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要說明的是,漢代以前祭祀蚩尤和祭祀黃帝是完全兩種不同的信仰,他們之間並不衝突。因為在古代祭祀黃帝象徵著「中原正統」,而蚩尤在古代是戰神,所以每逢帝王、武將出征之前常祭拜蚩尤以求庇佑,這是完全不同的崇拜。

換句話說,當時的百姓是這兩者都祭祀的。那問題來了,為什麼後來蚩尤的名聲就惡化了呢?

正確的歷史當然要從正確的角度去解讀,雖然我們現在把黃帝和蚩尤具體化為一個人,但不管是考古出土還是其他,都指向這實際上是中原的兩個「部落文明」,換句話說他們不是個人,而是一個團體。

早在先秦時候,關於黃帝和蚩尤的傳說中有著諸多關於兩者的戰鬥,但是這場斗亂往往被認為是內鬥。因為根據古籍記載蚩尤帶領的九黎氏族部落是今河南、山東、河北交界處的祖先,學者依照《逸周書》、《鹽鐵論》推測蚩尤屬於太昊、少昊氏族集團,也就是五帝之一的白帝,是我國東部地區的祖先。後來蚩尤帶領軍隊和中原地區的炎帝爭奪領地,炎帝失敗後求助黃帝,最終把蚩尤的部落打敗,統一了中原。

所以在漢以前,蚩尤雖然是戰敗者,但是也被認為是中國人的祖先之一,在今河北涿鹿縣就有大量祭祀蚩尤的遺迹。根據歷史記載秦始皇就祭奠過蚩尤,後來蚩尤又化身為戰神,以致於出征之前人們常祭拜蚩尤,也就是古代的「蚩尤崇拜」。

一是因為蚩尤給中原文明的貢獻也非常大,二就是雖然當時有很多關於蚩尤和黃帝大戰的記載,但是並不會認為說其中一個是好人,另一個就是壞人,這種領土鬥爭本來就沒有好壞之分,都是為了生存。也正是如此,就保持了人們對於蚩尤的崇拜。

然而這一切都在漢代以後改變了,漢朝儒家為了尋求中原統治的正統性,把黃帝蚩尤之戰這種內戰賦予了價值觀,黃帝自然成為正義之師,而蚩尤則是外敵入侵。而後更多的典籍開始醜化蚩尤,並抬高黃帝。於是人們逐漸摒棄對蚩尤的崇拜,再加上戰神也有了刑天來代替,以致於久而久之「蚩尤崇拜」被壓縮到了苗族族內(因為據說三苗是蚩尤後代,實際上三苗和苗族並沒有關係),在整個中原地區逐漸消失了。

最後一個問題黃帝是農耕民族還是游牧民族,黃帝的部落處於新石器末期,也就是公元前2000年上下。通過對古迹的挖掘,考古專家已經在同時期發現了陶器、青銅、鐵器、玉器、炭化紡織品殘片和水稻硅質體等等文化遺存,也就是說算是農耕民族了。


漢武帝之前,漢朝祭祀的是蚩尤大帝而不是黃帝。

蚩尤是華夏真正的祖先之一。

蚩尤歷來是華夏帝王崇拜祭祀的「天地人皇」之一!

古時華夏人祭祀蚩尤,不祭祀黃帝。

《史記集解》應劭曰:「蚩尤,古天子」。

學術界還有考證蚩尤就是炎帝,也就是說,黃帝殺了炎帝,所以黃帝用蚩尤旗才能壓制四方。

蚩尤雖然失敗了,華夏兒女並沒有因為蚩尤失敗了而貶低蚩尤。

商周時期華夏兒女都祭拜他,包括連黃帝自己都祭拜蚩尤(為其統治的穩定)。

漢高祖起兵時,是祭祀蚩尤而起兵,後來在長安城,建蚩尤祠。

漢朝成立以後,全國各城裡都建立蚩尤祠。

不僅漢高祖祭祀蚩尤,還有秦始皇!

蚩尤是秦始皇祭拜的八神中唯一的人皇。

其實蚩尤才是真正的天子。

史書中第一個開始罵蚩尤的是儒教孔丘「蚩尤,庶人之貪者也,及利無義,不顧厥親,以喪厥身。蚩尤惛欲而無厭者也,何器之能作?」

孔子不承認,所以儒家才捧出黃帝來的,原本根本沒黃帝的份!

