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格拉季昂行動的主要作戰區域就是在白俄羅斯,那裡的河流、湖泊、森林眾多,沼澤地更是到處所在,加上正值夏季,經常有大雨,給蘇軍的機械化部隊帶來的非常大的困難,所以蘇軍一開始並沒有投入大編製的坦克部隊,而是將其分散到各步兵部隊協助步兵進攻,基本上是當做自行火炮來使用,蘇軍投入自行火炮的數量遠遠大於坦克,再加上牽引式火炮,實際上蘇軍是靠強大的炮兵火力來掩護步兵的進攻,再突破了德軍的戰術防禦地帶後,蘇軍大編隊的坦克部隊才會投入戰場,沿主要公路進行縱深的挺進。

除了大量使用炮兵外,蘇軍也投入了一種特殊的戰役集團,即騎兵機械化集羣,這種將騎兵和機械化部隊混合配置的編製正是為了應對沼澤、密林、山區等特殊地形的突破,首先由騎兵快速通過複雜的地形對德軍的防禦陣地進行側翼或者後方的打擊,迫使德軍撤退或者被孤立,然後由工程兵單位為機械化部隊鋪築一條可供坦克等車輛通行的小道,這些簡易的木製鋪路和木排路非常容易建造,而且非常隱蔽。更重要的原因是德軍認為這種複雜沼澤地帶重型的機械化部隊根本不可能通過的,所以往往只配置薄弱的警戒兵力,蘇軍的騎兵機械化集羣反而較易達成縱深突破。當時負責進攻的兩個蘇軍方面軍各組建了一支騎兵機械化集羣,專門負責在沼澤地帶的突破,每個集羣各有1個騎兵軍和1個機械化軍。

從戰略上看,德軍的戰術防禦地幅太窄,完全處於蘇軍的火炮射程之內,而且由於兵力上的不足使得後方的防禦陣地並沒有部隊駐守,需要前線的部隊撤退後進駐,一旦一線德軍損失慘重,那麼後方的預備防線也基本形同虛設,無兵可守。也就是說德軍的防禦根本談不上縱深可言,蘇軍在突破防線後基本不再遇到德軍強烈的抵抗,除了少數的德軍預備隊。沒有火力的掩護,再困難的障礙也不可能阻擋住敵人,他們遲早會通過。只有在火力的封鎖下,通過這些障礙的難度才會大大增加。


為了紀念1982年把拿破崙軍隊趕出沙俄的巴格拉季昂將軍,蘇聯將1944年夏秋季攻勢中對白俄羅斯地區德國中央集團軍羣的攻勢命名為巴格拉季昂行動。

此時的德軍統帥部認為蘇聯紅軍並不會進攻白俄羅斯,因為這裡有很大面積的森林和沼澤。

蘇聯人經過深思熟慮決定出其不意從白俄羅斯進攻,不過蘇聯人為巴格拉季昂行動做了精心的準備,蘇聯人精心隱藏了自己戰備工作,軍隊的所有行動只能在夜間進行,嚴格遵守隱蔽規定,蘇聯紅軍進入臨時無線電靜默。為了渡過沼澤,蘇聯紅軍還做了一系列精心的準備。

步兵們學習游泳、製作木筏運送物資

步兵們學習游泳,在沼澤中行走和掉進河裡的逃生方法,以及如何在叢林裏辨別方向。

甚至還專門為一些不會游泳的士兵配上了充氣式橡皮圈、防水衣等等

他們還專門製作了雪橇,木筏和船用於運送機關槍,迫擊炮和輕型火炮。

就地取材,利用灌木從的樹榦製造臨時道路

為了確保突擊作戰中的絕對主力坦克順利通過沼澤,他們先用炮擊聲隱藏打樁的敲擊聲,

然後就地取材,利用灌木叢的樹榦和粗樹枝捆起來墊在地面上

工兵和坦克兵用它們建造了坦克在沼澤中行進的特殊道路。

就這樣蘇聯紅軍就越過了沼澤對德軍發起了猛烈的突然襲擊。


森林和沼澤,德國人認為不可能的突擊方向,蘇聯紅軍把它變為了可能。蘇軍就地取材,用樹榦和樹枝.灌木叢鋪在沼澤地裏建起的簡易通道,保障了參戰部隊的順利通過,出其不意的出現在德軍防線面前,達到了戰役的突然效果。


過沼澤用的都是土辦法,由工兵就地(森林)取材構築防下陷的隱蔽急造軍路,由坦克兵為履帶加裝防陷木棍,步兵為每個人編製防陷鞋墊。炮兵則捆紮承載拖弋火炮的木筏。今天的氣墊船那時是沒有的,否則戰役的突然性還要猛烈,戰役的發展速度還要快。以今天白俄羅斯周邊的形勢來看,戰爭已不再遙遠。以美軍入侵伊拉克地面初期套用了志願軍在朝鮮二次戰役的左勾拳戰法看,巴格拉季昂戰役的歷史價值也未見得就以進入軍校圖書館為終點了。說不定未來2.0版的更精彩!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