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這是劉心武在揭祕紅樓夢時說的一句話,形容自己的心態。

我聽過一些他解析紅樓的講座,也買了書,但是卻看不下去。

不是他寫的不好,而是他陷入了過分的考據中,讓讀者無所適從。我看了他的書,總覺得自己讀的是假紅樓夢。

試舉幾例吧,比如他的秦學,認為秦可卿是廢太子之女,這個結論並不新鮮,但是如果因此認為紅樓夢是隱喻的政治小說,從而一字一句都考慮其中有沒有深意,就太可怕了。

劉心武就走入了這樣的過度索引中。秦可卿死因可疑,脂硯齋早有論述。但是,他從秦可卿的一張藥方,就推斷出秦「奉父母之命自殺」就實在太不可理解了。

這個藥方是這樣的:益氣養榮補脾和肝湯

人蔘二錢白朮二錢土炒雲苓三錢熟地四錢

歸身二錢酒洗白芍二錢炒川芎錢半黃芪三錢

香附米二錢制醋柴胡八分懷山藥二錢炒真阿膠二錢蛤粉炒 延胡索錢半酒炒炙甘草八分

實際上,這是一張傳統的婦科藥方,「益氣養榮湯」自古就被各種醫書記載,只是紅樓夢中根據秦可卿的病情有一些增減。

現在白領滋補容顏經常喝的「四物湯」「太太口服液」等等都有這個成分。

按照劉先生的說法,「這裡,人蔘之『參』指天上的一顆星:『白朮』之『術』,因曹雪芹是南方人,說話舌頭不會打彎兒,就唸成了『宿』,也代表一顆星;星星在上,所以這兩星合指可卿的爹媽。『雲苓』之『雲』是『說道』,『苓』則是『命令』。『熟地』是可卿從小棲身,而特別熟悉的地方——賈府天香樓。『歸身』即『回老家』,亦即『自殺』。」

這六味葯應如此排列並標點:「人蔘白朮雲,苓熟地歸參」;翻譯過來的意思即:「父母給你說,命你在天香樓自盡! 如果按劉先生這個解釋,一多半中國女性恐怕都有自盡的風險,凡是喝過「四物湯」「太太口服液」的女性,你們要小心了。

怪不得王乾榮先生曾撰文指責劉心武「荒唐」,並指出劉心武連白朮的術都不認識,術在中藥中讀「竹」,怎麼能發「宿」的讀音呢?

另一個例子是《二十九回 享福人福深還禱福 癡情女情重愈斟情》,初一日賈府在清虛觀打醮,張道士說了幾句寶玉像其太爺爺榮國公,賈母聽了不禁落淚。

因為這個落淚,不知怎麼觸動了劉心武老師,他推論出賈母和張道士是年輕時的情人。張道士是榮國公之子賈代善的替身,劉老師腦補了張道士無法和賈母相伴,決定出家的情節。

還指出紅樓夢裡的「白首雙星」指的是賈母和張道士,這實在是太令人大跌眼鏡了。

張愛玲曾說,紅樓夢是要一奉十的,的確如此,無論你喜歡索引還是考據,喜歡言情還是悲情,都能從中找到土壤。 總之,劉老師開心就好。


劉心武關於《紅樓夢》續寫確實影響了不少人,因為在87版紅樓夢中有一些內容是來自劉心武的續寫,但是於我個人來說,劉的續寫我不怎麼喜歡。曹雪芹在小說裏留了不少的坑沒有填,而且經過前後十多年的修改,出現了不一樣的版本,最重要的是它是一本沒有完結的小說,所以就給後人留下了大量想像的空間,甚至延伸出了紅學研究。

劉心武《紅樓夢》後四十回的續寫,給人一種用力過度的感覺,可能他像把曹雪芹留下的那些伏筆都用到小說裏。黛玉的死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使人讀起來沒有那麼悲傷,因為林黛玉最後飛升成仙了。

賈家一敗塗地,賈珍、賈赦等眾人幾乎全部都死於發配途中,賈寶玉四處流落,竟然遇到了同樣被抄家的史湘雲,兩個人最後走到了一起,劉心武把曹雪芹之前寫的那個關於金麒麟的故事,再次圓了回來。

