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中國企業家》記者 李豔豔

編輯丨王芳潔

頭圖攝影 | 史小兵

在3月18日下午,碧桂園集團(2007.HK)的2018年度業績發佈會上,楊惠妍依舊沒有出現,儘管她在過去一年裏,已經晉升爲碧桂園的董事會聯席主席。

有記者問碧桂園董事局主席楊國強:“身爲父親和主席,如何評價楊惠妍?”

他哈哈大笑說:“我用英文吧,very good!”

毫無疑問,64歲的楊國強仍然站在碧桂園的權力中心。他白手起家,將這家位於廣東順德北滘鎮的民營企業,帶到全球最大房地產企業的位置上。並且,在2018年,這個龐然大物仍保持高速發展。

業績報告顯示,當年,碧桂園集團連同其合營企業及聯營公司,共實現歸屬公司股東權益的合同銷售金額約人民幣5018.8億元,歸屬公司股東權益的合同銷售面積約5416萬平方米,同比分別增長31.25%和23.06%。

僅從數據來看,碧桂園還保持着巨大的發展慣性,且處在一種”速度與激情”的狀態當中,但若貼近這家公司,便可發現,2018年堪稱它的轉折之年。首先,該公司先後發佈了兩個轉型的方向,即機器人和農業產業;其次,當年年中發生的安全事件,也給公司敲響警鐘。

對於一家世界500強企業來說,什麼纔是從成功走向長期成功的必要條件?安全,安全,還是安全。

“讓速度和效益稍微讓位於安全和質量。” 在業績發佈會上,楊國強說。

在3月18日的業績發佈會上,碧桂園聯席主席楊惠妍依舊沒有現身。來源:被訪者供圖

5000億少嗎?

剛剛過去的2018年,萬科和恆大分別實現6069.8億、5513.4億的銷售金額。但碧桂園披露的銷售金額少於它們。

碧桂園失去了第一寶座嗎?

非也。因爲萬科和恆大披露的均爲“全口徑”數據,即“流量金額”,也就是合作開發樓盤的銷售額全算在裏面了,但碧桂園則僅僅披露權益銷售金額,也就是把屬於合作對象的銷售額剔除在外。

碧桂園表示,自2018年7月起,碧桂園僅公佈權益銷售數據,不再公佈全口徑銷售數據?業績會現場,楊國強也解釋了其中緣由,“有時候多了,有時候少了,大家會有點懵”。

當然,僅是權益銷售額,碧桂園的量也超過絕大多數房企的全口徑數據。除此之外,報告期內,該公司還有更亮眼的數據。當期,其實現的淨利潤約爲人民幣485.4億元,同比增長68.8%,公司股東應佔核心淨利潤約人民幣341.3億元,同比增長38.2%。

發佈會上,記者關注的問題還有,碧桂園全覆蓋的開發戰略。

“2018年碧桂園實現了進入中國內地所有省份的成績。”碧桂園總裁莫斌介紹。

莫斌表示,碧桂園持續看好中國城鎮化的未來,將持續助力中國城鎮化的發展。據年報,截至去年12月31日,碧桂園項目分佈於中國內地31個省、269個市、1156個區和縣,項目總數達到2148個。

但是衆人皆知,轟轟烈烈的棚改已近尾聲。作爲深入三四線市場的碧桂園,外界不免擔心其未來。當被問及棚改政策調整對碧桂園的影響時,楊國強卻反問記者,三四線城市銷售量在下降,一二線城市就上漲了嗎?答案是否定的。他覺得,國家對房價的控制是整體的,隨着國家調控政策的深化,全國各地城市的銷售量也會越來越穩定。

楊國強表示,他堅定地看好三四五線。“現在農民工的收入上漲兩三千塊錢,但是一二線城市房價上萬元,購房是比較困難的。中國的未來是,農民工的房子在哪裏,是不是生活更好一些,會不會移到縣城小鎮上。我覺得目前縣城五六千塊錢的房價他消費得起,我是看好的。”楊國強表示。

