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LargeImage (2).jpg

 

 

 

 

 

在6/24晚上

蝙蝠志工举办了一个小型的读书会

读的书就是上面这本《练习改变》

这本书的内容真的一直戳到自己内心不愿改变、不想改变、害怕改变的痛处啊!

 

以下整理一下本书三大重点:

 

一、我们为何没有成为我们想成为的自己?

这是本书第一部份的标题

揭示了两个很重要的因素

就是环境自己

我们常常受到环境的影响而无法做出理想的行为

明明知道要注意健康

却还是被眼前高热量高胆固醇的美食诱惑

明明知道下班后要打扫家里

却还是一回到家就陷入沙发中滑手机看电视

明明知道不要跟人家争辩和比较

却还是一讲起来就没完没了

 

我们也都知道要改变

要戒掉自己的坏习惯

但是总在第三天第四天又打回原形

因为我们没有找到最根本的核心

「嘴巴上说著要改变,但不是真心想改变。」

 

也因为我们无法去预测或控制环境中人事物的变数

(书中称之为触发物:触发我们做出某种行为)

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

因此「改变」也变得困难

 

「本书的宗旨在于帮助你,当你置身于你尊敬与挚爱的人身边,

如何改变自己的行为。他们才是你的目标对象。」

既然我们并不如自己想像中能够完美的控制自己

那为何不替身边的人想想

如何做能够使人幸福呢?

 

二、主动与投入

书中有提到每日提问

提问自己是否有做到自己设定的目标

然而问自己问题的方式也很重要

「你有明确的目标吗?」→被动

「你是否尽全力为自己设定明确的目标?」→主动

上面两个问句,前者是被动性问题,后者是主动性问题

作者将每一个对自己提问的问题加上了三个字「尽全力」

化被动为主动

所有的问题都源自于自己是否有做到而不去怪罪环境

 

书中作者以一家航空公司的空服员当作例子

拿自己的高级会员卡测试空服员的反应

作者归纳出四种反应:热诚、专业、敌意、愤世嫉俗

起初作者非常纳闷为什么这家航空公司会雇用有敌意以及愤世嫉俗的员工

或是思考难道航空公司没有足够的教育训练教好员工吗?

后来,作者领悟到

员工的投入度也需要付一半的责任

 

就像同一个班级的学生

明明上一学期的国文课

但是考出来的成绩还是有高有低

 

 

三、结构

越有结构的生活

我们所消耗的精神力就越低

因为有脉络可循

消耗的精神力越低

也就越有办法去抵抗环境中会让自己产生坏行为的触发物

 

书中提供了一个提问表

也就是将每个主动性问题列成一张表

每个小时提醒自己一次

以及每天替自己打分数

 

 

 

 

我觉得这本书帮自己厘清很多事情

但是当然

脑袋想的归脑袋想的

重要的还是我们做出的行为

就像书中一个章节提到的:优秀的计划者,糟糕的执行者

我们总是在计划

但是实际上做到的事情却很少

 

 

改变其实很容易

但是变回来更容易

一下子要改变太多的坏习惯

会容易让自己灰心和放弃

因此在读书会的最后

我们为自己订下一个承诺

努力用21天的时间去培养一个习惯

而这个习惯需要包含四个元素:渴望、影响、具体、每天

最后我选择订下:每天早上六点起床

 

在看这本书的过程中

我一直很渴望回到高三到大一的那段时期

那段时期的我每天晚上九、十点睡觉,早上四、五点起床

会看日出、会晨跑

直到大一升大二的暑假

因为忙碌的志工生活和暑期实习

开始让这个已经维持了一年的良好习惯崩坏

但是那一年我深深的体会到规律的作息

以及早睡早起可以带给我很大的帮助以及正向习惯的循环

因此一直很恢复这样的习惯

而我也检视了那段时期的触发物

是什么事情让我可以这样持续的早睡早起呢?

容我保留这个私人的小秘密

但是我也了解到为何后来大二到即将升大四这两年的时间内

为何我无法回到那样的作息

 

因为那个触发物已经不在

对我而言也不再重要了

 

这也让我认知到

原来这个行为并不是真的习惯

而是一个假的习惯

 

希望透过这次的承诺

我能真真正正的培养起这个早睡早起的习惯  :)

所以首先,

就以每天6点起床为目标吧!

 

 

13523785_1063602757027725_1430805613_o.jpg

 

 

 

 

 

 

 

 

Fine.

2016.06.26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