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景潤膝下只有一個兒子,夫人由昆在1981年所生,這一年是他們結婚的第二年。兒子出生後,陳景潤提議兒子姓由,讓兒子永遠記住媽媽的付出,由昆不同意,陳景潤又提議姓由陳,最後夫婦倆決定給兒子起名為「陳由偉」。「陳」和「由」,是丈夫和她的姓,「偉」則是希望兒子對人類有偉大的貢獻。

小學5年級,陳景潤給陳由偉報了華羅庚數學班。他們也是普通的家長,也有望子成龍的心態。附近鄰居告訴他們,你們的兒子繼承了陳老師的數學才能,一定要好好培養。 但是陳由偉並不願意去學數學。 那時,他只是個貪玩又逆反的孩子,可以解答所有的數學加分難題,卻在簡單題上栽跟頭。幾堂課過後,他退掉了,再沒去過。 陳景潤並沒有像別的家長那樣大發雷霆,他一直寵著,順著陳由偉。

在陳景潤過世一年後,陳由偉也將踏入大學門檻,他父親的母校———廈門大學向他發來申請。當時的校長說,陳由偉母親可以陪同他一起讀書,將來的工作學校負責安排,如果陳由偉想回北京,也可以回來。 考慮之後,陳由偉還是拒絕了。並非他不嚮往那個開滿鳳凰花的大學,他甚至一度在想,成為父親的校友,在父親曾學習和生活的地域,重新開始打磨自己的人生,會是多麼奇妙的感覺。 當時,陳由偉跟他母親說:「媽媽,我不想這樣。不想在爸爸的光環下生活。那樣壓力大,眾目睽睽,萬人矚目。」 最後,陳由偉去了北京一所大學,選擇了商科。

正所謂不是一家人不是一家門,或許是陳景潤埋在陳由偉體內的數學基因覺醒了,陳由偉最終還是走上了和父親一樣的道路。在數學的領域裡深耕,追趕父親的腳步。命里註定的東西,怎麼也避不開。 陳由偉曾說過「我是陳景潤的兒子,這是事實;我的父親是一個有建樹、也有遺憾的數學家。有義務完成他未竟的事業。 」轉學數學,沒有太多的考慮,一切都很自然。

或許因為父親的光環太大又或許是翻不過父親的這座大山,陳由偉在加拿大留學的時候從未對旁人說起過自己的是數學家陳景潤的兒子。但是轉到數學系是他這輩子最自豪也最無悔的事情。


有一位偉人曾這樣評價過陳景潤:「陳景潤是在挑戰解析數論領域250年來全世界智力極限的總和。中國要是有一千個陳景潤就了不得。」數學怪才陳景潤因發表了「1+2」的詳細證明,而一躍成為了家喻戶曉的數學聖人。你可知道陳景潤成名之前的生活是什麼樣的,他的婚姻如何,還有就是在他去世後,他的子女的情況如何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一探究竟。

陳景潤,1933年5月22日,出生於福建省閩侯縣(今福州市倉山區城門鎮臚雷村)。1950年夏,他考入廈門大學數理系。在他大學畢業後,被分配到了北京市第四中學任教。但不久之後,他因口齒不清,被「停職回鄉養病」。1954年,他被調回廈門大學任資料員,開始研究數論,由於得到了華羅庚教授的賞識,陳景潤被調到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從此開始他與數學的不解之緣。

1965年,陳景潤稱自己已經證明(1+2),並由師兄王元審查後於1966年6月在科學通報上發表。1973年他在《中國科學》發表了「1+2」的詳細證明並改進了1966年宣布的數值結果,立即在國際數學界引起了轟動,被公認為是對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重大貢獻,他的成果被國際數學界稱為「陳氏定理」。就此,他一躍成為了家喻戶曉的數學聖人,走向了人生巔峰。

1977年,44歲的陳景潤因病住院,醫院的醫生和護士都無比崇敬這位數學聖人,正在醫院進修年輕漂亮的由昆也去湊熱鬧。兩人在接觸中,產生了感情。他們在組織的幫助下,於1980年8月25日,兩人在北京結婚。1981年12月,他們的兒子出生了,他們經過商量,給兒子起名為「陳由偉」。「陳」和「由」,是陳景潤和妻子由昆的姓,「偉」則是希望兒子對人類有偉大的貢獻。

