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公寤生「這個細節,來自《左傳》中這麼一個故事:

初,鄭武公娶於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驚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惡之。愛共叔段,欲立之。

庄公他媽有一個奇怪的癖好:根據生產的難易程度,來決定她對孩子的偏愛程度。世上偏心的父母萬萬千,偏心的理由也萬萬千,像庄公他媽這樣的不曾見。庄公就很倒霉,他因為出生的時候是「寤生」(腿先出來,最後腦袋才出來),所以自打一出世就沒見過他媽的好臉色。

「寤生」,其實就是胎位不正。正常的胎兒在子宮中應該是頭朝下、腳朝上;庄公則相反,他在他媽的肚子里是坐著甚至站著的,醫學術語稱「臀位」。

這個事情從科學來說,責任在孕婦,而不在於新生兒。從受的罪來說,胎兒受的罪也不亞於產婦。如果是現在,醫生會建議孕婦趁胎兒小趕緊做孕婦瑜珈,不然,等胎兒再大一些,子宮裡沒地方給他掉頭,就只能一直是臀位了,也就沒辦法順產了。但春秋那會兒沒B超也沒孕婦瑜珈,大概也沒醫生提醒庄公他媽。

另外,胎兒不正,胎兒個頭大了之後,子宮上部空間不夠,頭部就會受到壓迫。如果這時才發現是個錯誤的姿勢,想改正也來不及,因為沒空間掉頭了。所以說,無論如何,胎位不正都不是庄公的錯,而是他媽的錯。

但他媽顯然不這麼看,也因為沒有剖腹術,生庄公時他媽受了些罪。然後她一直不喜歡這個大兒子,而是喜歡順產的小兒子。

庄公他媽後來又生了第二胎,這第二胎是順產,庄公他媽延用一貫的邏輯,根據生產難易來決定她對孩子的感情,所以她有多憎惡大兒子庄公,就有多疼愛二兒子共叔段。她想立共叔段為王,沒成功,被庄公看出來了。庄公很沉得住氣也很有心機地,給共叔段一個很大的封地,共叔段又吞併了一些邊邑,大夫祭仲看不下去了,讓庄公控制共叔段,說,蔓草猶不可圖,況君之寵弟乎?

總之可以說,在他們國家發生的山河大事,起因都是「庄公他媽胎位不正」這個細節。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