關鍵詞:安全和質量

安全和質量是本次業績發佈會的關鍵詞。“所有一切以安全、質量爲第一位,不然公司走不下去。”楊國強說。

莫斌也表示,要確保安全第一,做到工地零傷亡和零瑕疵。2018碧桂園把控工程質量,新的一年也將進一步提升質量水平。

不久前,碧桂園陷入“裁員”風波。莫斌表示,首先必須聲明的是,碧桂園肯定沒有裁員,正常的企業優勝劣汰肯定要做的,做有必要的優化。隨後,楊國強補充表示,社會一直在變,每天都想着如何優化以適應競爭。

財務安全是碧桂園的發展基礎。業績會現場,就“2018年碧桂園的淨借貸比率僅爲49.6%”的緣由問題,公司首席財務官伍碧君表示,淨借貸比率的下調是因爲經營很良性,現金回款和現金流都很強勁。她透露稱,2月份以來,碧桂園的資金成本已經在往下降,融資成本會控制得比行業平均水平好。

據業績報告,2018年,碧桂園權益物業銷售現金回籠約4557.9億元,權益銷售回款率高達91%。

另外,截至2018年末,該公司共有可動用現金餘額(現金及現金等價物與受限制現金之和)約人民幣2425.43億元。 “截至2018年末,集團手握大量的已售未結資源,未來結算收入可期。”碧桂園方面補充表示。

大力發展機器人

2018年,碧桂園啓動多元化戰略,聲勢不可謂不大。

發佈會上,楊國強說,碧桂園有實力、有場景開展機器人業務的嘗試,機器人在房地產行業的應用將有助於提高行業的安全和質量,對企業效益貢獻巨大。莫斌透露,碧桂園目前已有多種建築機器人進入調試階段,如外牆噴塗機器人、鋁模安裝機器人等,碧桂園未來將成爲一家高科技綜合性企業。

這一說法始於年初。2019年1月21日,在碧桂園2019年度會議上,楊國強將碧桂園重新進行定位爲“全世界創造美好生活的高科技綜合性企業”,明確了地產、機器人、農業三個發展重點。

目前,碧桂園機器人公司的框架已搭建起來。2018年7月,碧桂園集團旗下全資子公司廣東博智林機器人公司成立,且已經組建起近900人團隊,其中碩士以上學歷的人才佔比超過49%,擁有博士學位的研發人員超過41%,並相繼同清華大學、浙江大學、香港科技大學等多所知名高等院校達成戰略合作。

根據碧桂園方面披露的資料,博智林機器人開發研製中的產品主要爲應用於建築業、餐飲、物業管理、醫療、農業、智能家居、製造業等領域的機器人、智能設備及系統。立足智慧城市建設、智能家居服務等應用場景,博智林機器人以人工智能技術爲平臺,打造覆蓋機器人全產業鏈的生態圈。

眼下,在博智林機器人公司廠房,工程師將整個實驗室劃分爲十餘個小實驗區,在這些用黃色護欄圍起來的一個個“小搖籃”中,鋁模安裝機器人、內牆噴塗機器人、地磚鋪貼機器人等20多款建築機器人正在有序地測試、成長,其中多款已在工地上進行測試。

此外,碧桂園還規劃建立機器人谷項目,意在“打造全球機器人產業的高度集聚區和技術創新研發高地”。該項目規劃一心兩環六組團,總部核心輻射帶動各片區,濱水景觀環、智能交通環串聯各功能組團,實現有機發展。

“機器人本身是國家號召,未來社會的方向,我們有責任去努力,去做這個,你們應該有感受到。香港建築成本接近3萬港幣每平米。機器人也是解決安全質量的好手段。”談及發展機器人產業的初衷,楊國強表示。

他繼而表示,“現在機器人(技術)比較成熟,值得我們奮鬥。投入也不是很巨大,研發成功也會有效益”。碧桂園集團本身就是建築機器人的需求者。公開資料介紹,當前碧桂園地產項目佈局超過1100個城鎮,擁有超2000個項目。隨着交付面積增加,每年還有幾十萬業主入住,爲機器人業務提供了巨大應用和消化市場。

“世界會給具有競爭力的公司開綠燈。”莫斌在業績發佈環節說。在後續提問環節中,他又將此話重複了一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