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特別相信命理,歷史上有沒有哪些人物的命理已定,但是憑藉自己的能力,或者後期的機遇,而逆天改命的事迹呢?


首先感謝邀請,本人易正先生從事命理二十餘載。其實在歷史中,還真有一個人被命數註定,然後後天經過努力奮鬥,繼而改命,他就是袁了凡。

袁了凡在幼時,聽母親之命學醫,結果碰到一個姓孔的算命先生,告訴他不應該去學醫,你命中注定應該讀書,考試,當官,並且把他每一次考試的名次,後來當什麼官,拿多少俸祿,能活到多大算的一清二楚。袁了凡聽了孔大師的話,就去讀書考試當官,果然後面發生的事情正如那個算命先生所算的一模一樣,絲毫不差。袁了凡心想,我這一生算是看到頭了,掙多少錢,活多久,一目了然。既然人生如此清晰,何必再掙扎奮鬥呢,乾脆坐吃等死算了。

於是,袁了凡也不看書,也不好好睡覺,也不鍛煉身體,整天就怎麼隨意怎麼過。

後來有一天,他去了一個寺廟,因為他知道他什麼死,所以心中沒有任何牽掛,就與寺廟裡的禪師對坐了三天三夜,沒錯,就是不吃不喝不拉不撒的三天三夜。禪師很奇怪,據他所知,只有聖人才可以做到心中沒有任何塵世中的雜念,為何這貨也可以?於是禪師張口就問袁了凡:「你為何如此這般?」

袁了凡也沒有藏著掖著,就把孔大師給他算命的事從頭至尾毫無保留的給禪師說了一遍。

禪師聽完之後哈哈大笑說:「我原來以為你是個聖人,沒想到你也是凡夫俗子一枚,竟然聽信命數之說」。然後這個禪師和袁了凡進行一番關於命數、改命的對話。告訴袁了凡,人是可以改命的,自己的命由自己做主,然後巴拉巴拉說了一夜,告訴他怎麼改命,又送給看他各種道具,什麼功過格、符錄等。

袁了凡按照禪師的做法,開始改命,後來命運果然發生了改變,沒有按照孔大師給他算的命數路徑走。孔大師算他,命中做官只能做到貢生,結果經過改命之後,他做到了縣長,沒錯,就是縣長。孔大師算他一生沒有子女,結果他取了媳婦,還生了兒子女兒。

晚年,袁了凡把他一生改命的方法,精心整理,寫出來一本遺世巨作,那就是《了凡四訓》。

《了凡四訓》全篇不多,共一萬一千多字,分四篇:立命之學、改過之法、積善之方、謙德之效。

《了凡四訓》全書的主旨就是勸人向善,相信積攢陰德,就可以改變命運。所以,後世又有人把《了凡四訓》歸為佛經類。可是佛教人卻不屑,他們認為佛經里勸人向善是沒有功利心的,行善就是行善,不求任何回報,而《了凡四訓》里的勸人向善,更多的是有功利性,行善是為了讓自己變的更好,有利可圖,所以,很多人達官貴人去行善,就是為了能做更大的官,賺更多的錢。

所以,從本質上,《了凡四訓》不能算作佛經,只能算是一本勵志書。當然,現在已經被公認為是中國第一古代勵志奇書。

行善到底能不能改變命運?其實,這與命數沒有多大關係,應該與現代空間物理學的「蝴蝶效應」有關,有點相對論的意思。一個行為的決定可以影響後面一系列事情的發生結果。

比如做生意的商人,有人欠他的債,那個人實在無力歸還,商人也沒有過分地去追要,沒有把人家追的家破人亡,後來欠債的人走了運,掙了大錢,結果連本帶利並高於當時欠債的好幾倍還給了商人。那麼這個商人就是因為當時行了善而得到巨額回報。

如果當時商人緊逼要債,把欠債的人逼到死路要到了錢。那日後這個欠債的人掙了大錢之後,會加倍報復商人,那又是另外一個結果。

再比如說上世紀,上海黑幫大亨杜月笙,當時很多人欠他的錢和情,後來快解放了,杜月笙就讓自己的子女把那些欠條全拿出來燒了。他的子女很奇怪,就問他:「這些人欠你那麼多錢,為什麼不去要?」杜月笙說:「欠我錢的人,還我自然會還我,不還我的,即使我去要了,也不會心甘情願,不如燒了。」再後來,杜月笙去了香港,像他這種身份,路上定會有很多阻礙,可是正由於他行了善緣,暗中得到了很多幫助,一路暢行無阻到了香港,安詳度過晚年,他的子女因此也得到了善緣。


無論你這輩子怎麼做、做什麼都是命


劉邦 朱元章 馬雲 李嘉誠 太多太多,都是起於草根沒有家族助力,沒有雄厚背景。全憑自己的努力和奮鬥,一不小心就從社會底層走向人生巔峰!要比那些一出生就站在家族肩膀上繼而作出偉大成就的人要強的多得多,他們改變的不僅僅是自己的命運,而是自己家族幾百年的命運!


沒有。天氣熱了就要少穿,冬天來了就要多穿,這是自然規律,符合規律本身就是自然的事,為何要逆?又如何逆?夏天穿襖子,冬天光膀子?能做到一時,能做一世?


命運是註定的,又是可以改變的,但是改變的命運又是註定的!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