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经营.jpg

 

 

活动主题:翻转电商工作坊  社群经营

讲师:探奇网路行销有限公司总经理 张家瑜老师

日期:2016.05.31

 

 

 

隔了一个多月没有写部落格

其实有好多活动

但写心得真的是需要毅力的事情  QAQ

这次去参加这个免费讲座

是因为暑期参加了大专生涯发展协会的网路行销实习

而协会在今年才刚成立这个小组

所以有很多还不是很成熟的地方

除了基本的概念之外

很多东西也需要我们自己额外去学习

 

因此在脸书上就看到了台北大学的创新创业中心开办了这样的讲座

就从中原骑车冲到北大的三峡校区听课!

而这堂课中老师主要针对脸书粉丝团的经营来做说明

我一样按照惯例整理了三大重点

 

 

一、社群X商业→转换率

上个学期在学校上的关于网路行销的课程当中

也有提到转换率

就像一个大漏斗一层一层的筛选出真正的顾客

假如1,000个人在脸书看到了这个讯息

可能只有100个人会深入点进来看

而这100人当中可能只有10人会购买商品

 

不过我觉得很棒的是

这次张家瑜老师还把每一个可能影响变数的细项列出来

如果我们想要提高其中一个变数

就可以针对那个细项去操作

转换率 ↓ ↓ ↓

销售额 = 访客量 x 成交率 x 客单价 、回购率
     广告   品牌价值  消费能力 客户服务
     电子报  产品展示  产品组合 用户体验
     网站优化 产品评价  关联行销 满意度
     会员行销 售后服务  ...     会员管理
     ...      ....          ....

 

老师也给我们一个关于转换率的课后小练习

让我们可以在生活中去观察、自我训练

<练习>  到一家新开的餐厅(或是曾经吃过的餐厅也可以),

    观察店内的桌椅数量、什么样的时间点有多少客人、大约雇用了多少人,

    用餐后可以自己衡量一下满意度,

    最后猜猜看这间餐厅什么时候会倒?或是能不能撑很久?

 

二、思考定位的五个问题

在行销的过程中

替自己的产品给一个定位是很重要的事情

也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因为定位除了要结合产品的特点

还有要思考这个产品想要营造给消费者的感觉

而定位也不是说变就能变的东西

或许可以透过行销手法去包装

但是我觉得在消费者心中只要留下一个印象之后就很难去改变

 

所以这个学期里我修了一门关于企画的课

在企划一个新产品的时候

和同学在定位的部分真的花了很多时间

杀死了很多脑细胞   QAQ

 

不过这次老师提供的五个思考问题

我真的觉得很有用

也很容易帮助我们整理自己的逻辑

 

思考定位的五个问题:

1.和竞争者想比,差异与最独特的点是什么?

  一定要和竞争者比较,如果只看自己的商品去想的话,就可能陷于与其他竞争者一样的特色。

2.这个特色为消费者带来什么利益?(商品的价值主张)

3.这个定位,与内外部环境的关联?

  我觉得这是一个很难思考的问题,因为除了了解自己的产品之外,
  也必须对整个大环境要有所了解,并且推测未来的发展可能会变成甚么样子。

4.如何证明或支持这个定位?

5.请用精确的短文字形容这个定位。(形容词+名词)

 

以上这五个步骤

其实不一定用于商品

也可以用在自己身上思考自己的定位

当然如果是思考自己的定位的话

第二个问题中的消费者就是指老板啰!

而这在自我介绍之中也很有帮助

因为总结到最后

就可以用一句话让别人认识你的特色、优点

 

<练习>  思考自己的定位→如何用一句话介绍自己

 

 

三、摩天轮分类→窄品牌

 

在建立了粉丝团之后

不可或缺的就是内容

我们需要PO甚么样的文章

而内容又该写些甚么呢?

 

将产品定位之后

就可以根据定位去思考我们可以放些甚么内容

以符合我们的定位

 

但是又要分类什么呢?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就像报纸里面有很多专栏一样

有财经、娱乐、教育、两岸新闻、地方新闻

但如果我们的粉丝团并不适新闻媒体的话

并不需要这么复杂多元  XD

如果是教育类的粉丝团

先界定自己要教育的对象是哪一个族群

是国中生?高中生?还是大学生?

如果是大学生的话

就可以分大学新鲜人专栏、应届毕业生专栏、大学生的日常之类的

并且将每一个分类命名做出一个品牌

 

最后可以结合公司的行销行事历

去安排一个属于自己的行销时间表

什么时候要发什么样的文章

 

 

 

以上三个重点整理

我觉得很棒的是

在上课的过程中

因为自己在当志工的过程中

对这方面有所接触、也需要应用

因此老师问的问题都有一个具体的一句去做思考

而不只是空想

等著某天可能需要用到所以先学著

但是当真正需要用的时候却可能忘得一干二净

因为真正的学习

就是要做中学、学中做

做棒的学习方式就是「学、做、教」

只要在志工团队中待久了

自然而然就一定会经历过这三个过程  :)

 

 

 

 

 

 

 

 

 

Fine.

2016.06.03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