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葯企會更加註重消費者真實需求,尤其是在健康管理、疾病康復、養生養老等領域來,構建起較大的產品群,並根據消費者需求提供相應的產品和服務(保健品、家用器械、營養補充劑、醫療信息、健康指導、疾病康復解決方案,養生指導等),而這些產品和服務,都是圍繞消費者疾病構建而成的產品群。

  未來葯企會通過多種平台:自建平台,第三方平台(麥斯康萊第三方醫藥服務平台),醫療機構平台等為消費者提供產品和服務,並和消費者保持暢通的互動。

  未來的葯企不再僅僅關注醫生和藥店,更會關注消費者,通過對某一類活某幾類疾病篩選出消費者目標群體,為之提供專業和系統的產品和服務,並擁有規模較大的忠於葯企品牌的消費者群體。

  多鏈條網狀產業結構是未來醫藥行業價值鏈重組的重要方向,並容易形成行業壁壘。

  現需要明晰的是,未來構建多鏈條網狀產業結構的葯企,不要陷入重資產的陷阱,而是要走輕資產路線,要從製造類企業或流通類企業向平台類企業轉型。

  其實平台經營模式就是把葯企定位從單一的藥品生產營銷向多方位擴展:從關注藥品經營向關注醫生、患者、政府、醫院、社區門診和網上第三方平台轉變。

  現在,國內知名的醫藥管理諮詢公司鼎臣諮詢和具有廣泛銷售資源的中國醫藥人俱樂部聯手,構建第三方醫藥工商服務支持平台----麥斯康萊。麥斯康萊是獨立於醫藥行業之外的,但專業服務醫藥行業各類企業的純粹的第三方醫藥工商服務支持平台。

  也就是從單一的價值鏈,向搭建以患者或者以醫生為核心的價值圈轉變:

以醫生為核心,主要是以醫院為主要銷售渠道的治療性藥品,這類藥品主要依靠醫生開具處方形成銷售,當然,這個醫生可能要分為五大類:公立醫院醫生、民營醫院醫生、門診醫生、社區醫生和藥店坐堂醫。

  針對不同的醫生,葯企提供的產品、服務是不同的,品牌價值也會不同,所以,在葯企制定戰略時,根據服務的醫生不同,要構建不同的經營模式。

  比如醫院醫生,可能更需要的是全球的某類疾病的治療信息,消費者用藥數據,而基層的醫生可能更需要全科教育基礎培訓。

  那麼葯企就可以通過多種渠道,為醫生提供藥品以外的差異化的服務,比如通過政府機構對基層醫生展開相關的培訓服務,比如通過第三方網路平台(麥斯康萊)或者自建網路平台為醫生提供長期的信息、培訓和數據等服務,從而強化醫生對本企業產品和品牌的認知度,增強粘性。

  葯企在為醫生提供更多服務的同時,會需要相關數據、需要研發機構、需要第三方平台(如麥斯康萊)、需要專業培訓機構,甚至需要其他葯企的產品或服務,這樣,葯企其實就開始構建了平台型經營模式,葯企構建平台式經營模式其實是為了為醫生群體提供更多的專業服務,更是為了形成競爭壁壘。

以消費者為核心,主要是很多成熟品種,比如藥店大多數品種是成熟品種,這些成熟品種依靠老的營銷手段比如藥店促銷等,意義已經不大,這就要考慮消費者用藥的真正需求是什麼。

  對消費者來說,發熱感冒的藥品需求是偶發性的,基本上消費者更認準藥品的品牌,而對一些慢性病消費者來說,除了品牌認知外,可能對葯企的專業性程度更會考慮,比如痔瘡患者用藥上會考慮,因為消費者認為馬應龍是痔瘡治療專家,那麼馬應龍可以憑藉消費者對其的專業性認知,構建系列的針對痔瘡護理的產品群,從而滿足更多消費者的實際疾病需求。

  當然,葯企的產品群構建可能自身產出無法滿足,那麼,就通過合作方式,增加新的合作夥伴,就上述馬應龍案例來說,可以與護理產品生產企業合作,開發為痔瘡患者護理更為便捷的產品。

  這樣,面對消費者,葯企也會形成平台型經營模式,但針對消費者的平台型經營模式可能比醫生更為複雜,但市場也會更大。

  在平台型經營模式中,會形成多種新穎的經營模式,筆者史立臣認為平台型經營模式其實是多種經營模式的交匯點,主要是形成網狀的多模式結構,最終強化葯企自身經營模式。

  比如葯企構建起某種疾病的專家形象,就會形成消費者、醫生、合作企業、政府機構、相關協會等多利益群體的價值圈,平衡價值圈諸多點的利益,通過一系列策略滿足諸多點的需求,獲得其為需求支付的價格,就會形成藥企的無與倫比的結構性競爭格局。

  所以說,葯企平台式經營模式在未來肯定是葯企新經營模式的基礎,脫離這個基礎的所謂新經營模式,都是虛妄無果的。

  本文節選自史立臣新書《醫藥新營銷》(暫定),新書即將發售,敬請期待。關注「鼎臣諮詢」了解更多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