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劉工昌

  “大屏幕可以變得像紙一樣薄,甚至可以捲起來隨身攜帶!”10多年前,年近70歲的原德州儀器的高級副總裁西美緒先生聽到正在斯坦福留學的劉自鴻提出自己要做柔性顯現,把便攜和高清大屏的需求融合在一起時,“驚訝得下巴都掉了出來”。

  隨後不斷的有柔性顯示產業化的消息傳出。但人們真正看到這一奇景已是2013年的12月19日,在深圳一個金碧輝煌的大廳,劉自鴻首次公開兩款柔性顯示屏:“攤在手心,屏幕兩側翹起,略向中心彎曲,捏住屏幕一側晃動時,屏幕會隨風擺動,與擺動紙張的效果類似。”PPT顯示,那兩塊屏幕均爲手機屏幕尺寸,厚度卻僅爲0.1毫米。

  接下來幾年,關於柔宇與柔性產業的消息不斷傳來,如今,這一隻在會展出現的奇景真正成了現實。

  被小米搶走的風頭

  公開資料顯示,2015年7月,柔宇在深圳龍崗建成首條超薄柔性顯示模組及柔性觸控產品量產線,設計產能達100萬片/月。總投資規模是17億美金左右。而柔宇投資約110億元的國際柔性顯示基地及全球首條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類六代全柔性顯示屏大規模量產線於2018年6月在深圳投產,滿產規模超過每年5000萬片柔性顯示屏。在柔宇科技的柔性顯示屏產線點亮投產四個月後的2018年10月31日,柔宇科技再接再厲,基於自主研發、量產的“蟬翼”柔性屏2代,推出了全球首款可摺疊柔性屏手機FlexPai柔派,並被美國著名科技媒體AndroidAuthority評爲2018安卓手機“最佳創新獎”!

  在持續不斷的輿論造勢下,柔宇的柔性顯示似乎已瓜熟蒂落,人們只待上樹採摘成熟的果實時,另一家公司卻不合時宜的跳出來,搶去了柔宇的風頭。

  2019年1月23日,小米總裁林斌發佈了一條微博,宣佈小米做出第一臺摺疊屏手機,應該也是全球第一臺雙摺疊屏手機

  第二天,小米創始人雷軍在自己的公衆號發佈了一篇《雙摺疊屏手機公佈,小米爲什麼能夠不斷創新》,講述了小米的創新之路。

  也許見多識廣的雷軍和林斌做夢也不會想到,他們僅僅是按通常搞企業的慣例,隔段時間,要給關注他們的消費者一點驚喜,即使這驚喜變爲現實還遙不可及,沒想到卻惹出這麼大的風波,只因他們不知不覺間動了人家的奶酪。

  1月24日,柔宇副總裁樊俊超在社交媒體上對小米摺疊屏手機進行了公開的炮轟:

  有名爲小蒜苗的知乎網友概括了這份聲明包含兩部分內容:

  第一,小米是吹牛逼的;

  第二,柔宇是真牛逼。

  1月24日,柔宇CEO劉自鴻也在微博直接開懟——“人若犯我,雖遠必誅”

  對於此番言論,小米自然要做出迴應:“我們無法理解同業內有人爲何罔顧業內常識,悍然碰瓷、誤導公衆。”並稱這款手機的柔性摺疊屏本身是小米和供應鏈合作伙伴聯合開發的成果。摺疊手機小米不是第一家,但能夠做到雙摺疊小米的確是行業首家。

  關於第一點,這的確是存疑的,因爲小米的確沒有給出量產日期,單憑藉這一個視頻並不能說小米真的攻克了摺疊屏技術。爲此樊總裁以近乎刻薄的語言暗示小米在國內牛皮哄哄,在國外當縮頭烏龜。並且公開指責小米抄襲模仿柔宇的智能手寫本。

  關於這個抄襲的事要相關部門驗證後作結,但說小米在國外當縮頭烏龜,卻過分了,作爲手機廠商,小米沒有龜縮國內,相反一直在努力走出國門,在國外還是有一定知名度的,別的不說,在全球第二人口大國印度,有資料顯示,小米的手機銷售曾佔據外資品牌的第一位。在東南亞也有一定的知名度和銷量。

  再看至於樊總裁指責小米不能做柔性摺疊手機的理由:屏幕核心技術專利產線啥都沒有的手機組裝公司,買個別人的尚未量產的概念柔性屏幕和概念機就說自己"攻克了柔性摺疊屏技術”,作爲上市公司,難道只是重而無基,信譽何在,不怕被告?