1984年,陳景潤在兩次被撞後查出患帕金森氏綜合征,妻子由昆經過特批,允許回家專門照顧患病的陳景潤。1996年3月19日下午1點10分,陳景潤在北京醫院去世,終年63歲。他為科學事業做出的最後一次奉獻是:捐贈遺體供醫院解剖。在陳景潤去世後,由昆潛心教育兒子。高中的時候,他們的兒子選擇了文科。之後,他去了加拿大讀書,他起先選的是商務,但是後來他發現自己喜歡的還是數學,就轉到了應用數學。

2005年3月,由昆和兒子陳由偉商量:爸爸的這些成果是國家的,不屬於我們個人,決定將陳景潤的手稿無償地捐獻給了中國革命博物館。現如今,在加拿大,沒有人知道他是陳景潤的孩子,他也有了自己的家庭,一家人過著平靜而溫馨的生活。


或許偉大的科學家都喜歡換同一種病:「帕金森綜合症」,這是一種和霍金同樣的疾病。陳景潤1984年被查出來患此病,後來一直受此病折磨並於1996年去世。

其兒子是陳由偉,陳和由分別取自陳景潤自己和妻子由昆的姓,偉十希望兒子以後能夠做出偉大貢獻。陳由偉小時候並不喜歡學數學,不是他數學不好而是小時候叛逆的他不希望一直籠罩在父親的光環下。長大之後,陳由偉發現自己喜歡的還是數學,並從商學轉到了應用數學領域,據說現在在銀行工作。

陳景潤的人生是傳奇的,可以說他前半輩子幾乎都是默默無聞,這和愛因斯坦頗為相似。剛工作時陳景潤還因為口齒不清被「停職回鄉養病」,後經其老師廈門大學校長王亞南推舉,才再次入職並得到大學教職。之後陳景潤潛心研究數學,因此收到華羅庚賞識,並於1957年調入中科院工作。這一工作就是16年,16年的潛心研究使陳景潤完成了世界上最難的三大數學難題之一「哥德巴赫猜想」的「1+2」證明,當時轟動世界,成為數學界最耀眼的新星。當時陳景潤已經40歲了,而且還沒有結婚。或許正式陳景潤幾十年來如一日的研究勁頭,才使陳景潤獲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功。

可以說陳景潤是大器晚成,前大半生都是孤獨於學術的。自陳景潤證明哥德巴赫猜想之後,各種榮譽紛至沓來。1974年被周總理推薦為人大代表,77年再其43歲時破格晉陞研究員,1980年當選為中科院院士,同年和妻子由昆結婚,81年兒子由偉出生,此時陳景潤已經48歲。


我從小崇拜陳景潤先生。我幾歲時,全國科學大會召開,徐遲先生的《哥德巴赫猜想》發表,那時我看來陳先生就是科學的化身、是刻苦研究精神的象徵,自己也有做數學家的夢想,當然現在這都成了幻滅和笑話。

但是,對陳先生的敬仰至今未變。陳先生英年早逝後,我在媒體工作,專程去其府上採訪過,是陳先生生前的助手李先生幫我聯繫的。陳先生的太太由昆老師很客氣地接待了我,他唯一的孩子陳由偉當時十幾歲吧,也在旁邊。

陳先生家當時住在中關村科學院宿舍,房子樓層不高,很寬敞。進門客廳里掛著陳先生的大幅彩色照片,照片前擺滿鮮花。由昆老師說,陳先生生前最喜歡鮮花。聽了這話,我最後悔最愧疚的是忘記了帶一束鮮花來致敬陳先生。

題主問陳先生的子女,我簡單說一些自己知道的。陳先生有一個兒子,之所以起名「陳由偉」,飽含他對太太的摯愛和對兒子的眷眷深情。由昆老師生兒子時是難產,最後做了剖宮產。陳先生看到妻子遭遇的痛苦,很難過,堅持要兒子隨母親的姓氏,給兒子起名叫「由偉」,由是希望他擁記母恩,偉則是希望兒子將來優秀、傑出。由昆老師不同意,說還是應該姓陳。陳先生說,那就叫「由陳偉」。由昆老師說這樣聽起來太怪,就叫「陳由偉」吧。

