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场上的竞争告诉我们,任何事情都有政治性的思考与技术性的思考两个成分,技术再好,赚不了钱也只能眼睁睁看著公司倒闭。职场上的许多事情,一样也是有政治性与专业性两个成分,有些政治的行为必须要用政治的角度来思考与解决,专业性的则需要用专业性的思考来解决。许多朋友常常感慨,职场上面政治性太强烈,很难玩得过竞争对手;而且,也很多人嘲笑工程师,虽然技术上有天份,可是政治智商却往往接近弱智。虽然实力很重要,但是我们也不得不说,手段与策略也不能马虎,就算都准备了这些,最后关头的失败还是因为太轻敌。

把别人当笨蛋,是许多工程师的习惯,以为老板不懂,或者以为谈判的对方不懂,当我们滔滔不绝的时候,却没有想过别人其实正在暗地里评估我们的等级。以前我常常跟同事聚在一起嘲笑老板对于某些技术不懂,所以决策都不是很正确;事隔多年,以前的老板在一次偶然的相遇中,语重心长地跟我说:「如果你不是因为认为自己太聪明,你的成长会快很多!」本来我想说这是他一厢情愿的看法,对于以前我们嘲笑他对于技术的不了解还怀恨在心,可是当另外一个长辈也这样子讲的时候,我开始思考,并且注意周遭的朋友,以及认识的技术人员,才发现其实每个人的算盘都打很精,对于很多事情早就有妥善的思考与策略,而我们自己只是自觉技术能力不错,却往往错失了很多机会。

学弟在公司工作很不顺利,有一次他找我谈,告诉我说公司里面跟他角逐一个管理职的同事最近找他谈,从谈话的内容学弟研判,这个同事并没有太多实力,对于该管理职也很心虚,所以是来拉拢他的。听起来这纯粹都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用大头症来思考,基于过往的经验,我特别提醒学弟说,别把别人当傻瓜,不管怎样说,我们得重设自己的心态,对方来找我们一定是「有备而来」,没道理说角逐公司高阶主管职位的人脑筋那么不灵光。过了三个月,学弟辞职离开公司,因为他不想当那个傻瓜同事的属下。所谓的尊重竞争对手,尊重同业的公司,最基本的就是不要把别人看太扁,把别人当笨蛋,担任企管顾问的小凯就说,从经验上来看,他最怕那种一点都不尊重竞争对手,总是把别人看成白痴的经营者,「这样子到最后一定自己会赔光」。

把别人看成笨蛋还好,把市场看成「一群笨蛋」那就更糟糕了。我们对于跨行业的投资,总是认为「用我们这一套就可以搞定」,于是电子业跨行业经营别的产业的时候,也把电子业那一套拿来用,「你看,电子业竞争这么激烈,我们都可以赚钱存活,把我们这一套拿来应用在别的产业上,一定无往不利。」结果呢?总是付出了许多学费。我们总是按照我们自己的逻辑来推论,然后说:「这样做一定大赚!」可惜的是,商业总不会照我们的意思来运作,不把竞争对手与客户当作老师来学习,代价都是很惨烈的。

诋毁对手本来就是一种策略与手段」担任总经理的学长这样说明:「总是要贬低对方,以免打击我们同仁的信心。」其实从我们这种长期待在底层的经验来看,我们与竞争对手谁强谁弱,底下的人比上面的人都还清楚。所以为什么「标竿学习」比较有效,因为这会产生共鸣,每个人都有向上求进步的欲望,我们找个可敬的对手来PK,截长补短,逐渐自己的能力提升了,对手也就不那么可怕了。如果自己没有实力,还想靠贬低对手来提升团队的自信,从我们实际看到的情况来说,并不太合乎逻辑。

饱满的稻穗总是低下头,那些真正成功的人,往往都很「台客」,而不是四处寻求掌声。需要知道,领导者怎样的个性,团队就会是那样的个性,瞧不起竞争对手的公司,肯定也就瞧不起客户。武侠小说总是强调,出来混江湖,特别要小心「和尚,女人,小孩」,因为这些弱者很容易让我们把他们当肥羊;每个人其实都有这种「借由轻视以提高自信」的心态,这也就是为什么诈骗集团总是能得逞的原因。所以工程师别太清高,不能总是以技术挂帅,该有的服务态度,该学习的社交方式,还有政治问题的思考,策略的高度等等都必须要持续地要求自己才行去面对与了解,总是嗤之以鼻的结果,往往就是悲剧英雄的开端。

看看杂志,我们总是误以为别人的成功很简单,那些大企业成功的因素分析起来十支手指都数得完。可是真的是我们聪明他们傻瓜吗?当一个事后诸葛所有事情都很简单,可是要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中找出赚钱的经营之道,就具有极高的挑战性。如果我们觉得自己总是面对著许多莫名的挫折,认为怀才不遇,可能要先想的不是这个世界不公平,而是自己是不是常常把别人看成笨蛋?可能我们专业上可以赢过很多人,但是策略面呢?政治敏感性呢?决策的长远性呢?还有洞察力与执行力呢?甚至单单就社会经验来比较,我们都还落后一大截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