  小米的確沒有自己的柔性屏幕核心技術,但就不能生產柔性摺疊手機了?如果按那麼說,中國的手機廠商生產的都不能稱作手機,因爲手機的核心技術都是人家的。可摺疊屏幕手機的核心技術分爲兩部分,第一是柔性屏技術,第二是手機內部結構設計和元器件堆疊設計。第一部分有專門廠家做,第二部分也的要有人做才行

  下面我們再來看這樣一則消息:2019年2月24日,西班牙巴塞羅那,華爲發佈了首款5G摺疊屏手機HUAWEIMateX。該產品最搶眼的則爲該款手機的OLED柔性全面屏和獨特的鷹翼式摺疊設計。有業內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證實,上述5G商用摺疊手機的供應商爲京東方。

  華爲被公認爲中國實力最強的技術公司,但其柔性摺疊屏幕供應商仍不是自己,那麼華爲算不算“手機組裝公司”,是不是“重而無基”?有意思的是,面對小米與華爲幾乎同樣的場景,柔宇對遠在天邊的小米“雖遠必誅”,對近在咫尺的華爲則視若無睹,除了忌憚華爲背後洶涌的民族情緒,還有沒有別的隱情?

  樊總裁同時說,目前全球範圍內有自己核心柔性屏技術和柔性終端產品如可摺疊手機技術並且兩者都能量產的公司只有柔宇,三星在2019年會是第二家。也就是說,至少在2019年的現在,柔宇還是這個領域的第一。真是這樣嗎?

  爲何不與華爲OV簽約?

  這裏先從柔宇最爲引以爲豪的柔性顯示屏說起。柔宇科技在1月29日發表的聲明中對此有了較爲詳細的說明。在介紹了傳統顯示技術的發展歷史後,說2015年前後,在AMOLED玻璃硬屏的技術基礎上,三星又率先實現了AMOLED固定曲面顯示技術的量產,並主導了LTPS(多晶硅)+RGBOLED的技術路線用於中小尺寸移動設備的高分辨率顯示屏。此後其他顯示面板企業也紛紛大力跟進,並被幾乎全部採用。

  但AMOLED最有前景的應用並非前述玻璃硬屏和固定曲面顯示,而是柔性顯示的不同。與傳統玻璃硬屏或者固定曲面顯示相比,可自由彎曲折迭的柔性顯示屏技術難度極大,它需要在微米量級的超薄柔性薄膜上,通過數百步半導體工藝流程,將近百種微納米材料製作成數千萬個性能均勻且穩定可靠的晶體管集成電路和發光器件陣列,並且能夠可靠承受十萬次以上的彎折。

  由於柔性薄膜本身不具有玻璃和硅片的平整度和耐高溫特性,因此無法照搬傳統LCD或者AMOLED產業的技術,需要重新規劃和定義整套材料體系、工藝流程、器件結構、電路設計和產品設計方案。這恰恰是柔宇從2012年創立時就決定瞄淮和挑戰的核心領域,即下一代柔性顯示產業化。

  柔宇創新開發了不同於三星主導的LTPS(多晶硅)+RGBOLED的技術路線,通過新型低溫半導體工藝成功實現了中小尺寸移動設備的高分辨率全柔性顯示屏的量產,也是目前國內唯一一家沒有采用國外主流固定曲面顯示技術路線的企業。先後在國內外積累了2500餘項核心技術知識產權。