陳先生屬於大齡得子,對兒子愛得不得了,由昆老師講了很多細節,當時我聽了非常感動,可惜二十多年了已經淡忘了。採訪結束後,由昆老師送我一本廈門大學出版社剛剛出版的《走進陳景潤》。因為是樣書,她當時只有一本,可還是送給了我,至今想來仍是感動。

陳先生去世時,兒子才十幾歲,當時正在北大還是清華附中念書。小夥子身材高大,看起來很敦厚、本分、可靠。那是採訪之後,我跟由昆老師還聯繫過幾次,後來就斷了聯繫。陳先生的兒子如今在做什麼,我也不知道。但小陳當年身上隱隱就有陳先生之風,虎父無犬子,加上北京的教育環境,我堅信他不會發展得差。

陳先生英年早逝,倒在新世紀的門檻前,是中國科學的巨大悲劇,更是其家庭、其兒子的巨大悲慟。一晃多年過去,中國科學界沒有了陳景潤,也漸漸少了陳景潤精神——這是比失去了陳景潤更令人傷感的損失。


陳景潤是我國著名的數學家,在推動我國解析數論研究領域的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被國家授予改革先鋒的稱號,陳景潤的一生都獻給了自己鍾愛的數論科研事業,無論在多艱苦的環境下,他都沒有將自己的科研事業放棄,始終堅守在自己鍾愛的科研崗位上,為我國的科研事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他的一生只有短短的63年,但其做出的成績卻是可以永久流傳,為今後的數論發展提供有力的參考。在短短的63年中,他證明了(1+2),由師兄王元審查後於1966年6月在科學通報上發表;發表《表達偶數為一個素數及一個不超過兩個素數的乘積之和》(簡稱「1+2」),成為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上的里程碑;其著作主要有《算術級數中的最小素數》、《表達偶數為一個素數及一個不超過兩個素數的乘積之和》、《數學趣味談》、《組合數學》、《哥德巴赫猜想》等。

我國領導人鄧小平曾經這樣評價:陳景潤是在挑戰解析數論領域250年來全世界智力極限的總和。中國要是有一千個陳景潤就了不得。可見陳景潤在我國科研事業發展中的地位,也是我國推動科研事業發展的重要力量。

陳景潤不僅在自己的事業上取得了不小的成就,自己的家庭生活也是非常的幸福。陳景潤因為身體不適,住院治療期間,與正在醫院進修的由昆陷入愛河,成為戀人。他們最終在1980年8月25日在北京結婚。1981年12月,他們的兒子出生了,他們為兒子起名為「陳由偉」。

陳由偉是陳景潤的獨子,也是陳景潤至今唯一的後代。從加拿大多倫多一所大學中的數學系畢業之後,就在加拿大定居,現在已經組建了自己的家庭,生活也很幸福。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陳由偉並未做出與父親陳景潤一樣的偉大成就,但也仍在數學領域中進行著科學研究,並繼續沿著父親的腳步前進。


陳景潤,中國著名數學家,其最大的成就是對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重大貢獻。被稱為「數學天才」陳景潤,彷彿就是為數學而生。

陳景潤1933年5月22日出生於福建福州,家庭條件並不好,在學校的時候總是被其他的同學瞧不起,欺負他。陳景潤想要改變這個現狀,想要成功,而在當時奉行著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理念,只有讀書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陳景潤把壓力變動力,努力學習,其中陳景潤對數學最為感興趣,有著別人羨慕的天賦,往往只花一兩個星期就把數學課本讀完了,讀懂了。有一次陳景潤的老師告訴他中國古代的數學水平比外國的要高好多,而現在的我們也不能丟先輩的臉,我們要創造更大的奇蹟。這激發了其勇於挑戰的性格,陳景潤發誓長大無論成敗如何,都要不惜一切地去努力!他也是一直這樣做的,為中國的科學技術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如我們都知道一加二是等於三,但這些基礎都是來源於陳景潤的一加二等於三這個情況。

陳景潤1980被車撞了,傷到了大腦,不久便患了帕金森氏綜合症,多次住在醫院。在醫院裡陳景潤遇到了正在醫院進修的由昆,他們很快他們就把話題聊開了,慢慢的產生了愛情,並結為伉儷,生下了一個兒子,陳景潤的兒子陳由偉。

