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科14所是中國雷達的工業發源地,是目前唯一具備提供海陸空天全領域預警探測系統裝備的大型高科技綜合性研究所。本屆珠海航展上,中國電科14所以“陸海空天四維一體、看到全球每個角落”爲主題參展,並首次提出了“五大作戰預警體系”,在現場引起了巨大反響。

根據電科14所介紹,“五大作戰預警體系”,主要是指反導作戰預警體系、空間攻防預警體系、戰區聯合作戰預警體系、遠洋作戰預警體系、全球監視和打擊預警體系。

大國鷹眼,看遍全世界:中電科14所發佈全球打擊和預警系統!

尤其引人關注的是全球監視和打擊預警體系。該體系主要目的是提升天基平臺的偵查測繪、預警、監視能力,支撐對全球大區域、高價值目標的監視和快速打擊。其主要方式,是把空間、地理上分散的陸海空天多種平臺上的傳感器,比如天基系統、長航時無人機、遠程隱形戰機、水下系統等結合起來,構建成一個網絡,形成對全球範圍內的目標的偵察測繪、預警監視能力,支持武器系統在數小時甚至數分鐘內,對全球範圍內高價值目標的實時打擊。

大國鷹眼,看遍全世界:中電科14所發佈全球打擊和預警系統!

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是一個超級升級加強版的“CEC”協同作戰系統。衆所周知,“協同作戰系統”(CEC)最初是美海軍在原C3I系統的基礎上,爲強化防空作戰能力而研發的作戰指揮控制通信系統,它通過數據鏈,把預警機、“宙斯盾”雷達乃至戰鬥機火控雷達、光電探測系統等各平臺收集獲取的信息進行整合,通過強大的算法計算,讓各作戰平臺共享所有目標的航跡,若某個平臺的雷達還未捕捉到目標航跡,則可引導該平臺雷達波快速指向目標,還能使所有平臺共享目標實時信息,發射武器對目標進行打擊。

從上世紀90年代起,在一系列的試驗中,CEC體現出了強大的能力。令人最爲印象深刻的就是A照B打,即由某個平臺雷達照射目標,另外一個平臺發射導彈。標準-6之所以能號稱獲得370公里的超遠射程,就是依賴於E-2D預警機的前出探測,然後通過CEC系統引導航母編隊中的“宙斯盾”艦發射導彈。

大國鷹眼,看遍全世界:中電科14所發佈全球打擊和預警系統!

進入21世紀後,美軍開始研究如何將CEC系統向三軍各平臺推廣,以使不同軍兵種的武器平臺能夠共享信息。目前,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不久前,美空軍的F-35剛展示了向陸軍M-270火箭炮指示目標、引導M-270覆蓋射擊遠程目標的能力。

但是,和美軍CEC系統主要擔負戰術級、最多戰役級指揮控制任務相比,電科14所提出的全球監視和打擊預警體系顯然更加雄心勃勃。這個系統,已經遠遠超出了戰術層面,更多是兼顧戰役乃至戰略層面高價值目標的監控和打擊,既要“看得遠”,也要“聯得通”,複雜程度可想而知。

研製這種超大規模的頂層作戰體系,不是任何一個大國都能搞出來的,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國和中國這樣具備完整電子工業體系的強國才能搞出這樣的系統。

這其中的代表者,就是中國電科第14所。該所自成立以來就一直是國內預警探測引領者,是唯一具備提供海陸空天全領域預警探測系統裝備的大型、高科技、綜合性研究所,被譽爲"三軍之眼,國之重器"。到目前爲止,14所承研了我國全部地基反導骨幹裝備、全部大型艦艇主戰相控陣雷達、80%以上機載火控雷達、85%以上星載雷達、85%以上靶場與航天測控雷達。

大國鷹眼,看遍全世界:中電科14所發佈全球打擊和預警系統!

近些年,中國電科第14所完成了多項最高尖端的雷達探測系統,國內第一顆多核數字信號處理芯片在十四所誕生,中國雷達從此有了自己的強大內核。研製了我國第一艘航母的主戰雷達,“海之星”大型相控陣艦載雷達,也就是我們說的 “中華神盾”,已經裝艦幾十套。殲-15 的機載火控雷達也伴隨航母捍衛祖國疆土。新一代戰機的有源相控陣雷達,載人航天測控雷達爲成爲飛船發射入軌、空間站對接以及進入地球黑障區唯一全覆蓋探測手段,爲航天員照亮回家的路。第一架空警2000預警機雷達體制世界領先,國家預警指揮體系中發揮重要作用。第四代全功能情報雷達構建起國家防空反導核心能力。

本屆航展推出的“五大作戰預警體系”,反應了未來戰爭“信息主導、體系協同、全域作戰”的需求,爲用戶提供了探測感知整體解決方案,實現陸海空天四維一體,看到全球每個角落;多源融合、綜合集成,實現信息火力一體化;探幹一體、體系對抗,實現戰場單向透明。

大國鷹眼,看遍全世界:中電科14所發佈全球打擊和預警系統!

“五大作戰預警體系”構建的全球監視和打擊預警體系一旦建成,將爲我軍“東風”、“長劍”甚至“巨浪”等國之利器裝上精準的“八倍鏡”,使我軍戰略威懾能力再上一個臺階,讓祖國放心,讓敵人顫抖!對十四所而言,“五大作戰預警體系”的確立了未來的奮鬥方向。14所必將堅守“電子強軍、科技報國”的理想、信念,爲實現中國夢、強軍夢提供堅強力量支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