  對柔宇科技的這番技術聲明,有人找出相關證據,認爲誇大其實。有媒體指出,柔宇所做的柔性屏,供應華爲的京東方與供應小米的維信諾早已在做,技術工藝上要比柔宇成熟。需要指出的是,柔宇科技所宣傳的類六代全柔型顯示屏生產線,其實就是行業內定義的5.5代產線,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第六代。

  柔宇的聲明中聲稱已積累2500種核心專利,但有人質疑這一數據的科學性。根據企業查查的數據,柔宇科技多項專利信是實用新型專利,我國專利分爲三類:實用新型、外觀設計和發明專利。其中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屬於用處不大的專利,柔宇科技有多少有價值的核心專利也是個很大的疑問。

  爲此柔宇聲明中聲稱,有些人質疑,爲什麼在公開渠道只能搜索到柔宇部分專利,這是因爲很多專利尚未公開,有一些核心技術的knowhow也不會公開。對於部分報道選擇性地只把實用新型專利羅列出來,卻故意忽略柔宇衆多的發明專利,這種做法純屬誤導。

  那麼誰說的更可信呢?根據前瞻產業網統計,柔宇已積累了1800餘項核心技術知識產權。單從國內專利申請情況來看,在國內累計申請了721項專利,其中,發明類專利409項,比重高達56.49%;實用新型類206件,佔比28.45%。

  自此我們應該有這樣一個印象,那就是不管你對現在的柔宇有多大的意見,柔宇所從事的事情是業界所稀缺的,具有開拓性意義,而且它是真正有自己東西的。

  但是這並沒有真正打消人們的疑慮。人們的質疑主要有兩點:一是既然你柔宇這麼有前景,爲什麼投資你的沒有與你產品銷售息息相關的企業,反而都是些投行或政府金融機構?

  對此柔宇在聲明中說,在2014年柔宇發佈柔性屏技術之後,公司陸續收到了多家國際知名電子企業的投資合作和收購邀約,但柔宇最終考慮與下游客戶合作中立性以及長遠發展戰略規劃等原因主動放棄了簽約,這是實際情況,而非某些報道臆測的技術問題。

  關於爲什麼拒絕這些企業的簽約,柔宇聲稱,這些廠商希望,柔宇把技術和產品路線圖先提供給生產線,並在產線上跑通後,再籤合同。

  "換位思考一下,我們團隊怎麼好答應去做這樣的事情呢?工藝很難通過專利去保障的。"劉自鴻表示,團隊都反對,讓面板廠代工製造柔性屏這條路無法走。(柔宇科技劉自鴻:“去TMD不可能”彎直男 摘自 一飛匯 2018-08-29)

  柔宇的意思是沒有相關企業對其投資是自己拒絕的結果,是自己想獨立創建一條屬於自己的創業路。自此柔宇解釋了不願與這些企業簽約的真正理由,柔性屏能否得到廣泛應用的重要指標,是"良品率"。良品率關鍵因素是工廠:有沒有經驗的人對工廠的管理非常重要。“中間其實有很多的過程,有的時候能把一個demo做出來,並不代表它一定能夠實現產業化。在這個摸索過程中,我們砍掉了自己以前很多能夠做出來demo,因爲它不適合產業化的技術路線。”

  也就是說,柔宇沒有與華爲OV們簽約,不是這些企業瞧不上它,而是它擔心這些企業能不能做出符合自己要求的“良品”來。

  於是柔宇於2015年下半年開始籌建規劃總投資約110億元的全柔性顯示屏大規模量產線,並於2016年在深圳龍崗正式奠基。在2018年第二季度終於把近千個大型設備組成的產線順利建成點亮投產。

  但接近柔宇科技的平板顯示業內人士王振告訴鋅財經,柔宇曾經向華爲尋求融資,但沒有完成,原因是它的技術達不到主流的水平

  核心產品在哪裏?

  柔宇的公開資料顯示,柔宇投資超過100億元的國際柔性顯示基地及全球首條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類六代全柔性顯示屏大規模量產線於2018年在深圳投產,滿產規模超過每年5000萬片柔性顯示屏。就是這個聲明,同樣遭到媒體的猛烈質疑。

  “110億元”與“年產5000萬片柔性顯示屏”這兩組數據是什麼概念?一位不願具名的京東方工作人員告訴鳳凰網科技:“投資這數,根本建不了產線...”

