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邦彥:我愛李師師!宋徽宗:滾!

周邦彥在北宋詞壇,那絕對是個領袖級的人物。他與別人的詞人不同,周邦彥本身是音樂家,所以他的詞充滿了音樂的美感。他自己還是大宋音樂家協會的主席,掌管全國的最高音樂機構,可見,周邦彥在北宋的地位很高。後世的評論家也是這麼想的。

很多人都認為,他是宋朝婉約派詞人的集大成者,號稱「詞壇第一」,其作品在婉約詞派中長期被尊為「正宗」。他的粉絲推崇他為「詞家之冠。王國維先生最喜歡周邦彥,說他是「詞中老杜」,但他的一生比杜甫要好得多,雖然在仕途上不得意。

以下內容,均來自野史,來自於宋人的詞話,我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周邦彥的命運的變化,與大宋第一名妓李師師有關。

據野史記載,他因為跟皇帝搶女人而被逐出京城,又因禍得福做了大晟府樂正,相當於現在的全國音樂家協會主席。

周邦彥在年輕的時候才氣逼人。在做太學生期間,正值王安石變法如火如荼的時候,周邦彥就給朝廷上了一篇文章,叫《汴都賦》,大力吹捧宋神宗皇帝治下的世界第一大城市汴梁的繁華與富庶,那時「拗相公」王安石正在搞變法運動,周邦彥也不失時機地歌頌了新法。結果被朝廷看中,一下子從學生成了大學輔導員。

太學畢業之後,周邦彥在開封府做了一名稅官,專門收稅。但基本上他的主業是去青樓楚館品茶唱歌喝花酒,副業才是收稅,所以喝花酒的成就很高,但稅收的成績不行。那個時候周邦彥認識了京城第一美女李師師,名聞天下的京師第一名妓,無數男人為她痴迷。周邦彥初見李師師便驚為天人,一張情網就將他緊緊纏住,再也掙不開。那種一見鍾情的感覺,恨不相識的遺憾,用他自己話說就是「人生難得一知己,誰知知己在紅塵!」此後,周邦彥用生花妙筆填了許多膾炙人口的新詞,並擔任音樂製作人、親自譜曲交給師師演唱。李師師亦被周邦彥的才情打動,對他也是芳心暗許。

周邦彥以為自己才是李師師的唯一,而皇宮裡的另外一位文藝青年,也以為李師師是他的唯一,這個人就是專業藝術家、業餘皇帝宋徽宗。

據說,宋徽宗經常半夜偷偷溜出來,和李師師約會。有一天,周邦彥和宋徽宗就在李師師的家裡,遇見了。據張端義的《貴耳集》說,有一天周邦彥會李師師,二人正在敘闊纏綿情到深處之際,宋徽宗鬼使神差地來了!據說周邦彥衣服都來不及穿上,拿著衣服就躲到床底下去了。剛爬進去,宋徽宗就春心蕩漾地到了。手裡拿著金黃色的新鮮橙子,說是江南進獻的,讓李師師嘗嘗鮮。那場面,是相當紅粉香艷。床底下的周邦彥待徽宗走後,估計衣服都沒來得及穿上,就揮筆寫下一首《少年游》,用白描的手法生動再現了宋徽宗和李師師香艷情濃的一幕。

並刀如水,吳鹽勝雪,纖指破新橙。錦幄初溫,獸煙不斷,相對坐調笙。

低聲問、向誰行宿?城上已三更,馬滑霜濃,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李師師的智商實在讓人著急,竟然把這首《少年游》唱給宋徽宗聽了。宋徽宗知道了原來還有個情敵周邦彥,回去找了個「職事廢弛」的理由,把本來幹得風生水起的周邦彥趕出京城。

周邦彥萬念俱灰地捲鋪蓋走人。李師師哭得梨花帶雨來相送。周邦彥寫了一首《蘭陵王》:

柳陰直,煙里絲絲弄碧。隋堤上、曾見幾番,拂水飄綿送行色。登臨望故國,誰識京華倦客。長亭路、年去歲來,應折柔條過千尺。

閑尋舊蹤跡,又酒趁哀弦,燈照離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風快,半篙波暖,回頭迢遞便數驛,望人在天北。

凄惻,恨堆積。漸別浦縈迴,津堠岑寂,斜陽冉冉春無極。念月榭攜手,露橋聞笛。沉思前事,似夢裡,淚暗滴。

周邦彥說,你看那隋堤上,楊柳輕垂,撩撥多少離人意。而現在,「登臨望故國,誰識京華倦客」,我已經厭倦了京華的煙雲,唯一難忘的是那個人。「念月榭攜手,露橋聞笛,沉思前事,似夢裡,淚暗滴」,懷念那前塵往事,往事如煙,一切都變了,趕緊走吧,別讓愛人看見我的一行清淚,總之是一肚子的委屈和無奈。

李師師回來又唱給宋徽宗聽了。

李師師手撫錦帕婉轉而歌,當唱到「愁一箭風快,半篙波暖,回頭迢遞便數驛,望人在天北」時,徽宗已經有點小感動,最後唱到「沉思前事,似夢裡,淚暗滴」,言語間似有追悔之意,宋徽宗已經同情心泛濫了。畢竟宋徽宗骨子裡也是個多愁善感的文藝青年。周邦彥的命運在轉瞬之間獲得了戲劇性改變,宋徽宗將其召回並任命為大晟府樂正,從一個地方的稅務局長,一躍成為中央音樂機構的掌門人,人生的喜劇開始拉開大幕,周邦彥從此開始專業創作生活,但人生並不全是喜劇。

