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故的南懷瑾先生是中國當代詩文學家、佛學家、教育家、詩人、武術家,是德高望重的國學大師。

南老的墨寶傳世並不算多,更多的是書信手札之類的隨筆。從作品來看,南老的毛筆書法有相當功底,字如其人――不驕不躁,溫文儒雅,頗嚴法度,撲面而來的書卷氣。

比如上圖的這幅行書聯句,寫得非常有古意,很有一些東坡書的氣質風韻。腹有詩書氣自華,書法的背後連著的是文化,從南老這裡就是一佐證。

上圖是南老的鋼筆字,時代原因,老一輩人拿慣了毛筆,偶爾拿起鋼筆寫字,還是有點詞不達意的味道。抱庸認為,南老的這幅鋼筆字,寫確實算不得好。

嚴格意義上,南懷謹先生並不是一位書法家,國學的範疇很寬,老先生在詩文之學和佛學上絕對是巨擘大手,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但書法領域,並不是南老尤其擅長的。

深刻緬懷南老先生。


南懷瑾是知名的國學大師,雖然他不是一位書法家,但是他的書法作品卻寫的很好,我們還是廢話少說,直接看作品。

雖然南懷瑾留下來的書法作品並不多,但是還是可以看到他的一些優秀的作品。

這是南懷瑾的一幅行書對聯作品,猛的一看水平確實很一般,就像是一個書法初學者寫的,甚至筆力也不是很強,有一點像「孩童體」,但是我們仔細的看他的每一個字,又彷彿都很有法度,無不透露出古典書法的氣息。

這幅書法作品上聯的「道」字就不用說了,是非常符合書法的法度的,「不」字、行字和乘字都可以在古代的字帖裏找到出處。

我把這幅對聯最後的三個字在我主頁的書法字典上查了一下,他的這三個字的寫法和王羲之和歐陽詢的行書是非常的相近的。

尤其是於字和「海」字和王羲之以及歐陽詢寫的非常的相似。都是屬於中宮收緊,然後向四周發散的結構,其用筆也非常的自然、大氣。

尤其是這個海字,連字帖的傾斜姿勢都和王羲之《聖教序》裏的海字一模一樣。

其實下聯也一樣,每一個字都不是憑空捏造的,都是有出處的,可以說南懷瑾作為一位國學大師,在書法上也是接受過良好的教育的,至少在平時的學習中是經常的臨帖的。

有些字不能看第一感覺,要仔細看才能看出味道來。

當然最為一位中國的文人,書法也是一門必修課,他能夠寫出好的書法作品也是理所當然的。

南懷瑾的字屬於典型的文人書法,既臨帖,也學習書法,寫出來的字有出處,而且風格秀美、溫文爾雅,唯一的缺點就是功力不足,相對於專業的書法家練的少。這也是大部分文人書法家的弊病。

人貴有自知之明


南懷瑾大師,作為當代教育家、佛學、古文學大家,及詩人,其文學作品極多,如《論語別裁》丶《老子他說》、《列子臆說》等書,獨到的見解,無愧於國學大師稱號。

但術有專攻,藝術上可稱為文人書寫而已,但稱不上書法,有人評出「古樸",那是因為盛名在外,多有讚詞而已。


人生最高境界,佛為心,道為骨……


說到南懷瑾大師的字,以我個人觀點看,字跡工整、清秀,是文化人的標準字體。從古至今,文化人,特別是從事教育工作者,生活作風正派,學術嚴謹。教師書法作品與從事書法創作的較專業的作品有明顯差異,一個是嚴謹的,一個是較放開的,有供人欣賞價值。南先生的字屬前者,字跡中滲透治學嚴謹,也能看出先生有良好道德規範的痕跡。


書法並非南懷瑾的專長,為何要探討他的書法呢?


中國歷史上書法家首先是大學問家,最起碼是滿腹經綸的大才子,他們寫的字有法有度,備受人們的欣賞,所以人們才貫之一以書法家的稱號。以此類推南懷瑾也是書法家。


南師佛心道骨,筆法錚錚、隨心所欲。

字如其人、筆如其心,章法工整如禮佛。

正所謂:上馬殺賊、下馬拜佛。

字裡行間,無不透露出儒釋道的莊嚴和敬畏之心。

愚人之見,僅供參考


南老書法登峯造極之作佩服之致,時代名人,才華橫溢。南老傳承孔孟之道造詣精深。一代大師名垂百世也!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