  來自安信證券研究中心的資料顯示,京東方第六代柔性OLED顯示屏在成都的一期和二期產線滿產爲4.8萬片每月,總投資爲220億元-465億元,算下來一年滿產也不過57.6萬片。撇開良品率的問題,柔宇的投資金額比京東方少百億元以上,產能卻是其百倍,令人費解。

  公開報道顯示,另一家柔性屏巨頭三星一條月產能6萬片的第六代柔性OLED顯示屏,總投資成本在70億-115億美元。這兩家的數據和柔宇的“110億元”對比,“根本建不了產線”這個評價足以令人信服。

  對此疑問,柔宇的聲明中是這樣說的,期間曾有人擔心我們技術的量產成熟度,因爲之前沒有人做過這個技術路線的大規模量產,投產出貨的事實證明我們做了正確的技術創新和選擇;也有人認爲我們投資110億規模太小,因爲其他傳統顯示面板企業做類似規模的AMOLED產線動輒投資兩三百億,他們不相信這麼小的投資規模能做成。投產出貨的事實證明柔宇採用創新的技術路線可以大幅度降低整體工藝和設備投資,加上團隊的高效管理以及衆多供應鏈合作伙伴的大力支持,這條創新的路線是完全可行的。

  面對着洶洶質疑,柔宇以一個“投產出貨的事實”輕鬆搪塞過去,這裏有人抓着不放了,你柔宇口口聲聲喊出貨,究竟出了什麼貨?這裏就涉及到柔宇的盈利模式,也就是其賴以生存下去的東西。

  柔宇對外宣揚的盈利模式還整體來說就是“B2B+B2C”。“B2B”這塊主要是柔性電子、柔性傳感等產品,公司的客戶主要是企業,公司爲客戶提供解決方案;“B2C”這塊公司主要是做一些柔宇品牌的終端產品。

  2018年中國獨角獸企業成長趨勢解讀之——柔宇科技:自主創新,死磕到底黃天悅 2019-02-1109:55:45 前瞻產業研究院

  這裏我們先說說柔宇的核心產品,柔性電子、柔性傳感等產品就是所謂的“B2B”,作爲一家自稱以柔性屏幕和柔性傳感器爲核心的公司可這個公司從2012年成立至今6年多時間,沒有任何量產的屏幕產品,也沒有采用大批採用柔宇柔性屏的第三方公司產品面世!

  2018年年底,有媒體報道,柔宇科技在3個月內拿到40億訂單。王振說,“我們進行過市場研究和客戶溝通,沒有瞭解到哪家企業訂購了柔宇的產品。”而柔宇官方也沒有公佈過其客戶。

  而B2C,也就是終端產品呢?

  柔宇雖然相繼發佈了Royole-X、Royole-MoonVR頭盔產品、FlexPhone、柔記RoWrite、柔炬RoTorch、柔性屏時尚套裝等多款產品,但不是產品小衆屬於周邊市場,就是沒有足夠生產線,根本無法進入規模化放量生產階段。

  有網民查了各大購物平臺,目前賣的最好的是柔宇智能手寫板,京東評價5600++。但仔細看這只是一款帶電容筆的黑白屏手寫板。而另外一款產品就是柔宇的VR眼鏡,評價只有200+。更重要的是這些產品都於摺疊屏技術無太大關聯,這也是柔宇頗受質疑的之處。

  那麼B2C端最重要的產品手機的狀況又是怎樣呢?

