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補鈣喫這個,比鈣片好,尤其是這樣做,脣齒留香,比蛋糕好喫!我覺得某些時候女兒比我更有勇氣,在她13歲時在某本書上看到貝果的做法,毫不猶豫的就開始量材料、揉起麪糰,等我湊過去一看,這才知道麪糰要煮,嚇死寶寶了!! 然後不停地在她身旁問:「妳可以嗎?要我幫忙嗎?」

這是當時的照片,她一面做還一面跟我說「妳以後可以不用去好市多買貝果了」~(噗嗤!)到底哪來的自信?!其實卷好後還有模有樣的。

很擔心煮糖水的步驟,於是決定出手幫忙,這不幫忙還好,一幫忙就把麪糰給煮消風了,啊~完全是泄了氣的皮球。

死馬當活馬醫,還是送進烤箱,清楚記得PO出這張成品照時說不太像貝果,被所有阿姨們罵翻了,都說媽媽眼睛被蛤蠣肉遮住,明明就很像,我超愛喫貝果的,但又是很容易有陰影的人,那次以後再也不相信貝果能在家自己做,直到看着同學們一個個端出圓胖可愛的保羅牌貝果,再細看了食譜的步驟,不用揉成棒狀再塑形成環狀,只需揉圓戳洞,似乎簡單許多!保羅也說「請不要因爲步驟的多寡或操作的難易度而打退堂鼓,其實每個步驟都很容易分解,可以放慢腳步慢慢來。」總不能輸給13歲的小孩。

貝果

材料:高筋麪粉、速發酵母、紅糖、鹽、冷水、塗抹用的油、糖蜜、食用小蘇打粉

將麪粉放入大碗中,在碗的一側放入鹽和糖。

另一側放入酵母。

加入?的水,用手順着碗的邊緣往中間攪拌,再將剩餘的水份分批加入,不一定需要用到所有的水,邊加邊攪拌,直到充分混合並且稍微成團。

我習慣直接在鋼盆裏揉麪團,約揉5~10分鐘。

直到揉成光滑柔軟的麪糰。

放入抹了油的大碗中,用布巾蓋好,靜置發酵1~3小時。

或直到麪糰變成兩倍大。

再灑了少許麪粉的工作臺上將麪糰分成8等份,每份約80公克,將麪糰揉成球形。

放在鋪了烘焙紙的烤盤上。

以食指沾少許麪粉,從麪糰中間戳到底後,轉動食指讓洞變大。

覺得洞似乎比平常喫的貝果來得小。

於是換大拇指再戳一次。

哈!!洞大一點看起來像多了。

蓋上布巾再發酵30分鐘。

將4公升的水煮開後,加入蜜糖和小蘇打粉。

蜜糖會增添貝果的甜味,小蘇打粉可使貝果外皮光亮且具有嚼勁。

將麪糰丟入滾水中,煮30秒後翻面再煮30秒,這時的貝果會膨脹,形狀也會固定下來,煮好後用漏勺撈起放回烤盤上。

在貝果表面撒上配料,我用了罌粟籽、南瓜籽、黑白芝麻和起司。

放入預熱好的烤箱,烤20至25分鐘。

直到貝果呈現金棕色,並且烤熟,出爐後置於網架上放涼,樣子是有了,但"永心計較"的洞又縮了回去,剩下個肚臍眼。

迫不及待要喫喫看……喫起來有像貝果耶!!!阿不然哩,哈哈哈~說的是什麼鬼話。

喫起來彈性且有嚼勁,也不會太過乾硬,唯一缺點就是上面的餡料沾不住,一面喫一面稀里嘩啦的掉落,還得一面撿起來喫。

貝果是猶太人的傳統麪包,我覺得口感與意念很像小時候喫的山東饅頭,結實又有嚼勁,在物資不豐的年代喫上一顆就能得到飽足。不得不讚嘆大廚,幫我一腳踢開障礙,把看似困難的麪包簡單化,讓我這樣的罵咖也能端出像樣的貝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