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寧錦防線有效的擋住了後金鐵騎 其作用得到了彰顯

至於說到加快明朝滅亡嘛 就天子守國門這點來看 國都的安全恐怕不應只依靠一個山海關和一支屢戰屢敗的軍隊 其防線在防守上至少是前期的確解除了後金對明的威脅 就成效而言 反而減緩了明朝的敗亡時間。明朝已經腐爛透了 頹勢已經不可挽回 若果沒有脫胎換骨的制度改革 一切救治措施都是隻會是事倍功半

保住頭 四肢被砍也能掙扎一會 頭被砍掉 就算四肢完好也沒用了 關寧錦防線對於大明滅亡的推動作用沒有多大


我個人認為關錦防線的存在延緩了明朝的滅亡,那時候的明朝軍隊的腐爛已經是爛到了根子,衛所制完全崩潰,沒有一點戰鬥力,而京師的三大營更是許久未經戰事,內部勛爵將領泛濫,毫無戰力可言,只有九邊的邊軍戰力還算可以,最起碼在孫承宗就任薊遼督師時,關錦防線的軍隊戰力還可以與後金周旋。而之後關錦防線一直是後金難以逾越的重要阻礙,使其無法大規模的入侵。至於為什麼說孫承宗是明滅亡的重要推手?我認為不太準確,明滅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國家財政崩潰,不僅連軍隊的軍餉無法按時發放,就連賑災都無法落實,而當時孫承宗的關錦防線更是需要財力來支持,導致明朝財政進一步赤字。所以可以這麼說,無論孫承宗是否提出修築關錦防線,明朝都必然滅亡,因為不修關錦防線,明朝也會因為後金的入侵而提前滅亡;修關錦防線,明朝也會因為財政崩潰而滅亡。我們不能把這樣必然的錯誤推到孫承宗一個人身上,畢竟他在那個時代撐起了明朝的半邊天,值得我們尊敬。


雪崩之下,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至於哪片更無辜,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見解。聽其言觀其行,僅從史書上看,我不認為主要責任在孫承宗。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