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久读书人在2018年7月出版了“日本经典文库”系列。该系列采用了平装裸脊的装帧方式,翻阅起来十分灵巧,枣红色纹理纸搭配同色锁线,传递出日式简朴之美(查看

往期文章

可了解更多细节)。

不过,“日本经典文库”的编辑王皎娇并不打算在这里强调装帧上的心思。她将跟我们分享对她来说更为珍贵的人和事。纯文学难以畅销,幸好因纯文学而结识的人们是如此真诚,不经意间成为彼此的支撑。

P.S. 手记原标题为《垃圾编辑在做纯文学中的成长与流连》。小编拿着标题去问皎娇老师:要这么谦虚(粗暴)吗?皎娇老师说:更贴切的应该是《什么书都得做但是一本畅销书也做不出的垃圾编辑》,此处省略800字。

自我吐槽起来毫不手软,不愧是用《银魂》伊丽莎白鸭做头像的人。

编辑手记

1_

苦闷

做纯文学的压力十分大,特别是公版书。最让我感到头痛的是译本的选择问题。也许在很多编辑看来是本末倒置,但我仍然坚持在公版书选题的选择上,译本从优。

“日本经典文库”系列共收录八部作品,皆为现当代知名作家的经典著作,在译本的选择上也十分谨慎,皆由知名译者完成翻译工作,耗时数年。

系列收录了两本夏目漱石的作品,《虞美人草》是夏目漱石成为职业作家后完成的第一部作品,略带青涩之感,而《玻璃门内》则是夏目漱石去世前一年写就,当时的漱石已经大彻大悟,将视线集中在生与死这个永恒的主题上。

《疑惑》是芥川龙之介的短篇精选,开卷第一篇《隅田川的水》,是芥川真正的处女作,宣告了他灵魂的心声。另收录《罗生门》《鼻子》《西乡隆盛》《疑惑》《尾生的信义》等作品,可以窥见芥川龙之介善于把西洋近代短篇小说的原型化入日语小说,渲染出日本的历史和传统。

《路旁之石》是山本有三的代表作,描述了家境贫寒的孩子勇往直前的励志故事;《梨木香步精选集》是梨木香步出道二十年的短篇精选集,其中《丹生都比卖》为国内首次出版;《牧神的午后》的几个短篇,完美诠释了北杜夫的黑色幽默;《潘多拉的盒子》丝毫没有太宰治一贯的无病呻吟,十分诙谐幽默;《盲歌女阿凛》的作者水上勉,一生从事过三十多种职业,日本越前地区(今福井县)的劳动人民的困苦忧愁,全在这一本之中。

2_

缘起

在此不得不提一位对我影响最深,也是目前日文翻译界最德高望重的老先生——吴树文。

(2019年正月初一摄于吴树文家中)

初识吴树文老先生,是一个忙得七零八落的午后。“九久”前编辑彭伦突然叫我过去,把一位白发苍苍、有些驼背的老先生介绍给了我。谁知一聊便不可收拾。吴老先生是个很谦虚的人,向我介绍了众多自己的译著,还不忘添一句,自己日文不好,翻译于他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过程。两天后,吴老先生又来了一次。这一次,他拿着沉甸甸的一袋书,和一封信,让前台转交给我。两本是他自己的译著(信上称为拙译),另两本是带来给我打发时间读的日文原版书。上次见面时匆匆的几句闲聊他全兑现了。

这套书在出版前期,听取了许多吴老先生的意见,可以说没有他,就没有现在的“日本经典文库系列”。本系列收录了吴老先生的两个译本,分别是夏目漱石的《玻璃门内》与芥川龙之介的《疑惑》。

这两本书,皆保留了吴老先生特地作的序言。现在已经很少有译者愿意花这么多时间为书作序、谱写年谱了。此类资料在吴老先生说来,都是吃力不讨好的,因为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查阅资料,然而他却对此乐此不疲。所以“吃力不讨好”这个词,可能只是怕编辑辛苦的一种谦逊说法。我曾经与他聊过想做俳句的想法,他劝我千万别做,因为吃力不讨好。这句话在我听来,已然是一位老前辈对后辈的关爱之语。

每年夏天,吴老先生都会去青浦的别墅住上一段时间。小区里有一个公共游泳池,他只要一打听到开放时间,便会兴冲冲地打电话告知我。一般开放三个月,我总会过去游个两三次。到了秋天,他种在庭院里的桔子树和杏树结果了,于是我又去搬了三箱桔子回来。上海本地的桔子是青皮的,不算特别甜,就是小时候吃的味道。

院中果树

吴老先生还时不时给我看一些以前的书,比如他喜欢的井上靖,他喜欢的五木宽之。在此摘录一段,吴老先生最喜欢的《梦中桧》:

“十五年前,在金泽站的月台上,木贺、逢阪、千田、远山都分别承她送行,结束了翠绿宝石般的生活,辞别了风光旖旎的青春。而今天正好相反,他们四个人似乎在送别远去他乡的她。也不知是什么原因,他们都感到今后再也不会相逢了。”

收录《梦中桧》的一册旧书

看完我写短信告诉吴老先生,自己被这段话感动到差点落泪,他回了一句:你感念于井上靖,不知后人会不会感念于你我。

3 _

致敬

讲过与吴老先生的轶事,再来说说他老人家翻译的夏目漱石。

与漱石同年出生的正冈子规于1897年创刊了《杜鹃》杂志,漱石深受其影响。

从1898年开始,漱石的文章多在《杜鹃》上发表。子规由于咯血,无法完成自己的抱负,便寄情于诗。君を送りて、思ふことあり、蚊帐に泣く(与君别,多有感慨,帐中泣)。这句便是子规送别好友秋山真之时的俳句。

1905年,漱石38岁,《吾辈是猫》于《杜鹃》首次发表,获得好评,是年一月连载至八月完结。

1906年,漱石39岁,《哥儿》在《杜鹃》发表。此时的漱石为胃硬化所苦,然而就像许多文豪那样,北杜夫为了舒缓痛苦的精神在写《夜与雾的角落》的同时写就了《曼波鱼大夫航海记》。

《曼波鱼大夫航海记》简体中文版

2017年出版

收于“远行译丛”

1907年,漱石40岁,他辞去英语教师的工作,进入朝日新闻社。入社后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便是冗长苦闷的《虞美人草》,等于正式开启了他的职业小说家生涯。

1915年,漱石48岁,随笔《玻璃门内》由《朝日新闻》连载,次年,漱石由于胃病去世。与之前的小说风格不同,漱石在《玻璃门内》触及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写下了他对人生的颇多想法。

以上这些内容,只是从吴老先生谱写的漱石年谱中稍许摘录了几段而已。

别人的总结固然有趣,明年我们即将出版的《伦敦留学日记》也许会让读者看到更多不为人知的“漱石”。

伦敦留学日记初稿

至此,或许此篇编辑手记完全脱轨,不过起码算是自己对纯文学最后的爱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