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震北疆的白馬將軍

公孫瓚隸屬於幽州牧劉虞,但是公孫瓚與劉虞對待少數民族的方式存在巨大的分歧,公孫瓚主張以鐵血鎮壓的方式對付北方異族,劉虞卻主張以懷柔政策對待胡人。公孫瓚作戰勇猛,身先士卒,多次擊敗北方遊牧民族,威震北疆域。公孫瓚擁有一支精銳部隊“白馬義從”,皆善於騎射身騎白馬,北方遊牧民族聽到公孫瓚的名號,無不聞風喪膽,但正因爲如此,他與其主張與北方遊牧民族和平相處的上司劉虞的矛盾越來越尖銳。

劉虞已經準備和遊牧民族議和了,公孫瓚卻害怕功勞盡歸劉虞,同時因爲與遊牧民族長期征戰,不想讓將士鮮血白流,也認爲遊牧民族並不可靠,決定阻止和談。於是公孫瓚派人刺殺了遊牧民族和談的人,準備歸順的遊牧民族十分害怕,決定繞道請求劉虞庇護,劉虞上報朝廷,撤掉了駐防軍隊,又下令把公孫瓚調開,以保護遊牧民族。劉虞成功安撫遊牧民族,受朝廷表彰,公孫瓚卻十分不滿,從這個事件開始,公孫瓚就開始不聽劉虞調遣了。

公孫瓚與袁紹的爭奪

公元191年,公孫瓚以2萬兵馬大破30萬青州兵,因此威震天下,兵勢迅速膨脹,日益強盛,不再把上司劉虞放在眼裏,與袁紹交惡以後,雄心勃勃的公孫瓚居然任命嚴綱爲冀州牧,田楷爲青州牧,單經爲兗州牧進取各州,主力則屯兵界橋,與袁紹爭奪北方四州。

公元192年,袁紹與公孫瓚在界橋大戰,公孫瓚三萬精兵進攻袁紹,因爲袁紹兵少而輕敵冒進,被袁紹用計擊敗,但是不久以後,巨馬水之戰,袁紹又被公孫瓚打敗了,想乘勝追擊的公孫瓚卻又在龍湊被袁紹打敗,爲爭奪冀州,多次征戰互有勝負,雙方進入相持階段。

但是公孫瓚與袁紹的爭鬥,引起了劉虞的強烈不滿,劉虞認爲,公孫瓚爲了爭奪地盤與袁紹連連征戰,是窮兵黷武傷害百姓的行爲,於是想以上司的名義制約公孫瓚,阻止公孫瓚與袁紹繼續征戰。可公孫瓚此時正處於野心極度膨脹時期,怎麼可能會聽從劉虞的與袁紹停戰呢?只要打敗袁紹,北方四州就是公孫瓚的,得到北方四州,用不了多久,天下也是公孫瓚的。劉虞算什麼東西,有什麼資格命令公孫瓚?懷着這個想法,公孫瓚無視了劉虞的停戰令,並且變本加厲的掠奪百姓,與劉虞仁義待人的理念背道而馳。

公元193年,劉虞終於忍無可忍,率領10萬大軍討伐公孫瓚。軍隊雖衆,確是未經戰火的烏合之衆,而且劉虞還下令不能影響百姓,直接導致行軍作戰效率大降。公孫瓚雖然兵少,卻是與異族長期征戰,與袁紹長期征戰的百戰之師,最終結果以少勝多大破劉虞,將其活捉。

得幽州卻失民心

不久以後,在漢獻帝繼續給劉虞加官進爵,令其督統六州的情況下,公孫瓚依然殺死劉虞。此時的公孫瓚,不僅僅是不把劉虞放在眼裏,連漢獻帝都不當回事了,公孫瓚得到幽州以後,日益驕縱,但是其實公孫瓚的勢力雖然處於巔峯時期,卻失去了更重要的東西——民心

劉虞愛民如子,幽州在劉虞的治理下,可謂民殷國富,人民安居樂業,無論是幽州漢人還是北方遊牧民族都很感激他,可是公孫瓚居然把他殺了,幽州百姓如何願意歸屬公孫瓚呢?而且劉虞還是漢室宗親朝廷命官,公孫瓚殺了他,就等於背叛了東漢朝廷,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漢室雖然已經衰落,但是依舊有很多人心存漢室,更何況很多諸侯如劉備、曹操,還打着扶持漢室的名義呢,公孫瓚想要控制幽州,大可“挾劉虞以令幽州”,沒必要趕盡殺絕。公孫瓚殺劉虞,實在是愚不可及的行爲,因此衆叛親離,最終被袁紹打敗。

參考文獻:

《三國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