甚至當時四大家族,包括史湘雲的丈夫衛若蘭,還有馮子英等都參與了謀反一案,元春被皇帝賜死,其他家族全部被抄家問斬,聽起來更像是一場陰謀論。除此之外,還有許多內容我記不大清楚,總之他的續寫挺有趣,但還是感覺不能接受。


對於喜歡紅學的朋友來說,《紅樓夢》是一本有著缺憾的古典名著,不管是高鶚也好,劉心武也罷都是猜測,今天的我們是無法知曉曹雪芹的原本原意的,所有後來者都是根據前面埋下的伏筆和故事線索來進行揣測。

不可否認的是,高鶚的續書在一定程度上是推廣了《紅樓夢》的流傳,而且在我本人看來,高鶚的續書也不是如劉心武先生說的那麼不堪。在一定程度上還是還原了曹雪芹的本意,只是有些地方牽涉到敏感問題所以避而不談,這個和今天的行為看起來是差不多的。所以沒有什麼好詬病的。

再來說說劉心武先生吧!劉心武先生在百家講壇上的所有節目我都看了個遍,而且還下載下來,晚上有時間就會按照他說的線索去看去思考,劉心武先生出的《劉心武續紅樓夢》我也是第一時間購買,花了一個星期左右的時間,把書看完。

我想對於這個問題我差不多可以簡單的說說我的看法。

劉心武先生是一個作家,更貼切的來說是一個小說家,所以在百家講壇的時候,劉心武先生就不止一次的提出要平民紅學,劉心武先生以小說家的思維,配上講故事的形式的確吸引了很多人,也讓很多人願意去看這一本深邃的古典名著。

劉心武先生的「秦學」說實話很多觀點我是不敢苟同的,雖然我本人很敬重劉心武先生,但是對於秦可卿的大部分探佚結果都是劉心武先生的猜測和憑藉這一點點的語言上的玩味來推測出來的,說實話很多觀點是站不住腳的。

對於《紅樓夢》所謂的情榜之謎,回目之謎我個人覺得都是猜測沒有真憑實據,很難站得住腳。完全是憑藉著猜測和想像然後在書中找到一點相對應的文字就說是作者本意我覺得不大合適。

我個人覺得劉心武先生的紅學走的是清代盛行的索隱派,最大的問題就是證據,真正做學術研究的還是要講一點證據的,實事求是的去考證,而不是過多的猜測,還有一點就是劉心武先生過度的依賴和相信脂硯齋。

總體來說,劉心武先生的續紅樓也是一家之言,權且聽之。喜歡的你就多看一點,不喜歡的你就不看,僅此而已。

但是不管是劉心武先生還是高鶚,或者是胡適還是周汝昌,俞伯平都對《紅樓夢》的推廣和普及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這一點是毋庸置疑。

當然,我也是一家之言,娛人一笑,各有見解。


要說劉心武老師必須先說他的領路人周汝昌老先生,周汝昌老師在「新紅學」的研究上是有成果的,雖然周老的研究有許多是「大膽假設」的一家之言。

可是周汝昌老先生做了87版的「頂級專家」顧問固執的把《紅樓夢》小說往周老個人所理解的「曹雪芹自傳」方向帶去了,弄出個修改曹雪芹前80回以對接周老個人意圖(夾帶私貨)「首尾全龍第一功」的87版《紅樓夢》劇本,致使87版「原創」結局帶上了許多現代人寫兩百多年前「續書」的歷史常識硬傷,「草草收場」(周嶺語)以爛尾終結。

周嶺老師有本事有天賦可以自己寫一本《曹雪芹傳》嘛!幹嘛非要在《紅樓夢》劇本上來搞出這樣漏洞百出的「原創」結局,還冒充「脂批曹雪芹原意」根本就是瞎攪和,至多隻能算是一家之言而已。87版之後周汝昌老先生退出「紅學會」,加入「紅學」分支機構北京「曹雪芹學會」已經說明瞭問題。

87版《紅樓夢》編劇的優點是「簡化通俗」(王扶林語)觀眾容易看懂,主演寶黛釵鳳形象好、鄧婕演技出彩,王立平配樂陳力演唱珠聯璧合深情動人廣受觀眾喜愛。也正因為如此87版「頂級紅學家」顧問的「原創」結局的副作用是嚴重誤導了廣大觀眾讀者對《紅樓夢》原著的正確認知。

此後劉心武老師的一家之言「秦學」在百家講壇很轟動,做為「紅學」探祕引起廣泛的興趣原本是有意思的。繼而劉老師出了新續書~「……之死」、「……之死」、「……之死」…………

