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適學術上的成就無可否認,但他早年讚美二十一條,後參加低調俱樂部,鼓吹承認偽滿洲國。因其與美國關係密切,蔣派他去美國做大使,其實是為了讓他脫離汪精衛一夥。他在美國當然也是為抗戰作出了一些貢獻的,比如挑拔美日關係及拉攏美國支援中國,但其對政治經濟軍事並不在行,貢獻亦是有限。而且此人較好虛名,比較喜歡誇誇其談,常多沉湎於高朋滿座,迎來送往的私人交際。

胡適對美國文化的嚮往和推崇,深入骨髓。季羨林先生就曾說過:"我認為在胡先生心目中,世界上最好的政治就是美國的政治,世界上最民主的國家就是美國。"所以以他的學術成就及對美國的尊從程度,得了如此之多的名譽博士學位亦是情理之中吧。

當然,今天對胡適的評價常呈現兩極化,這都是有失偏頗的。而且很多文章在選材上或敘述角度上常常出現片面性,往往讓同樣的人和事呈現出巨大的差異甚至矛盾,這讓人迷惑,但也正因為如此才激發人從更多的角度探究和了解吧。

在我看來,胡適在學術上的成就和在新文化運動中的貢獻毋庸置疑,但在民族大義面前難免糊塗,而作為一個學貫中西,學識讓人高山仰止的學者,實在不該去蹚政治的那趟渾水。


記得曾經看過這樣一篇這報道。北大著名的國學大師季羨林去臺北看了胡適墓地。

胡適作為北大民國時期的校長是我國民國初期不可多得的。他的好多作品,好多語錄都是指導我們很好的生活和學習的。

特別是他在北大學生畢業時的演講。告誡北大的學生們一定要不斷的努力學習。講了很多樸實實用而且感情真摯地激勵學生們繼續努力,為國效勞的一些思想理念和先進的一些科學文化。

然而,不知道是什麼原因胡適卻去了臺灣。 同時也是使我國教育界,文學藝術界,國學等一系列的文化復興文藝進步受到了損失。關於胡適在做美大使期間獲得的十幾個博士的稱號,這個應該是貨真價實的。

北大校長鬍適非常有遠見卓識。文學功底,政治功底,都相當的雄厚。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你對胡適怎麼看?歡迎探討。


胡適看到好的制度確立了,他倒逃到臺灣去了,那時的國民黨的制度進步還是落後國人盡知,可見胡適也是個口頭制度主義者!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