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下午14:48左右,位於響水縣生態化工園區的天嘉宜化工有限公司發生爆炸。

截止下午7:00,確認事故已造成死亡6人,重傷30人,另有部分羣衆不同程度輕傷。

鹽城發佈的說明

事故發生後,騰訊企鵝號的健康編輯和許多網友一起給我留言,希望我能夠系統地講一講,如何就地取材,急救爆炸現場的傷員。

作爲一個常年和各種創傷傷員打交道的外科醫生,我覺得自己責無旁貸,要做好這件事情。因此,5點下班後就開始寫文章。

我們先來看看爆炸傷使人受傷的過程和機理。

(爆炸傷分型依據主要內容翻譯自《Primary blast injury:Update o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Crit Care Med 2008; 36:[Suppl.]:S311–S317》,有刪節,我有增加內容。)

爆炸受傷傳統上分爲:

1、初級爆炸傷:純粹由於衝擊波導致人體傷害。眼睛外傷和鼓膜破裂是最常見的原發性爆炸傷。如果一個人聽力沒有損害,耳朵不痛,那麼衝擊波也不會導致人體內臟受傷。如果心臟受到擠壓,會立即出現心動過緩,低血壓,呼吸暫停。

2、二級爆炸或爆炸傷:飛行碎片擊中受害者,會引起各種類似於彈道傷的傷害,常見的爲骨折和出血。眼睛也容易受傷。

3、三級爆炸或爆炸傷:受害者被撞向靜止的固體物,或被擠壓而受傷。嚴重的會有顱腦、胸腔和腹腔的閉合性損傷。也會導致人骨折。如果心臟受到重的擊打,會立即出現心動過緩,低血壓,呼吸暫停。

4、四級爆炸傷害,也叫混合爆震性損傷:燒傷、吸入傷、擠壓傷、毒素和放射污染。

知道了爆炸傷的機理,我就可以逐一來說明如何自救和急救。

一、爆炸發生時,身處現場的我該如何做才能儘量減少傷亡?

衝擊波來的時候,我們應該就地臥倒,背向爆炸中心,頭朝爆炸中心反方向,面部朝下,張開嘴巴,雙手捂住耳朵,閉住呼吸,等衝擊波過去後,如果要呼吸,鼻孔貼住衣服袖口。

臥倒可以避免被動摔倒而受傷,背向爆炸中心,是讓人體最堅固的背部來承受衝擊波,張開嘴巴可以讓咽鼓管開放,鼓膜內外壓力達到平衡,雙手捂住耳朵,這樣鼓膜就不會破。閉住呼吸,是避免吸入衝擊波帶來的煙塵和毒氣。

二、大爆炸現場,最危險就是傷員呼吸心跳驟停。

如果一個人如果心臟受到重的擊打,會立即出現心動過緩,低血壓,心跳驟停和呼吸暫停。此時,應該立即判斷,並且立即做心肺復甦。有關心肺復甦的內容,相關的科普很多這裏不重複了。

三、大爆炸現場次一級的危險就是大出血了。

我們先講如何急救四肢大動脈出血。腹腔和胸腔的大出血,我們在現場是無能爲力的,所以不講。

四肢大動脈割破後,如果現場急救不力,傷者往往會大出血而死。

今天,我介紹一種人人都可以學會的四肢大動脈破裂出血,或者肢體橫斷時的止血帶止血法。

止血帶可以使用醫用繃帶、絲巾、絲襪、圍巾、也可以用衣服撕成布條。

視頻中的筆,可以用樹枝、木條等任何可以絞緊帶子的材料。

上止血帶的地方,必須在出血處的近心端。不要上在關節處。

用此法止血,效果很好。即使股動脈被刺破,在大腿根部上此止血帶,也能達到止血。

也許有很多人會質疑,在我們的教科書裏面,止血帶的位置,上肢應該在上臂的中上三分之一,下肢應該在大腿根部。因爲以前認爲,前臂動脈夾在尺骨和橈骨之間,扎不住。

事實上,使用絞盤的辦法,即使紮在前臂,也是一樣可以把結紮處遠心端的動脈出血止住。簡單的一個實驗就是,可以再自己的手臂上捆紮,捆紮後摸自己的橈動脈搏動,搏動消失了,說明血液已經阻斷了。

四肢動脈出血,急救不及時幾分鐘可死人,所以止血要及時。止血會導致肢體缺血損傷,靠定時鬆止血帶來解決,效果並不佳又增加出血。最近的JAMA和Military Medicine等雜誌有專文介紹,結紮應避開關節,靠近傷口捆紮,以減少不必要的組織缺血損傷。

JAMA 介紹的方法

上面就是JAMA 介紹的方法,和我介紹的方法一樣。設計捆紮的部位靠近傷口,就是爲了減少因爲缺血而導致不必要的組織損傷。

爲了方便大家學習,我特別拍了一個視頻。

上面就是扎止血帶的視頻。

四、如何處理一般的傷口或者被玻璃等異物扎傷的傷口?