如果高鶚是「狗尾續貂」,劉老師的「新續書」就是在曹雪芹前80回之後接上了一堆五顏六色「……之死」的現代塑料筷子。

劉心武老師的「秦學」極大的帶動了廣大普通讀者對「紅學」研究的興趣,各種「探祕」成果如雨後春筍般出現了。繼劉心武老師「探祕」出:趙姨娘指使賈府製藥負責人在黛玉喫的「人蔘養榮丸」中下毒之後,眾多羣眾又「探祕」出:薜姨媽和寶釵一起在黛玉喝的「燕窩粥」裏下毒……

「紅新學」徹底斬斷了《紅樓夢》通行本的這條高鶚的「狗尾」,拋棄了「黛死釵嫁」這個「成全紅樓夢」小說故事完整性並且將情節推向戲劇衝突最高潮的畫龍點晴之筆。

「新紅學」的「腰斬」創造出了《紅樓夢》新結局百花齊放萬紫千紅的春天…………

可是拜託了!

大家可以寫秦學「……之死」,可以寫「紅樓甄嬛傳」,可以寫「紅樓祕事」,可以寫「東方紅樓上的謀殺案」,可以寫「紅樓下毒迷案」…………

但是請不要再假冒「曹雪芹原意」好嗎?請您們署上自家大名理直氣壯的出書好了,都別以為「紅學」就是我猜、我猜、我猜、猜、猜…………。

猜,可以!「猜」責自負,別再拉上「曹雪芹原意」就行了!

一家之言,感謝閱讀。


多謝邀請。劉心武是當代著名作家,當年他創作的《班主任》是反思文學的代表作,《鐘鼓樓》又是京味小說力作,都很有時代感。劉心武以他作家的視角解讀《紅樓夢》也很獨特,但不能算作紅學研究。至於他的《可卿之死》遠遠不是《紅樓夢》的續寫,並不在《紅樓夢》續書之中。原因有二。其一,所謂續書應是原著主要故事情節的延續,在人物塑造方面也應與原書保持一致,而劉心武的小說只是將秦可卿的故事單獨拿出來加以擴寫,其間交織了賈元春的故事,這裡的人物與情節換了名字就是另外的故事,與《紅樓夢》並無大的幹聯,所以並不是《紅樓夢》的續書,我們總不能把《金瓶梅》看作是《水滸傳》的續集吧?

其二,續書在形式上應與原作保持一致。這個形式包括體例也包括敘事方式和語言。劉心武的小說完全是現代小說的特徵,也不符合續書的定義。

所以,我們大可不必以紅學研究的眼光去審視這部小說,只把它看作是一位當代作家的作品去欣賞即可。


劉心武先生在央視的百家講壇做了好多個人對《紅樓夢》講析,在全國引起很大反映,很多人對其稱讚有加,也有人認為是其一家之言。本人才疏學淺,鬥膽談談本人的建議:

《紅樓夢》不但是中國文學寶藏中的頂尖之作,也是世界文學寶庫中的上乘佳作。前八十回是曹雪芹的作品,後四十回為高鄂的續作。文學屆認為:四十回不如前八十回的精彩,雖然曹,高二人同屬一個時代,因身份不同,遭遇不同,經歷不同,環境不同,心境不同,學術差異,地位差異,修養差異等因素,對事對物看法,認識,理解,描述,定有各自的解讀。

夢,有殘缺纔是夢。不管什麼原因,曹雪芹的《紅樓夢》,原叫《石頭記》,只有八十回。因為清朝的文字獄令人毛骨悚然,(例:呂留良的遭遇),曹雪芹不會不忌諱,高也是如此。

俗話說:物無全物,人無完人。有瑕,不掩瑜!

