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著名的小说家弗·福塞斯,在他的小说《战争猛犬》中就说过一个有趣现象:“这些非洲战士作战都很勇猛,但有个让人特别恼火的习惯,他们开枪的时候不瞄准,或者索性闭上眼睛乱射。”

可以打不准,但姿势一定要帅:为何非洲民兵喜欢举枪在头顶射击?

在中东和非洲的战场上,我们发现民兵们都喜欢把步枪举过头顶射击,在叙利亚,伊拉克,利比亚、以及也门战场上,绝大部分射击都是如此。这种非正规的射击动作,可以打不准,但姿势一定要帅。

可以打不准,但姿势一定要帅:为何非洲民兵喜欢举枪在头顶射击?

这些AK的压枪射击姿势,动感十足、很有气势,符合乌合之众武装的一切特征。基本上只起到压制作用,毛都不会打到。

为何中东和非洲会出现这样风骚的走位,各种不抵肩无依托射击法?

很多非洲和中东军队作战,经常出现双方各出一万人,激战一天,仅一人受伤的情景!

可以打不准,但姿势一定要帅:为何非洲民兵喜欢举枪在头顶射击?

这种打法很安全,主要是靠流弹击毙敌人,其实围观的群众更危险。很多非洲民兵并不是和对方有血海深仇,不是非要至对方于死地。很多人上去打仗也是为了钱,属于混饭吃,出工不出力。只要上去把子弹打光,事情就完了。

可以打不准,但姿势一定要帅:为何非洲民兵喜欢举枪在头顶射击?

现代战场,特别是城市战场,非常危险,进行近距离火力交战,每分钟都是数百发子弹和炮弹砸过来。如此火力密度和距离,基本上没有什么人敢于探出身子和头部进行瞄准射击。唯一的想法就是拼命射击,用漫天的弹雨压制对方。

可以打不准,但姿势一定要帅:为何非洲民兵喜欢举枪在头顶射击?

人们的印象里,射击时都要找到合适的依托再进行射击,就算在运动中,基本的持枪姿势还是需要保持的。

可以打不准,但姿势一定要帅:为何非洲民兵喜欢举枪在头顶射击?

中东和非洲民兵的战斗素养很有问题,他们把AK47当成烧火棍,并不需要单兵的步兵战术,拿着一杆枪就上战场,一通乱射的情况就非常容易出现,此时他们就把命中率寄托在信仰上。

可以打不准,但姿势一定要帅:为何非洲民兵喜欢举枪在头顶射击?

可以打不准,但姿势一定要帅:为何非洲民兵喜欢举枪在头顶射击?

现代战争并不需要步兵做太过精确的射击。军队的伤亡在现代绝大部分都是重型武器造成的,步兵轻武器之间能造成的伤亡很小。试想,激烈运动之下,战场上用步枪打击一瞬即逝的远距离目标,能有多大可能打中。在非洲,往往双方火力都很激烈,一群人拿着AK扫射的时候头都擡不起来。这个情况,不如把枪举过头顶一通乱打压制对手,消灭对手的事,交给迫击炮之类的重武器吧。

可以打不准,但姿势一定要帅:为何非洲民兵喜欢举枪在头顶射击?

我们军队认为,步兵的战斗,应该由一连串迅猛的有明确目的突击动作组成。而乌合之众的军队则喜欢坐在那对射,他们认为作战就是将弹雨泼过去。解放军对于步兵利用地形隐蔽身体和发扬火力有几个原则。利用地形时,就做到“三便于、三不要、一避开”。“三便于”:即便于观察和射击,便于隐蔽身体,便于接近、利用和变换位置;“三不要”:即不要妨碍班(组)长的指挥、邻兵火器的射击,不要几个人拥护在一起,以免接连大伤亡,不要在一地停留过久;“一避开”:即昼避开独立、明显、易燃、易倒塌的物体和难以通行的地段。

可以打不准,但姿势一定要帅:为何非洲民兵喜欢举枪在头顶射击?

谈到军人的军事素质,这张照片就很能说明问题,这是十几年前解放军西藏军区某步兵团的一位种菜兵。这位士兵是连队的种菜员,过去解放军连队的炊事班里有饲养员和种菜员两个岗位,分别从事养猪养鸡和种菜的工作。虽然主要工作是种菜,但这位解放军的军事业务却丝毫不落后,战术训练比赛还能在全团拿到名次。

可以打不准,但姿势一定要帅:为何非洲民兵喜欢举枪在头顶射击?

解放军总结过一套独特凶猛的单兵战术动作,并依靠其打遍天下无敌手。看看这位种菜兵的干净利落的跃起突进的单兵战术动作,就很少出现在中东和非洲战争画面里。

可以打不准,但姿势一定要帅:为何非洲民兵喜欢举枪在头顶射击?

所以在中东和非洲的战争中,交战各方都普遍使用这种新式的不抵肩无依托射击法。这是一群军事素养“很高”的乌合之众,我们解放军拿木棒也能歼灭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