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下午6時許,山西省臨汾市鄉寧縣棗嶺鄉衛生院附近發生山體滑坡,致衛生院一棟家屬樓(6戶)、信用社一棟家屬樓(8戶)和一座小型洗浴中心垮塌。針對此次山體滑坡災情,應急管理部啓動地質災害四級應急響應,公安武警、應急救援、醫療衛生、自然資源等部門投入600餘人的救援力量。北京青年報記者瞭解到,截至3月17日上午10時,共救出被掩埋人員16人,其中3人在救治過程中醫治無效死亡;在現場搜救出7具遇難者遺體,還有10人失聯。

滑坡已致10人死亡 救援仍在繼續

3月17日上午10時,山西鄉寧山體滑坡已致使10人死亡,仍有10人失聯。

3月17日16時,山西省臨汾市鄉寧縣棗嶺鄉山體滑坡46小時,現場消防救援指揮部召開會議,對前期救援工作進行小結,對下一階段工作進行了安排部署。根據現場的實際情況,指揮部強調,下一階段工作,要注意救援工作由表面救援轉爲了深度救援後的方式方法,注重引導、協助、配合大型救援設備展開救援工作。要確保增援力量的有序輪換,加強救援保障工作,加強衛生防疫工作。

消防救援局作戰訓練處副處長何寧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從救援情況來看,救援難度較大。首先時滑坡體量大,面積大,埋壓深,對現場搜救定位來說難度很大。其次,道路狹窄,救援的作業面小,小型救援裝備作用有限,大型機械工程上不去,靠不近。在短時間內想要清理大型的建築構件、建築廢墟存在很大難度;此外,滑坡體土質鬆軟,結構不穩定,救援過程中多次出現滑坡體裂縫變大和落石情況,救援風險較高。

北青報記者17日中午在救援現場看到,前一日在倒塌的房屋廢墟上展開救援的隊伍已經暫時下撤,“你看,現在的倒塌山體上面還有許多大塊的建築物殘骸,而山體上面到下面幾十米的落差,幾乎是垂直的,一旦建築物殘骸脫落,下方的救援人員又沒有及時撤離的話,很可能會對救援人員也造成傷害。”現場救援人員告訴北青報記者。

北青報記者在現場看到,包括武警、消防、交警、地質監測、防疫等多個部門的救援人員都在現場,地質監測部門還在滑坡山體對面架起了地質監測設備,不間斷監控地質的變化。

現場救援人員告訴北青報記者,目前已經對現場進行過多輪的搜救,但是由於事發地情況比較複雜,之前的救援無法使用大型機械設備,下一步或將開闢新的救援通道,讓大型設備能夠參與救援,而北青報記者在現場也看到了有挖掘機正在事發地不遠處的山體上進行作業。

親歷者順着山坡滾下去後被拉上來

北青報記者瞭解到,截至3月17日上午10時,共救出被掩埋人員16人,其中3人在救治過程中醫治無效死亡,在現場搜救出7具遇難者遺體,還有10人失聯。

在這次的山體滑坡導致的房屋垮塌事件當中,受傷的人大都以骨創傷、軟組織損傷等爲主,目前大多數傷者的傷情趨於穩定。

在臨汾市人民醫院骨科病房,三名較輕傷者在醫護人員的監護下已經可以開始行動和進食。臨汾市人民醫院副院長李斌介紹,該院目前收治了5名患者,其中有兩例傷情偏重一些,一個時17歲的女孩右側下肢離斷,16日凌晨在當地縣醫院做了截肢手術,目前是失血性休克,仍在ICU病房。另外一個是8歲的小男孩,是擠壓綜合徵,剩下三個都是軟組織損傷,目前病情平穩。

對於15日傍晚發生的山體滑坡,不少親歷者回想起來仍驚魂未定。被救傷員白建軍說,事發時,房檐下面的水泥一直往下掉,水泥房子的瓷磚也裂開了口子,“那個時候就開始往外跑,當時以爲是地震,沒想到是塌方。”另一名被救傷員李晉華回憶說,當時她也以爲是地震了,隨着人就滾下坡去,當時她頭上被東西砸了一下,擡頭就看見上面老高老高的土地,人都在上面站着,弟弟在上面哭。“當時我的腳被什麼東西壓着不能動,就大聲喊人救我。”隨後,李晉華在家人和老鄉的幫助下被拉了上來。

當地不少建築都建在山體邊緣

武警山西省總隊臨汾支隊執勤一大隊鄉寧中隊救援戰士告訴北青報記者,在山體滑坡發生時,棗嶺鄉衛生院家屬樓內的不少居民察覺到及時進行了撤離,而在事故發生後不久,通過專業儀器探測,倒塌的洗浴中心廢墟下掩埋的人相對較多。該中隊戰士在16日凌晨曾救出過一名小男孩,具體位置便是在洗浴中心的廢墟中。

北青報記者在現場看到,發生滑坡的山體兩側,也都是幾乎垂直的山體,而很多建築就建在山體的邊緣,“我們這個地方都是山地,可以說是塊地方就能被村民建上房子。”

而在鄉寧縣文筆路上,不久前也曾發生過山體滑坡,好在這裏當時是一塊待開發的空地,並沒有人居住於此。北青報記者17日下午在這裏看到,曾經發生滑坡的地方已經被圍了起來。

棗嶺鄉的很多村民,這幾天都出現在能夠望見事故現場的山坡上,關注着救援情況。遠遠的,村民們可以看到倒塌樓房的廢墟間,散落着牀單、衣服等雜物,在15日晚上事故發生以前,這裏承載着十幾戶人家的生活。

(文/北青報記者 付垚 張香梅 攝影/北青報記者 付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