  2018年10月31日,柔宇科技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辦2018全球新品發佈會,正式發售具有革命性里程碑意義的全球首款可摺疊柔性屏手機--FlexPai(“柔派”)。

  柔宇與小米誰是摺疊機爭執的當時距離柔宇公佈過了快三個月了,這款手機還只是在官網採用“1000元定金+尾款支付”和全款支付兩種預定模式,預訂之後會提示自2019年1月1日後新下單,預計發貨時間可能需要等待60-90天,也就是2-3個月纔會給發貨,談不上實現了量產,稱之爲“PPT手機”也不過分。

  在隨後2月初的CES展會上,柔宇科技將這款新機進行了展示。有電腦報記者現場體驗之後表示,儘管柔派手機也算是成品,但依然存在很多不足,比如屏幕摺痕明顯,機身厚度較爲“感人”,屏幕畫質欠佳以及存在諸多系統BUG等。

  仔細看柔宇的這款產品:7.8英寸屏幕,還是1920*1440的分辨率,這意味着其機身尺寸很大,和21:9的7.8英寸不可同日而語,但其機身厚度達到了7.6mm,電池不到4000mah,重量達到了320g。

  這能叫手機嗎?有網民說,柔宇那個機子即便是摺疊形態,摺疊了還是一大塊,遠沒有小米的輕薄,實用性差得一批,這種東西,如果是小米或者華爲出品,一定會被罵成狗的。所以無論從哪個維度去評價,這都不是一款可摺疊屏幕手機,而只能稱之爲一款可摺疊平板。即便不考慮它遙遙無期的量產。

  除了在各種發佈會和行業大會中展示的各種樣品,鋅財經在對柔宇進行了實地採訪後認爲,國內的消費電子、手機、平板電腦等,很少有企業買柔宇的屏幕。“他們的技術還停留在實驗階段,沒經過量產的驗證,要做成產業,很難。”王振說。(狂咬小米的柔宇背後:量產、技術與上市危機2019-01-27鋅財經)

  高通控制下的攪局之舉?

  至此我們再回過頭來看這場摺疊手機發布之爭的鬧劇。

  2018年10月31日柔宇科技正式發佈名叫“FlexPai柔派”的摺疊手機,這款手機還搭載了高通最新旗艦芯片驍龍855。高通正式對外發布這款芯片的時間是在2018年12月6日。也就是說,高通還沒正式發佈驍龍855的時候,柔宇就提前一個多月把搭載這顆芯片的柔派摺疊屏手機給發佈了。

  而高通很早就開始跟聯想旗下的Moto合作開發摺疊屏,Google也參與其中,幾家合作從系統軟硬件底層進行適配這一全新形態。2016年,整個市場都在質疑楊元慶領導下的聯想時,聯想曾將所有實驗室研究成果拿出來做過展示。聯想當時展出過一款類似手錶錶帶的環形腕上智能手機。而半年後的CES上,柔宇發佈了一款概念柔性屏智能手機FlexPhone,幾乎跟聯想展示的那款一模一樣。

  這麼看來,柔宇是搶了傳說中原屬於聯想的首發資格。看起來高通對柔宇這款新品相當重視,但更有可能這是在高通、Google控制下的攪局之舉。柔宇用自己在柔性屏上的優勢,拿到了一個公版開發方案。

  今天的柔宇FlexPai,看起來更像是高通Google聯想合作的副產物。雖然這樣的產品目前還不夠完善,還處在面向開發者推廣階段,但對市場起到了極大的震懾作用。這不,過去趾高氣揚給Google高通擺臉色的三星,立馬放低身段,第二天就放出消息,要老老實實跟Google在操作系統上進行深入合作,開發適配摺疊屏的新一代操作系統。(三問柔宇科技:到底是硅谷範還是PPT公司 電科技11-03)

  至此我們可以看出,柔宇發佈的柔性摺疊手機並不意味它在柔性摺疊手機這一產品上的技術領先,而只是其上家高通與Google向老對手三星施壓的一枚棋子,爲了向這強悍的對手施壓,他們不惜暫時犧牲自己合作多年的夥伴聯想,而原本早已蓄勢待發的聯想因爲自己上家的這一戰略抉擇不得不悶聲吃啞巴虧,所以在柔宇高調發布後,他們並沒有出來說什麼。

  而原本只是被當做戰略牽制作用的柔宇卻最大限度的利用了這次機會,他們不斷藉助各種媒體的大肆渲染,大有喧賓奪主之勢,儼然把自己當做了這一領域當之無愧的王者。這樣做的目的很清楚,急需曝光以獲輸血