周邦彥以一篇流光溢彩的《汴都賦》走上政治舞台,同樣是這篇讚頌了新法的文章,讓他的命運急轉直下。新黨倒台,舊黨上位,周邦彥被看作新黨遭清算貶出京城,從此開始了天涯孤旅的漂泊生活。他先後在安徽廬州、湖北荊州教書,再後來,又在江蘇的溧水縣做過知縣。總之,周邦彥在政治上新黨舊黨都不待見,一生被貶來貶去。


覺得說哪一個古人都會用這一句話,好似他們都活的多不容易一樣。其實,他們都是生活的成功者。

有說他和李師師相好,和宋徽宗是情敵,於皇帝爭風吃醋,他一生怎能一帆風順。但是這只是傳說。

周邦彥是大詞人,用現在的話說,他是著名的作曲家、詞作家。當然,造詣是相當地高。

1.在北宋以蘇軾為代表的詞風在大力開拓詞的表現領域的同時,又往往成為「曲子中縛不住者」,表現出作為文字作品的詞與音樂逐漸分離的趨向。而周邦彥卻是朝另一個方向發展,極端重視詞與音樂的配合,使詞的聲律模式進一步規範化、精密化。在任大晟府(中央音樂院)提舉時,周邦彥以他的音律知識並吸收民間樂工曲師的經驗,搜集和審定了前代與當時流行的八十多種詞調,確定了各詞調中每個字的四聲,連同為仄聲的上、去、入都不容混用,他所作的詞,格律十分嚴謹。

周邦彥的詞雖說在題材和情感內涵方面沒有提供更多的新東西,但在藝術形式、技巧方面都堪稱北宋詞的又一個集大成者,為後人提供了許多經驗。

2.在政治方面,因奉獻《汴都賦》得到賞識,升為太學正(類似學校里的教導主任)步入仕途,在這個位置上幹了五年。五年未被升遷,不知道是什麼原因。但是此間他的作品和造詣已經名滿京城,爭相傳頌。在此期間他是支持王安石等新黨變法的。

3.宋神宗去世,新黨失權,舊黨回朝,周邦彥被排擠出京城,到合肥做教授(學管,老師),然後又到溧陽做知縣,都是小官。

4.宋哲宗繼位,又回到京城,職位也不斷增長,歷任秘書省正字、校書郎、考功員外郎、衛尉、宗正少卿兼議禮局檢討,但也都是七品小官。之後主政地方,任多地知府。

5.到了宋徽宗時期,「提舉大晟府」(掌管中央音樂院,相當於現在藝術團團長)地位達到最高(可見並沒有受到李師師的影響)。但是因為和蔡京不和,流放地方。

6.除了主政地方,周邦彥在京城主要做的也是自己專業方面和自己擅長的工作,政治上並沒有太多突出的成績。即便是在古代,社會的分工也是相對明確的。社會、經濟、文化、軍事、科技等等,各方面都需要有相應的人。而周邦彥屬於專才,倒不必刻意追求一定要在政治上有多大發展。做京官,又能主政地方,已經是相當出色的了,並沒有太多起起伏伏的情況,還是發展的蠻順暢,也卓有成績的。

7.其中詞作方面的造詣是宗師級的,是格律和婉約派的集大成者,已經是足夠優秀的了。


謝謝邀請!

「宦海沉浮」,這個詞真是很形象,在大海里,哪有不沉浮的。翻開歷史,沉沉浮浮的,不止周邦彥,也不止是詞人。

東晉南北朝時的大詩人陶淵明,動蕩於做官與田園之間十餘年,儒家傳統教育,要求男兒立志入世,達濟天下,但「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總是做不了幾天,他便辭官回歸田園。

北宋大文豪蘇東坡,一生坎坷,烏台詩案差一點丟了性命,最後被貶海南。名滿天下的「蘇門四學士」也有相似遭遇。

北宋詞人晏殊官拜宰相,快60歲了,卻因撰寫宋仁宗生母墓誌之事,遭彈劾貶為地方官。他的詞不同於花間派,他也寫愁,但卻是積極的愁、美麗的愁。

周邦彥是北宋和南宋之間詞壇舉足輕重的人,他把宋詞的文學性和音樂性結合的很緊密,只可惜,我們聽不到他的音樂美。他也曾多次被排擠逐出朝廷。

上面列舉的幾位都是在中華文化傳承中擁有不凡歷史地位的人,性格柔和、豁達,人品佳,受老百姓喜愛,但官場深似海,縱使有諸多優點,照樣「淹死」你。他們與官場相看兩都厭,宛若前世的情敵。這可能也是陶淵明多次復歸田園的一個原因吧。蘇東坡是陶淵明的崇拜者,被貶的日子,每日必讀陶詩,他的豁達心境,也有一部分來自於陶淵明的力量。

德國哲學家叔本華曾說過這樣意思的話:「天才不適宜為自己鋪平通往幸福生活的道路……,但總會在後世獲得巨大承認……」。

他們是後世景仰的文學天才,卻總是坎坎坷坷,沉沉浮浮。

也許,這就是天意吧!

(圖片來自手機)


文人墨客往往都有懷才不遇的意識,並且往往看不慣官場蠅營狗苟,但又無能為力。憤憤不平甩袖而去又不能生存,所以就沉沉浮浮度餘生。


周邦彥在今日 沒有蘇軾 黃庭堅這些文人為人所知 但在古代詞史上 地位頗高 清真詞為宋代詞人學習 具體的內容 我接下來會寫到 包括他的生平與文學


謝邀請,文人墨客往往都有懷才不遇的意識,並且往往看不慣官場蠅營狗苟,但又無能為力。憤憤不平甩袖而去又不能生存,所以就沉沉浮浮度餘生。


他趴在李師師床下偷聽皇帝和李師師一夜,還作詩發微博,皇帝能喜歡他?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