花樣,創造性的發明瞭一種射擊方式「超越射擊」。就是把槍口抬高,機槍進行齊射,而子彈就是從天上掉下來的。這個時候,臥倒是沒用的,甚至英軍躲在戰壕裏也能被打到。這和開炮的火力覆蓋差不多,觀察單位觀察目標,機槍手進行覆蓋式的射擊,機槍手本身是看不到目標的。

不光馬克沁機槍造成的損失巨大,德軍的戰壕鐵絲網速射炮,都是聯軍突擊的一個巨大障礙。為了對付戰壕鐵絲網和機槍,英國人推出了坦克,馬克Ⅰ型坦克正式亮相索姆河,對這個龐然大物,德國人感到了崩潰。如果沒有坦克的出現,英法軍隊的傷亡只能更大。

英軍損失慘重,主要原因是馬克沁機槍造成,而這個原因其實是英國人自己造成的。英軍突擊還是以排成橫列的方式進軍,而德軍的機槍火炮戰壕都是非常有力的武器。面對聯軍這樣的進攻,德軍機槍手閉著眼睛都能打死一片。

而對於馬克沁機槍,英法最初是持鄙視態度的,英法軍隊中並沒有裝備機槍,這就使得他們的打擊能力十分有限。馬克沁機槍的火舌,用鮮血給英法聯軍上了一課。


多謝邀請。

有不少人回答這個問題,說是德國機槍的火力太猛,造成英軍短時間內就大量傷亡。

但是,索姆河戰役已經是1916年,一次大戰打了兩年了,機槍在防禦戰中威力非常強大這已經是個傻子都看的清清楚楚的事情。問題在於英軍為什麼還會在索姆河戰役中繼續不管不顧的向德軍機槍陣地自殺衝鋒?那我們就不得不談到道格拉斯·黑格這名英軍將領。

道格拉斯·黑格出生於蘇格蘭,1885年以全班第一名的成績畢業於桑赫斯特皇家軍事學院。南非布爾戰爭中,黑格負責指揮第十七槍騎兵團(所謂「勇敢與光榮之子」團)在開普省與遊擊隊作戰,戰功相當顯赫,後出版《騎兵研究》一書。1914年一戰爆發,黑格指揮英國遠徵軍中的第一軍,先後參加了蒙斯之戰、馬恩河戰役、第一次伊普斯戰役,表現傑出,1915年12月取代飽受責難的弗倫奇擔任英國遠徵軍的新司令。

黑格的指揮風格與他作為騎兵軍官的經歷息息相關。他認為「機槍是一種多餘的武器」,剛剛誕生、行動緩慢的「水櫃」(坦克)也沒啥用,不過到戰爭末期,黑格也指揮英軍大量使用坦克了。1916年6月24日,索姆河戰役第一天發起拚死衝鋒的英軍遭遇了英國軍事史上最血腥的一天:57470人死去或受重傷。整個戰役付出42萬英國人和20萬法國人的重大傷亡,僅僅只推進了12公里。黑格由此得外號「索姆河的屠夫」,他受到指責是應該的,但可能也正因為黑格的強硬進攻作風,英軍將他們的攻勢一直維持到戰爭結束(法軍早就不主動發起進攻了),最終壓垮了德國。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帝國列強血腥大戰,糾結某場戰役中為什麼死人多,並沒有什麼意義。這以前歐洲還有人相信因為機槍殺人太快,反而能阻止戰爭呢。總之不死多點人,「帝國美好」時代的迷夢就醒不過來。

(本文完)


一次大戰英國對陣德軍的索姆河戰場,德軍花巨資購買了大量地先進速射武器……馬克蕊重機搶,英軍在炮火掩護下,以整營,整團,整師規模的步兵以傳統戰術方法,步兵以排列整齊的方陣衝擊德軍陣地,德軍以幾百挺馬克蕊重機搶向英軍隊列射擊,瞬時是血肉橫飛,屍橫遍地;命令沒有停止,英軍後續部隊不停地沖向德軍陣地,幾天下來,已有幾萬英軍士兵倒在索姆河戰場,據說一天陣亡最高達六萬;德軍機槍手看不下去,用話筒向英軍招呼:不要來了,你們退回去吧!德軍戰場發現,馬克蕊機槍在陣地左右以交叉射擊方式掃射敵軍進攻陣型,而不是從正面射擊,殺傷效果極佳,英軍大部份死亡士兵均是被德軍陣地兩側機搶火力打死的。這一方法迅速在世界各國軍隊中傳開;整個一次大戰,由於馬克蕊重機槍的大量使用,歐洲有數百萬年輕人死在搶口下,造成歐洲整整一代年輕婦女成了孤兒寡母!簽於士兵的大量犧性,英國人開動腦筋,發明瞭坦克,坦克的出現,人類戰爭開始改變了殺人方法!


謝邀。

索姆河戰役是英法聯軍為鉗制德軍對凡爾賽的進攻,主動出擊法國北部德軍的一次戰役。此役雙方死傷達130餘萬人,其中英軍損失最為慘重。

為什麼英軍的損失如此慘重呢?原因有三:

一是英軍指揮官在戰術上犯了嚴重冒進錯誤。面對德軍構築的三道堡壘式防線,採取集團衝鋒的形式而不是重點突破的方式進攻,造成了大量傷亡;

二是武器裝備落後,無法有效打擊敵軍,反而完全暴露在敵方火力控制之下;

三是新式裝備坦克未能及時投入戰鬥。

由於傷亡過多,據說有很多士兵因此精神失常,在人類戰爭史上也是傷亡最慘重的戰役之一。


一戰時,由於德軍大量裝備了馬克辛重機槍,而英法卻沒有裝備如此殺傷力的武器,所以英法聯軍死亡慘重啊!


最先進的科技往往用於戰爭。

英法聯軍忽視了戰爭科技的進步,在水冷重機槍,鐵絲網,深寬戰壕下,沒有很好的應對方法。

仍然採用以前的集體集中衝鋒的方法,這種方法就像靶子一樣展現在水冷重機槍的交叉火力之下。

所以傷亡慘重。

這其實我們,密切注意科技進步,即使是被人不看好的科技,也要看到它的閃光點,如果發揮好,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好處。


一戰中,英法與德大戰共打了三次大戰雙方死傷幾百萬,以索姆河傷亡最大,英法與德形成僵持,為了打破這種情況,英法與德在索姆河展開,英法主要釆取進功,德軍挖了大量塹壕,鐵絲網密佈,同時德軍裝備殺傷力超大的馬克沁機槍,英法採取密集隊形衝鋒,德軍用馬克沁機槍瘋狂掃射,英法聯軍每前進一步都付出巨大代價,這一戰雙方都筋皮立盡,雙方都陷入困境!


索姆河戰役時期,正處在陸軍技術轉型的活躍時代。鐵絲網,戰壕,機槍,等一系列新產品大範圍應用,是的輕步兵的防禦能力大幅提高,但是相對的輕步兵的攻擊能力和戰術卻變化有限,沒有來得及發生連帶變化。英法軍在這場戰役的進攻中依舊在使用一戰前的密集戰術,傷亡慘重是必然的。


二次大戰,英國都只是配角,英國是海權國家,重視海、空軍,不重視陸軍,缺乏優秀的陸軍將領。雖然也出了不少軍事理論家,但基本得不到重用,無法親自實踐自己的理論。英軍高層,與其說是軍人,不如說是政客。


謝邀!一戰索姆河戰役中,英國損失慘重原因,主要是從軍事武器裝備上和士兵作戰英勇頑強上,體現出了英國是遠不如德國,所以,才導致出英國損失慘重原因…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