陳由偉出生於1981年12月,小孩子總是很調皮搗蛋,他就用畫筆把家裡的牆壁塗,弄的他的母親由昆「狠狠」的打了他幾下,這也是陳由偉從小到大唯一一次挨打。陳景潤看見就說不要對孩子這樣的態度,要講道理,更不要扼殺孩子的智慧。為此陳景潤還把家裡的走廊變成了陳由偉的畫廊。陳由偉快樂的成長,慢慢的長大,其思想也變的成熟,而陳景潤也慢慢的老去。陳景潤他們一家人相處的很好,儘管陳由偉長大更喜歡的是國際商務,但為了父親,他毅然決然的選擇了繼承父親的數學研究。他高中畢業後就到加拿大讀國際商貿,現從事應用數學的專研。


最近柳智宇下山引起了廣泛的關注,不由讓人想起那些數學天才,特別是潛心於數學高峰甚至與世俗脫節的數學天才。陳景潤是不得不提的一位。

作為世界三大猜想之一的哥德巴赫猜想,引起了一代一代最頂尖數學家的濃烈興趣。看起來最簡單的1+1=2,如何證明?它有迷人的魅力。

陳景潤痴迷於其中,於1966年推演出了1+2=3,是當時最接近哥德巴赫猜想的推演證明。而他的這一事迹經過徐遲的報告文學作品《哥德巴赫猜想》的廣泛傳播,陳景潤成了人人知曉的大數學家。

52年後的今天,說起陳景潤的證明,還是具有典範的意義。他痴迷於數學,似乎都不食人間煙了,四十多歲沒有女朋友,也被看作勇攀科學高峰的證明。

後來陳景潤結識了比自己小十八歲的夫人由昆,並且在48歲獲得了一個兒子。也算數學奇才比較完滿的生命經歷了。

1996年陳景潤去世,他的夫人由昆和兒子陳由偉逐漸從公眾視野中消失,過起了平凡人充實的生活。陳由偉後來也學起了數學,現在在銀行做負責人。

你對陳景潤最深的印象是什麼?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


陳景潤,華羅庚是我們這幾代人無法忘懷的回憶。然而很不幸,天妒英才,陳景潤於1996年去世,生前苦於「帕金森綜合征」的折磨。

陳景潤與夫人由昆膝下只有一個兒子,於1981年出生,先前陳景潤取名打算姓「由陳」,但由昆不同意,最後商量決定名為「陳由偉」,「陳」與「由」取自兩人的姓,「偉」則是希望孩子有偉大的作為,對人類做出巨大貢獻。

陳景潤其實是大器晚成,同時也是默默無聞的,早年工作時口齒不清被停職,而後由其老師廈門大學校長王亞南推薦獲得一份大學教職。陳景潤任職時潛心鑽研數學,後來有幸受到華羅庚賞識,能夠調入中科院工作。而這一停留就是16年,正是在此期間,陳景潤推動了世界上最難三大數學難題之一「哥德巴赫猜想」的證明,一時之間,風光無限,成為數學界的泰斗人物。

可能正是陳景潤骨子裡的幹勁與對數學的熱愛,讓他的兒子「陳由偉」與數學難捨難分。

很小的時候陳由偉就表現出對數學的天賦,試卷難題全會做,然而卻總是做錯簡單題。一開始陳由偉是拒絕在父親的光環下成長的,想要靠自己的努力贏得人生。雖然他後來也想接受廈門大學的邀請,成為父親的校友,體驗父親曾經的往昔。但他還是去了北京一所大學學習商科。

然而可能是骨子裡的基因作祟,陳由偉還是放不下對數學熱愛,放不下父親那些未完成的事業。最終,陳由偉轉戰數學,學習應用數學。

據傳陳由偉從加拿大多倫多一所大學的數學系畢業後,決定於加拿大定居,如今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生活也很幸福美滿。

分享知識,專註教育,「夢想視野」感謝您的點贊、評論與關注,讓世界傾聽我們的聲音!


1996年陳景潤去世,他的夫人由昆和兒子陳由偉逐漸從公眾視野中消失,過起了平凡人充實的生活。陳由偉後來也學起了數學,現在在銀行做負責人。


陳景潤是中國唯一天才數學家,可惜走得太早了些。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