除了孫子的儒家外。連老子莊子列子都罵黃帝,哪個把黃帝當個帝王。

因為儒家崇拜黃帝,黃帝就一個人成華夏祖先,是從西漢開始的。

從漢武帝才開始到黃帝陵致祭,以前從來不去黃帝陵致祭!

商朝、周朝皇室從來不去黃帝陵致祭 。

商代,殷人「嚳而郊冥,祖契而宗湯」。《禮記,祭法》

周族的始祖稷是姜媛與帝嚳所生,他們就「嚳而郊稷,祖文王而宗武王」。

都不祭祀黃帝!

祭祀黃帝陵最勤的是滿清統治時期

康熙9次,乾隆還多,10次。

黃帝是農耕民族!

從新石器時我出土遺迹上看:

別說中原了,連蒙古高原上都是些農耕畜牧混合的,大體都是種地打獵畜牧的,還沒有啥游牧民族,後來氣候變冷,環境發生巨大變化,只有全放牧了。

就連匈奴人的祖先,大概是朱開溝文化人群,他們那時侯也是種地的。


胡說八道,歷代拜,放屁,秦始皇之前,就拜黃帝了,到了致秦始皇才開始兵主拜蚩尤,及高祖劉邦起兵,拜蚩尤,除了這兩個拜過蚩尤,沒什麼帝王拜過,因為南方戰事未果,秦始皇要祭兵蚩尤,劉邦起兵,怕打不過秦軍,才跑去祭兵主蚩尤,因為蚩尤是兵主,主管殺伐,所以祭祀。

黃帝出現於骨甲文中,甲骨文中黃帝就是叫「黃」,東夷首領叫「昊」,

楚國、魏國、韓國、燕國、趙國,根本就沒有祭過蚩尤,楚國還自稱黃帝之孫顓頊後裔,秦始皇之前已經是拜黃帝的,蚩尤被黃帝殺死,又被黃帝封為兵主,主管殺伐,黃帝親自祭祀蚩尤,按撫蚩尤一族。

秦靈公於公元前422年(周威烈王四年)「曾作吳陽上畤,專祀黃帝」。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沿襲了秦國對白、青、黃、赤四帝的祭祀。按照五德終始說,秦為水德,土克水,所以有漢為土德之說,而黃帝亦為土德,因此,當劉邦響應陳涉起義,在沛舉行起義時,就曾「祠黃帝」(《漢書·高帝紀》)。《列子·黃帝篇》說黃帝「夢遊於華胥氏之國」。

 《戰國策·秦策一》載縱橫家蘇秦的話說:   昔者神農伐補遂,黃帝伐涿鹿而禽蚩尤,堯伐驥兜,舜伐三苗,禹伐共工,湯伐有夏,文王伐崇,武王伐紂,齊桓任戰而伯天下。

《呂氏春秋·尊師》列述古代尊師的10位聖王,依次為神農、黃帝、顓頊、帝嚳、帝堯、帝舜、禹、湯、文王、武王。據《大戴禮記·五帝德》記載,宰我問於孔子曰:「昔者予聞諸榮伊令,言黃帝三百年。請問黃帝者,人邪?抑非人邪?何以至於三百年乎?」《竹書紀年》說:「元年,(黃)帝卽位,居有熊」,《易經》、《史記》、《山海經》等記載,軒轅黃帝故里在今河南省鄭州市下轄新鄭市。春秋時代的歷史典籍中就有三月三登新鄭具茨山(俗稱「始祖山」)朝拜黃帝的記載。唐代以後漸成規制,盛世時由官方主拜,亂世時由民間自辦,一直綿延至今。

《大戴禮記·五帝德》記載,宰我問於孔子曰:「昔者予聞諸榮伊令,言黃帝三百年。請問黃帝者,人邪?抑非人邪?何以至於三百年乎?」孔子回答說:

  黃帝,少典之子也,曰軒轅。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彗齊,長而敦敏,成而聰明。治五氣,設五量,撫萬民,度四方,教熊羆貔豹虎,以與赤帝戰於版泉之野。三戰,然後得行其志。黃帝黼黻衣,大帶,黼裳,乘龍雲,以順天地之紀,幽明之故,死生之說,存亡之難。時播百穀草木,故教化淳鳥獸昆蟲,歷離日月星辰,極畋土石金玉,勞心力耳目,節用水火材物。生而民得其利百年,死而民畏其神百年,亡而民用其教百年,故曰三百年。對古史傳說中「黃帝三百年」的說法給予了理性的解釋。儒家《易傳》說:神農氏沒,黃帝、堯、舜氏作,通其變,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是以「自天之,吉無不利」。


蚩尤是一個不折不扣的中華文明人文始祖。通常人們總是黑東夷族,但是東夷族其實是中華文明的三大主體之一,關於網友們喜歡問三大主體當中哪個是正統?其實沒有正統。在幾十萬年前,人類早已遍及中國各地。在上古時期,他們遍地開花。創造出各自的文明。這裡要強調一下,在當時並不是只有黃帝,炎帝,蚩尤三個文明的。當時文明成果遍地開花。湖南有湖南的文明,湖北有湖北的文明,四川有四川的文明。並沒有真正的空白文明地區。

這裡還得說一下。人類是一種動物,人類,賴以生存與地球之上。所以依賴地理這個東西。也就是依賴著土地。在中國大地上有高原,有平原,有山地,有沙漠。在不適宜人類生存的地方,就是生存不下去。所以這就造成了文明暫時性的真空。也可以說,只要可以使人類長期生存下去的地方。它就可以誕生偉大的文明。

從地理學來看。山東平原,河南平原,陝西關中平原,河北平原。中國南部丘陵地區等,都有偉大的文明。其中適宜人類生存,並且人口可以眾多的地方。文明程度,愈是強大。山東地區適宜人類生存。所以可以說是中華文明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以蚩尤必須受到尊敬。歷代君王不忘蚩尤這為代表性的人物,也就不足為奇了。


同志一個事情要先問是不是確實存在的?在確定了它是確實存在之後再問為什麼?

你這第一問錯了!是那個告訴你漢朝以前祭祀的是蚩尤而不是黃帝。

那請你來解釋一下《史記·封禪書》「秦靈公作吳陽上畤,祭黃帝」「二年,東擊項籍而還入關,問:「故秦時上帝祠何帝也?」對曰:「四帝,有白、青、黃、赤帝之祠。」是幾個意思?

再來解釋一下《史記·高祖本紀》「乃立季為沛公。祠黃帝,祭蚩尤於沛庭」又是幾個意思?

以上是祭祀的記載,下面我們看一個漢朝學術和政治鬥爭的記載「會竇太后治黃老言,不好儒術,使人微得趙綰等奸利事,召案綰、臧,綰、臧自殺,諸所興為者皆廢。」漢武帝登基之初他的奶奶竇太后主張黃老學術,為此還逼死了漢武帝提拔起來的儒家人士趙綰、王臧。那麼在孝景帝時期和漢武帝前期漢朝不尊崇黃帝實在說不過去!而且把黃帝等同為儒家的聖人更是匪夷所思!

(那個上來說「古時華夏人祭祀蚩尤,不祭祀黃帝。」的竟然還是目前最高贊實在是不可思議!)

以上實例說明,在先秦以及漢朝初期,祭祀黃帝和蚩尤是並存的現象,並不矛盾,而祭祀蚩尤的主要目的則在於他是兵神。管子曰「 蚩尤受盧山之金而作五兵」,另外有漢朝緯書《龍魚河圖》記載黃帝打敗蚩尤後「帝因使之主兵,以制八方「。可知至少在先秦到漢朝人們的印象中蚩尤是打仗很厲害的。祭祀蚩尤主兵沒什麼問題!

黃帝是農耕民族,還是游牧民族?

這個問題太為簡單了,仰韶文化:從1921年澠池仰韶村遺址發現到2000年,全國有統計的仰韶文化遺址共5013處,其分布範圍,東起豫東,西至甘肅、青海,北到河套內蒙古長城一線,南抵江漢,中心地區在豫西、晉南、陝東一帶。大約在公元前5000年至前3000年。而仰韶文化是農耕文化!黃帝所處的傳說時代肯定處於仰韶文化時期,也就是說肯定是農耕民族!