  可是他們忘了一個基本事實是,自己的技術核心聚焦在柔性屏的整體解決方案上,並不擅長智能手機芯片組軟硬件解決方案研發,此前發佈的Royole-X、Royole-MoonVR頭盔產品,也是選擇與瑞芯微合作,由後者提供完整的軟硬件解決方案,自己負責模具設計、UI設計。包括此次FlexPai,看起來也是如此。

  對於產品來說,工程機和量產機是有差距的,這種差距甚至比我們想象的還大,技術&概念和麪向大衆的產品之間缺了一個“量產”——把技術和理念以合適成本,在保證可靠性和適用性的前提下,成批量地生產出來。(如何評價2019年1月24日發佈的vivoAPEX 2019)

  毫無疑問,以柔宇目前的技術狀況,柔性摺疊手機的正式出爐還要一段相當漫長的時間,但令其沒有想到的是,就在其讓消費者等待的過程中,小米竟然搶先發布了柔性摺疊機的消息。而且展示出來的東西,至少從形式上看,要比柔宇的輕捷得多,更像手機。而一旦小米正式量產摺疊手機,根據一直以來的小米的價格定位,同樣的配置,價格估計不會超過4500。假設小米2019年底才上市。如果你是柔宇的創始人,拿了投資人幾十億投資,六年憋出來的東西剛一上,別人家牌子比你響,東西跟你差不多,價格只賣你一半,你急不急?

  看着雙方撕破了臉,也許當初正爲自己吃了啞巴虧憋了一肚子氣的聯想此時正暗中偷着樂。

  柔宇科技這一鬧,原本感到莫名其妙的小米在回過神後憤怒的回擊,你這是在碰瓷,“碰瓷”,極容易讓人想到大爺一頭趴在路行轎車前的情形,這其實也是目前的柔宇的實際情形,看似光鮮,卻極端缺錢。柔宇的這一碰在把自己完全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的同時,也把自己徹底斷了退路。如果再不能把產品實實在在的做出來並賣出去,形成紮實的盈利基礎,再美的PPT展示恐怕也喚不回曾經的青睞。

  當我們回過頭來再看柔宇,我們說過,這是一家在中國爲數不多真正能稱爲高科技的公司,也許它有許多爭議,但不可否認的是,從它誕生的那一刻直到今天,的確是一直在沿着自己當初制定的目標艱難邁步,但可惜的是,這種艱難到今天不僅沒換來人們的讚賞甚至同情,反而稱爲人們嘲諷甚至憎恨的對象。

  爲何柔宇被憎恨

  究其原因,這也許跟以下這幾個原因有關:

  一、它所從事的行業與其選擇的生存方式,在這個講究快速變現的時代似乎註定了時一個很難解決的矛盾。

  “柔宇用風險投資的模式來做這麼重的行業,從後續持續能力上,我對它不很有信心。不是買一臺設備就可以,後續還要買材料,技術研發,相關的廠房和設備改造,要持續不斷進行投入,100億遠遠不夠。"王振對鋅財經說。他解釋在平板顯示行業,本就是重投資,買一臺設備,產能不大,成本降不下來,更不敢開發生產能力,是惡性循環。

  王振先生說的額很清楚,柔宇科技現在做的柔性顯示及相關產業,是不折不扣的重資產,需要大量資金投入,而且需要漫長時間的等待,但柔宇有這個條件嗎?天眼查信息顯示柔宇已經進行了9次融資。

  融資方中有不少“國家隊”,作爲一家科技型企業,並沒有怎麼吸引到國內手機企業的投資,卻在2017年9月,完成了一筆約5.6億美元的債權融資,投資方包括中信銀行、農業銀行、工商銀行、中國銀行和平安銀行。所謂債權融資是指企業通過借錢的方式進行融資,債權融資所獲得的資金,企業首先要承擔資金的利息,另外在借款到期後要向債權人償還資金的本金。