目前網上流傳說法是自己不要取出玻璃,理由是怕出血。這是無稽之談。如果玻璃刺破大動脈,你不把玻璃取出,也會出現你無法控制的大出血。不取出你能取出的玻璃,在送醫途中,因爲路上顛簸,會使玻璃持續傷害人體組織。所以首先取出你能夠取出的玻璃以避免送醫途中的二次傷害。

取出玻璃之後,馬上着手止血。除了大血管大出血要按照上面說的辦法處理,對普通人來說,按壓傷口是最有效,又最容易做到的辦法。

你可以拿毛巾、衣服等相對乾淨的織物折幾疊後蓋於傷口,然後再用力壓住不鬆手。當然,這些織物越乾淨越好。

我特別推薦用姨媽巾來覆蓋傷口,而且用手按壓住。

用法就是把有吸血功能的一面蓋住傷口,然後用手壓住。我提倡用姨媽巾,因爲一般女生包包裏都有這東東,易得,二是這東車相對乾淨,雖然做不到無菌,但比一般毛巾衣服要乾淨得多。

皮膚擦傷出血

類似於上圖的這些皮膚擦傷出血。姨媽巾簡直就是一個大號創可貼。在送醫路上,姨媽巾可以很好地保護創面。

另外,許多人擔心姨媽巾會把人體內血液吸走,這不會。姨媽巾只會把流出人體的無用血液吸走,類似毛巾的吸溼作用,只是容量大而已。

五、如何現場處理骨折?講究就地取材。

我們應該給病人骨折處先予固定,再送醫。

我2013年7月28日在浙師大門口給一個車禍病人用樹枝固定尺橈骨骨折的圖片。

上圖是我2013年7月28日在浙師大門口給一個車禍病人用樹枝固定尺橈骨骨折的圖片。

固定的目的,不要求復位,捆住骨折端使之不能相對移動就行。這樣能防止在搬運病人過程當中,由於骨折端的移動,造成對血管神經和軟組織的繼發性的損傷。同時也可以給骨折病人起到止痛的作用。

固定的材料可以就地取材,只要能固定住,隨便什麼硬的材料都可以。常見的有樹枝、木棒,雜誌書等都可以。捆綁用的繩子可以就地取材,只要捆得住就行,絲襪、布條、毛巾都可以。

固定時超過相鄰兩個關節。

六、如何現場處理爆炸傷中的燒傷?

針對爆炸造成皮膚燒燙傷,現場急救方式,應該謹記“衝、脫、泡、蓋、送”的原則,儘快降溫、去除身上物品並且儘量保持傷口乾淨以避免細菌感染。

1、衝

立刻用乾淨的清水沖洗患處降溫、去除煙塵。沖洗時千萬不能用力沖洗,而應以慢速的水流將煙塵輕輕去除,以免水柱力道過大將皮膚沖掉,那樣容易造成感染、傷口不易癒合、容易留下疤痕,甚至擴大受傷面積導致植皮困難。

2、脫

降溫的同時,也別忘了儘快將身上的戒指、項鍊、手環、耳環等飾品還有患處的衣物脫除,以免皮膚因燒傷之後蛋白質變性,導致皮膚跟衣服粘在一起、難以拿下來。皮膚腫脹而受到戒指手環的壓迫,會造成肢體因爲缺血而壞死。

3、泡

除了輕輕沖洗,燒傷時也可讓患處泡在乾淨的冷水中,避免使用冰水以免造成刺激甚至失溫。

4、蓋

燒燙傷最怕的就是感染,降溫之後應使用無菌紗布、棉質衣物、棉質毛巾將傷口蓋住。現場很少會有這些東西,可以用姨媽巾代替。

5、送

燒傷後最重要的就是儘快送醫,而且必須是設有燒燙傷中心的醫院,以提供無菌的負壓病房和完整的相關設備,以免處理不善造成感染,引發敗血症。

千萬不要自行塗抹藥膏 避免病人出現過敏和感染。

由於一般人無法判別傷口狀況,燒傷的第一時間千萬不能自行塗抹牙膏、清涼油、風油精等任何東西,以免刺激皮膚而紅腫,甚至引起續發性細菌感染。

還有很多複雜的爆炸傷需要現場急救,但是,普通人只要學會這些,就足夠可以去現場救人啦。

文章有點長,讀完真的很辛苦。謝謝你的閱讀。

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如果你願意,請把本文轉發給先學習救人方法的人。

謝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