1、戰神蚩尤,威震天下。

漢朝之所以祭祀蚩尤,大多是因為當時「逐鹿之戰」的時候,蚩尤為了抵抗黃帝和炎帝,浴血奮戰,直到戰死沙場。這一點與當年劉邦抵抗秦朝暴政有異曲同工之處,劉邦也希望自己就像當年的蚩尤一樣,面對秦朝暴政,抵抗到底的精神,所以,漢朝的時候,劉邦是祭祀蚩尤的。

2、蚩尤是游牧民族。

蚩尤,是上古時代九黎氏族部落聯盟的首領,驍勇善戰,是游牧民族,為了統一部落,和當時的皇帝、炎帝二人發生大戰,傳說中,皇帝聯合炎帝,統一戰線,大戰蚩尤。如果單個拉出來開戰的話,估計炎帝和黃帝都不行,相傳,蚩尤打敗了炎帝,最後聯合皇帝,黃帝又因為受到了九天玄女的幫助,才打敗了蚩尤。所以,蚩尤被稱作「戰神」,威震天下。


這種提法看起來不正統,不過似乎跟史實更相符。幾點疑問:「炎黃子孫」炎帝為什麼排在前?而不是皇帝,炎帝是南方民族,皮膚黑紅,稱為「炎」,這沒人否認吧,蚩尤同屬南方,就算是現在苗族等南方少民祖先,從現在各族長相看,跟南方漢族也差不多啊!南方不看身份證根本看不出是那個民族,說明蚩尤部落跟炎帝部落種族相近,甚至可能就是不同分之。所以當時的國民稱炎黃子孫(漢族前身),代表炎帝組群為國民主體,皇帝部落不能堂而皇之祭祀,是不想給國民被殖民的感覺,而是祭祀主體人民里更有威信的人物,以安撫民心,比如清朝祭祀孔拜黃,遼國國葬岳飛還是那個英雄人物一樣,封神榜里對死掉的好壞神仙都封神,兩者時代背景似乎有聯繫,值得研究。

青銅文化來自東南百越先民,華中、華南是漢族前身的主體應該沒有錯,甚至還有彝族關於12的原始意義,正好跟天干地支用12相符,而此類似乎現在不知道理由或原理的文化,從中找到合理聯繫。也許是漫長的歲月遺忘或隔離,造成另一種「焚書坑儒」吧!

不管怎麼樣,今天的漢族就是一個聯合混血共榮的民族,不一定要必須只尊那個先賢為正統,他們只要有聯繫,都是祖先沒什麼不可。。。


謝邀!

首先我們要知道在有漢以前是春秋戰國及秦王朝,而我們現在尊崇的人文始祖,黃帝是從漢朝開始的,其中政治需要以及當時的生產決定的。戰國之時,百家爭鳴,並不確定哪家有對黃帝的專門祭祀,而漢朝建立,儒家的大一統思想符合了時代發展的需要,而儒家又言必稱王,他們法先王的思想影響,所以開始祭祀三代先王:堯舜禹,商湯


歷代帝王領袖祭祀橋山黃帝陵的記錄

黃帝陵是中華民族始祖軒轅帝的陵園,位於陝西省延安市南部黃陵縣城北的橋山,是正史《史記》中記載的唯一黃帝陵!

黃帝陵號稱「天下第一陵」,被國務院編為「古墓葬第1號」。

黃帝死後,葬橋陵,黃帝的大臣左徹「削木為黃帝之像,帥諸侯朝奉之」。

在舜的時候,距今4000年前,祭祀黃帝成為朝廷制度。《國語?魯語上》載:「故有虞氏褅(音帝,祭祀)黃帝而祖顓頊,郊堯而宗舜。夏後氏褅黃帝而祖顓頊,郊鯀而宗禹。」

西周的周穆王,距今近3000年。《穆天子傳》記載:周穆王「升於崑崙之丘,以觀黃帝之宮,而豐隆之葬,以詔後世。

秦靈公於公元前422年(周威烈王四年)祭祀;

