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肛周膿腫與肛瘺

(二) 肛周膿腫能一次治好嗎?

對「肛周膿腫能一次治好嗎?」這一問題,不是簡單的一個字「能」或二個字「不能」就能回答的。需要根據病人具體情況來預估、評判,這是因為絕大多數的肛周膿腫都是由於肛腺感染後所致。那麼,什麼是肛腺呢?

在離肛門口約2.5cm的肛管直腸交界處,有一種叫肛隱窩的小憩室,一般有6~8個,呈漏斗狀,開口大而短,朝向腸腔的內上方,窩底小而長,朝外下方向延伸,與細長的肛門腺導管相連接,在肛門腺導管下方並與之相連的就是肛腺,肛門腺導管和肛腺的走行彎曲多變,它們向外向下,可延伸入內括約肌層和聯合縱肌層。肛腺分泌的粘液,具有潤滑糞便,保護肛管的作用。肛腺這種行徑彎曲、開口向上、口大底小的解剖結構特點,使得肛腺感染後炎性分泌物難以流出且容易擴散到肛管直腸周圍間隙,從而形成肛周膿腫,主要表現為肛門周圍紅腫、疼痛,有的伴有不同程度的發熱、倦怠等全身癥狀,其特點是多數發病急驟,疼痛劇烈,坐卧不安,此時減輕痛苦的最好方法就是儘早的切開排膿,當膿液流出時疼痛馬上就會得到緩解。因此要一次性治療好肛周膿腫,就需要將引起肛周膿腫的肛隱窩、肛腺處理好,這就需要一個好的麻醉方式,如腰麻、骶麻或全麻才好操作,而好的麻醉方式是需要提前預約麻醉師和禁食禁水數小時才能做的,同時當膿腫範圍過大時原發病灶往往欠明確,手術時也就不一定能準確找到,如果勉強去做一次性手術,複發幾率也就會相對較高,基於這些問題,當膿腫範圍大、病人疼痛嚴重、麻醉一時安排不了時並不建議採取一次手術法,而是建議在門診做一些快捷簡單的術前檢查,包括血常規、凝血功能、血糖或加局部B超檢查證實後立即局部麻醉下切開排膿,然後觀察3個月,如果形成肛瘺,再行肛瘺手術,如果不形成當然就更好了,據我們門診肛周膿腫切開排膿後統計,約有80%是會形成肛瘺的。如果正好有好的麻醉配合(或者病灶範圍不大時局麻也可以)、原發病灶也明確時可以選擇行一次性手術,但即使是做一次性手術也不能保證100%治癒,也有10%的形成肛瘺幾率,需要再次手術。

經常有做了手術尤其只是做了切開排膿手術的肛周膿腫患者抱怨說:「我才做了一次手術,怎麼又要做手術,有沒有搞錯呀!」,有的甚至會惡言相向,認為醫生的水平也太差了。要提醒患者的是,從上面所述可知,肛周膿腫在切開排膿之後大部分將會自動形成肛瘺,這是疾病本身性質所決定的,與切開排膿手術操作無關,也就是說,如果您患了肛周膿腫,不論是哪位醫生給您切開排膿後多半都會變成肛瘺,這並不是醫生手術沒有做好所導致的,這點要請您理解。

在出現肛周膿腫後是採取一次性手術還是二期手術需要結合患者膿腫範圍大小、內口是否明確、麻醉方式等等後確定,並不能武斷的說做一次性手術就比二期手術好。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