劉心武續的《紅樓夢》,只能是現代人對《紅樓夢》的新的解讀。「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讓讀者品,給眾人評,總之,豐富了《紅樓夢》這部精典內容,給後人留下了又一讀本。


劉心武百家講壇講紅樓,影響深遠,反映很好,對於《紅樓夢》在年輕人中的傳播起到了最大的推動作用,畢竟以一名著名小說家的眼光去解讀,對文藝愛好者的吸引力是其他紅學專家不能比擬的。

至於他的續書,的確是差評,如果滿分10分,只能打0.7分,不過勇氣十分可嘉,明知會罵聲一片,因為摯愛,仍圓自己的一個夢。劉的續書是不好,其他人來個試試!前些年網上報道一名女高中生的紅體文章,很多人留言盼其續書,如成,該比劉續書強很多。

個人覺得《紅樓夢》本就是一部不完整的小說,它通過脂批,已經完全展現了故事的結局,沒必要重複。曹雪芹要麼就寫這麼多,要麼寫完也是自己親自毀掉,被借閱者佚失的藉口太經不起推敲。至於為何不寫完,一是結局太慘,作者心中不忍呈現給讀者,二是文字獄,作者不敢,怕追查,三是作者寫到一半,太傷心寫不下去,乾脆把稿子撕毀。最後只能通過批書人的筆介紹故事結尾。所以,天生的斷尾又怎能續上?


感覺比高鶚更客觀!高鶚續的有點偏向於太封建思維,還是注重功名!如果曹雪芹本意是高鶚的內容,那紅樓夢這本書就沒有這麼高的成就!


劉心武老師大部份繼承了他的「領路人」周汝昌老師的志向。把《紅樓夢》往個人所理解的曹雪芹原意方向帶去。

劉心武老師還是很謙遜的,一直是強調紅學有很多分支、學派,自己的觀點也只是揣測曹雪芹的一種,沒有說自己寫的就是最接近曹雪芹原著。劉心武探祕紅樓,確實帶起了的一股紅樓風,激起很多人對古典文學的熱情。

劉心武老師在批判高鶚所續紅樓夢的基礎上,做了大量的探佚工作,為了力求恢復曹雪芹的原意,寫了《劉心武續紅樓夢》一書。個人覺得他的寫作風格、情節結構、人物語言……諸多方面與曹雪芹的前八十回是不合拍的。很多方面,反不如高鶚續得合情合理。他把太虛幻境中的神瑛侍者和絳珠仙草當做真的,而現實生活中的矛盾鬥爭都看不見了。把寶黛釵的愛情故事演變成類似神仙劇情。 黛玉臨終,猛聽她直聲叫道:「寶玉!寶玉!你好……」說到好字,便渾身冷汗,不作聲了,這便是高鶚的悲金悼玉,字字悲天泣地,十分深刻感人。

再看劉心武老師續的,他把真的當成假的,把無的當成有的,一切都顛倒了。劉的筆下,自主婚姻與封建婚姻的矛盾鬥爭沒有了。把太虛幻境當做實有的存在,而現實人生則虛無縹緲。黛玉來到人間,是為了還淚。她的淚是紅的,紫鵑接在手裡,先還是軟的,擱在白玉盤裡,漸漸就變硬了,成了紅色淚珠子。黛玉還對紫鵑說:「我的淚是還給一個人的,如今還完了,不欠債了。」

劉心武老師生怕讀者忘了曹雪芹在第一回寶黛下世時的交待,特地再重複一遍,說明他這一續寫不是杜撰的。 最可笑的是黛玉之死, 高鶚是被劉心武嚴苛批判過的。如果把高鶚與劉心武的續書拿來做一個比較,可真的就是「不怕不識貨,只怕貨比貨。」比較,絕對是區分優劣的一種有效手段。

劉心武這樣理解寶黛釵三者的關係很出人意外,不但紅樓夢應有的積極意義蕩然無存,讀來連一點意趣也沒有。

我相信,很多讀者看了劉心武的續寫版,再回看高鶚的後四十回,再也不會覺得高鶚版的《續紅樓》面目可憎了。


我看過周汝昌的,他完全沉浸於自己對湘雲寶玉再重逢,安穩度過餘生的設想中,寫的有詩意和溫情,沒什麼情節!但是曹公呢?上述都是末節!劉心武的沒看完,實在看不下去……

有時,一部作品的好壞真的是用語言無法描述的,看前八十回習慣了,似乎紅樓夢理應如此!看周汝昌的感覺是再講另一個故事,看劉心武的感覺他故意往曹公那靠,越刻意越令人不適,只不過換個方法說流水賬!

這兩位作家都想用自己的方式完善紅樓夢的結局,可是我後來才感覺到,情節與結果對紅樓夢而言不是主要的,它的價值體現方方面面,有時是一個眼神,有時是一件衣服,有時是一幅畫面,有時是一種禮儀!

所以我覺得任何續寫都是多餘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