  柔宇如此融資結構帶來的風險是前中期投資者希望能快速變現,這就使得柔宇不得不放棄默默沉積耕耘的長遠打算,頻繁出入各種發佈會打短平快,以求最大限度吸引眼球,並最終換來投資,以求以舊換新。很多人猜想這次與小米的“碰瓷”其實也是其急於變現之路要被切斷後的極端表現。在盈利多次難以兌現,機構投資者越來越難招進來後,柔宇只能開始債權融資,實際上就是找銀行借錢,對一個產品線如何真實做出還成問題的企業來說,光是每年的利息就將是一筆沉重的負擔。

  柔宇在介紹其柔性屏發展史時曾說過,在由液晶屏向柔性屏轉化的過程中,真正在做柔性屏的只有韓國的三星與LG,也只有他們有實力能做,我們所謂的實力,除了指他們有這樣的技術積澱,還指他們有強大的經濟實力,能耗得起研發與出產過程的巨大消耗,還有消費者消費心理成熟的漫長等待,而這是現今的柔宇所根本不具備的。

  二、造成現在柔宇在民衆心中如此印象,與柔宇不算合理的經營理念是分不開的。

  劉自鴻曾在發佈會上表示,“柔宇科技最核心的技術是柔性顯示技術。”結合柔宇的融資結構來說,柔宇應該不惜一切代價把柔性屏弄出來,可在別人看來,柔宇卻是什麼火做什麼。

  2015年9月,柔宇科技發佈了號稱是全球首款可摺疊式超高清頭戴耳機式智能移動影院Royole-X;繼推出Royole-X後又推出又一款“頭戴顯示器+耳機”形態的智能終端RoyoleMOON,除此之外,柔宇科技還頻繁推出了其它終端產品。從柔宇官網上搜索,2017年12月,柔宇科技又發佈了智能手寫本“柔性+”辦公教育類新產品——柔記RoWrite智能手寫本、可捲曲穿戴手機原型FlexPhoneTM、自主研發的柔性屏時尚套裝等。2018年則是大家都知道了的可摺疊柔性屏手機——FlexPai(柔派)。

  從VR到摺疊屏手機,這家公司一直不安於提供柔性屏相關解決方案,而是追逐風口,什麼產品熱,就做什麼,但一直未能實現量產,並且其產品也沒有得到華爲、OPPO、vivo等主流廠商的採用。

  柔宇目前最大的問題是:無論是供應鏈方案,還是C端產品,都還沒有形成規模。實際上單就一個可摺疊柔性屏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需求就很大,如果能夠實現量產的話,包括小米、華爲都很有可能成爲柔宇的客戶。只要集中精力徹底攻克這一塊市場,柔宇科技的很多問題就可迎刃而解了,完全沒有必要浪費精力去做一個終端產品。

  “想搶風頭一鳴驚人、給投資人交代,柔宇的向來作風。”對此,一位目前已經離開柔宇的人士告訴鳳凰網科技。

  不僅如此,柔宇還花大力氣對其企業形象包括主要管理層人員進行了過度包裝與獎勵。

  在百度上搜索“柔宇”,柔宇的創始人兼CEO劉自鴻的個人百科資料顯得格外矚目。高考狀元、清華博士、斯坦福專家,還有那些林林總總的發明與獎項榮耀,多的顛覆人想象。柔宇順勢藉此對其創始人劉自鴻進行了極爲頻繁的個人包裝。漫天的通稿裏,隨處可見劉自鴻身着各種服裝盡情顯擺的形象。不僅央視的綜藝節目,就是一財的專訪也是多次看到他的身影。

  不僅如此,柔宇科技2015年4月寫就的《關於“柔宇科技股權風險投資”的投資項目簡介》,提到公司計劃於2017年到2019年上市。2016年初舉辦的年會上,柔宇科技送出了奔馳和不少現金,可謂一時風光無兩。

  柔宇科技年會現場

  這哪像一家在產品上市還遙遙無期,甚至靠向銀行借貸來維持生計的企業?

