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書就是講故事。小說、戲曲、電影、電視劇都是講故事,但講故事的成本不同、講法不同,效果也不同,在所有講故事中,評書是成本最低、最親民、表現力最強的語言藝術。

廣義的評書可以追溯到久遠的歷史,類似荷馬史詩的產生和流傳,是文字未出現之前的集體創作、口耳相傳的文化結晶,在任何一個國家都是文化瑰寶。

在認字普及以前,在現代印刷術傳回我國以前,評書——包括其前身的說書、話本等民間藝術形式,承擔了中華文華在廣大民間傳承的任務。可以想見,遠古神話、民間故事是通過這種形式創造、演變、留傳的,《三國演義》、《水滸傳》、《三言》、《二拍》中的很多故事取材於評書,或直接就是評書說詞整理形成的。

評書的語言是聲情並茂的語言,是世界上最富有表現力的語言。評書藝人的一張嘴,不僅敘述故事情節、交待事件歷史背景、再現人物外貌和性格特色,還能模擬場景環境、渲染感情氣氛、評述人情世理、解釋器具製作和使用,是語音版的百科全書,評書僅用語音,就建立起來了一個萬千世界。

凡是用收音機聽過《嶽飛傳》的人都能體會到,我們最生動、最形象的歷史和民俗知識,是從聽評書來得到的,儘管後來知道評書講的歷史知識並不準確,但學讀多少歷史課本也難以改變這個先入為主的第一印象。

評書的語言是千錘百鍊的,是世代說書藝人與評書聽眾共同的創作。如果說最好的語言是從容不迫和娓娓道來,這種語言非評書莫屬。

很多傳統藝術形式沒落了,但評書還陪伴著千百萬出租司機和戶外工作者,千年的傳統藝術仍然在煩悶的時光中,貢獻著文化的滋養。


感謝邀請

評書,戲曲,無樣雜耍,相聲被稱為曲藝!他們是中國元宋之後民間生成的主要娛樂方式,那是沒有電影膠片,沒有電視熒幕,沒有一切科技的娛樂,曲藝是人們農閑或者上層人士最主要的娛樂方式。

評書的定義應該是,有書有評,書指的是有故事,一般是歷史類,民間傳說類,跌宕起伏,故事引人入勝,是民間藝人總結出來的,也是孔聖人的門徒了。評指的是評講,一般都是勸人向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把人物的環境引申到聽眾生活形成共鳴,是中國古代先賢聖人故事傳播的主要民間形式,什麼後漢三國水滸傳,能在民間口口相傳,評書功不可沒!

評書藝術在近現代還有其強大的生命力,主要體現在藝人創新結合實際。


嶽飛就是被說書人給塑造成了神人


我愛聽評書,特別是單田芳老先生說的評書更愛聽。曲藝是中國文化瑰寶的一部分。


憑說書人的一張嘴,靠聽書人的想像力!不用大量的投入!一壺茶,一盤瓜子兒!省錢??!解悶兒!你說不是瑰寶還能是啥!


引人入勝,入心育人


我很喜歡聽評書,聽書也能教育人心,開啟心智!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