元封元年(前110年),漢武帝北巡朔方,還祭黃帝冢橋山。東漢光武帝、明帝、章帝等都有祭祀黃帝的記載。

唐代宗將橋山黃帝陵廟致祭,納入國家祭典,此後每年祭祀。

宋太祖開寶五年(972),遵太祖趙匡胤旨意,規定橋山黃帝陵三年大祭一次。

宋仁宗趙禎,詔令坊州在橋山軒轅黃帝陵栽種松柏,坊州依聖旨栽種松柏一千四百餘株,並免除寇守文、王文政、楊遇等三戶差役糧稅,令其守護橋陵。

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道人張三丰祭拜軒轅黃帝陵後賦《謁橋陵》詩一首。

元代對橋山黃帝陵廟的祭祀很重視,《元典章》中規定:黃帝是開天闢地的先祖,國家應當祭祀。

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朝廷禮部議定祭祀黃帝的地方定在陝西中部縣(今黃陵縣),並規定三年大祭一次,皇帝親撰祭文,派遣大臣赴橋山祭祀。橋山黃帝陵列為國家祭祀始祖的聖地,要求每次祭陵的祭文、祭祀日期、祭品名稱、數量和主祭、陪祭官員姓名都要刻石立碑。又特遣中書省管勾赴黃帝陵致祭。

洪武七年(1374),明太祖降旨在軒轅廟大殿內塑造軒轅黃帝坐像一座,以便瞻仰祭祀。

明宣德皇帝朱瞻基,派遣應城伯孫傑於宣德元年(1426年)二月十一日祭祀軒轅黃帝事。

明景泰皇帝朱祁鈺,派遣工科給事中霍榮於景泰元年(1450年))正月十五祭祀軒轅黃帝事。現保存於黃帝陵軒轅廟碑廊。

明正德皇帝朱厚照,因繼承皇位,祈求黃帝保佑大明江山,派遣鴻臚寺寺丞張昱於正德元年(1506年)四月十九日祭祀軒轅黃帝。

明嘉靖皇帝朱厚熜派,遣延安府通判梁郅讓於嘉靖十年(1531年)八月二十四日祭祀軒轅黃帝。

明隆慶皇帝朱載垕,派遣陝西延安府知府郭文和於隆慶四年(1570年)八月二十一日祭祀軒轅黃帝。

明萬曆皇帝朱翊鈞,派遣延安府知府徐安於萬曆二十八年(1600年)八月二十五日祭祀軒轅黃帝。

明天啟皇帝朱由校,派遣錦衣衛、加正一品俸、都指揮使侯昌國天啟元年(1621年)十一月初四祭祀軒轅黃帝重修軒轅廟。

清康熙皇帝,派遣左春坊左贊善,兼翰林院檢討吳孝登於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三月十七日祭祀軒轅黃帝陵。

清乾隆皇帝,派遣內閣學士錢載於乾隆四十五年三月十四日祭祀軒轅黃帝。

清道光皇帝,派遣陝西西安副都統哈興阿於道光元年七月十五日祭祀軒轅黃帝事。

1908年重陽節,中國同盟會祭掃黃帝陵。

孫中山1912年,親自祭拜黃帝陵,親筆寫下《祭黃帝詞》。祭文中,「中華開國五千年,神州軒轅自古傳。創造指南車,平定蚩尤亂。世界文明,唯有我先」,成為一時佳作。

蔣介石民國三十一年,為橋山黃帝陵親自手書「黃帝陵」。

民國二十四年(1935),南京國民政府確定清明節為「民族掃墓節」,每年清明節都派官員到黃帝陵致祭。

1937年4月5日,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國民黨分別派出代表,共同赴位於陝西黃陵縣橋山的黃帝陵,舉行國共兩黨共同公祭黃帝陵儀式。中國共產黨派出的公祭代表是林祖涵,中國共產黨的《祭黃帝陵文》系毛澤東親筆撰寫。

1988年,鄧小平為橋山黃帝陵題辭「炎黃子孫」。

1993年清明節,江澤民為黃帝陵題辭「中華文明,源遠流長」。


不可能啊。上古的王要麼來自於西羌系要麼來自於東夷系。來自東夷系的祭拜下老祖宗蚩尤好理解,來自西羌系的怎麼會去祭拜蚩尤呢?

黃帝部落是漁獵的,跟農耕的炎帝和蚩尤不一樣。所以他們戰鬥力強,但是部眾少,必須跟西羌和東夷聯姻獲得後族的支持。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