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堯在位7年,有一種叫鸞鶻的吉祥鳥,年年飛到都邑棲息生活。由於鸞鶻的到來,嚇得麒麟跑到大澤的草叢中不敢出來,鴟梟逃到荒無人煙的森林中,從此,人們過上了安居樂業的生活。後來,不知為什麼,鸞鶻不再飛來了,為害百姓的兇禽猛獸又出現在都邑,到處撗行無忌。人們感到很恐懼。當時有個折支國,聽到堯民十分崇敬鸞鶻鳥,但鸞鶻鳥又不知飛到哪裡去了,就主動獻來一種叫"重明"的鸞鳥。這種鳥每一隻眼內都有兩個瞳孔,所以又叫"重睛"。"重明"的體形很像公雞,嗚叫的聲音又很像鳳凰,人們都認為它是一種吉祥鳥。剛獻來的時候,羽毛已經全部脫落,但它用肉翮照樣飛翔。"重明"十分兇猛,能夠追上猛虎,並勇敢地進行搏鬥,老虎也常常成為"重明"的美味佳餚。自從有了"重明",兇禽猛獸再也不敢禍害百姓了。老百姓十分崇敬"重明",對它愛護有加,每天用美玉磨成細粉作飼料餵養。"重明"有時每年飛來幾次,但有時幾年也不飛來,為了吸引"重明"經常飛來為民除害辟邪,廣大的黎民百姓家都把門戶打掃的乾乾淨淨,為它準備停落棲息的場所。

但是,有很多年,"重明"又不來了,百姓們十分焦慮,於是,大家都動腦筋想辦法吸引"重明"。有人鑄金鳥,有人刻木雞,都放到窗臺上。說來還真靈,兇禽猛獸和妖魔鬼怪見到這些木雞金鳥,以為是"重明"又飛回來了,而是嚇得逃往了遠方。於是,黎民百姓就在妖魔鬼怪集中出來作惡的新年期間,在窗戶上普遍懸掛上栩栩如生的金鳥木雞。

時間一長,逐漸演變成了一種民俗,每年正月初一,家家戶戶或刻或畫金鳥木雞貼掛在窗戶上。到隋唐時代,剪紙雄雞代替了古代的金鳥木雞,貼在窗上,這就是後來的窗花了。

隨著時代的發展,原來的金鳥木雞,逐漸演變成了花鳥蟲草、人物故事等,使窗花的內容越來越豐富。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