  最後要說的是,柔宇走到今天,與其主打的核心產品柔性屏仍未具備成熟而穩定的市場也是分不開的。

  目前柔性產品在市場上的仍然處於一個相對尷尬的地位。

  一方面柔性產品顯示其巨大令人誘惑的潛力,國際權威機構最新市場研究報告預計,2027年全球印刷和柔性電子產品市場規模將達3300億美金,其中柔性顯示屏將稱爲主要的細分市場;到2024年,柔性顯示屏出貨量預計會實現43.7%的複合年增長率。(柏林國際消費電子展中國品牌吸睛 人民網2017-09-03)

  但另一方面,柔性產品的消費卻遠沒有成爲市場消費的主流。

  2月24日華爲在西班牙發佈摺疊屏手機驚豔朋友圈,但DISCIEN(迪顯)諮詢公司分析師崔吉龍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一個產業或者產品的成熟至少要以大批量穩定出貨、穩定的高良率和可預見的穩定需求爲前提。”崔吉龍表示,“我認爲5G和柔性屏都還沒達到這一點,銷量仍比較難預測。”

  崔吉龍認爲:“我不會因爲一個產品就認爲技術已經成熟,對於國產柔性屏技術,我仍然認爲它還處於走向成熟的發展期。華爲的這款摺疊屏手機更多的是揭示着在新事物到來之時,國內柔性屏企業彎道超車的發展之路。”除了摺疊屏技術吸睛外,上述摺疊屏手機2299歐元的價格亦吸引眼球。有網友戲稱“之前是沒錢纔買華爲,現在是沒錢買華爲”。在崔吉龍看來,這恰恰意味着產業鏈尚未成熟。摺疊手機的高價格和品牌廠的產品定位相關,但產業鏈成熟度也肯定是不可忽略的高價因素之一。

  崔先生的話實際上道盡了現今柔性產品的艱難現實。由於仍未看到消費者對手機的傳統玻璃硬屏有厭倦直至放棄的跡象,技術差不多已經成熟的柔性屏自是遲遲不能大規模量產,而無法大規模量產帶來的後果就是其成本遲遲無法降下來,這就看這批擁有柔性技術的企業能不能挺過去,等到雲開霧散的那一天的到來。

  大多數有望徹底改變世界的新技術都曾有過同樣的經歷。這是因爲技術是做大事的手段,而不是目的。這意味着,爲了讓一項技術能真正改變我們的生活,就需要以一種用戶可以訪問的方式存在。人們需要的是基礎設施、廣泛的測試、良好的經濟環境,最重要的是,需要大量的人才來開發這種革命性技術的實際應用。(觀點:5G不會改變世界,要警惕下一個泡沫2019年03月12日來源:36氪 本文譯自Medium原標題爲"5G Will Not Change the World"的文章)

  但是沒有誰會知道這雲開霧散的一天究竟是什麼時候。2004年,中國企業TCL併購法國湯姆遜公司彩電業務,TCL爲什麼要做出如此舉動,是因爲TCL方面認爲湯姆遜當時在CRT技術方面是全球領先的,擁有全球最多領先的CRT專利,儘管2003年平板電視技術正在興起,但是TCL方面認爲LCD平板技術應該至少有5、6年才能取代CRT。但是,歐洲市場2005年快速轉向平板,美國市場2006年快速轉向平板。這導致TCL收購的完全是被市場淘汰的過時的東西,進而讓TCL捲入巨大的財務危機。

  現在的柔性電子與傳統的硬屏產品與當初的景象極爲相似,前者對後者的取代差不多也僅是時間問題,但這個時間究竟有多長,誰也說不準。而就在這段或漫長或瞬息的等待過程中,肯定有不少企業在不斷破繭而出,還有更多的企業倒地不起,成爲先烈,不知道柔宇會成爲哪一種。

  作者|劉工昌

  編輯|小鬼當家

  溫馨提示:

  本文引用數據,均爲官方數據,或爲公開報道,未使用任何內幕消息

  近期原創文章

  反做空信息中心

  世界那麼大

  掃我帶你去看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