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編《明史》中,按大致歷史事件順序來說,沒有太大問題,同樣的文筆也不錯。但細節上就經不起考究了,特別是晚明。

與晚明相關的:

明朝官方的《明實錄》,原本有正、副、大、小四套,但在《四庫全書》修成後,統一焚毀。現在流傳的為兩種,一是修《明史》時,明史館重新抄錄,為館本;另一種,個人私自抄錄的。

《三朝遼事實錄》,王在晉收錄的關於遼事奏摺,從萬曆到天啟年間。清乾隆時被禁。

《兩朝從信錄》,抄錄的是從泰昌元年到天啟七年的朝廷邸報,清乾隆時被禁。

以上三種來說,《明實錄》是由大臣根據奏摺簡練後而成,而《三朝》就詳細得多。很多在《明熹宗實錄》上記載的內容,在《三朝》中能看到更詳細的內容。由於《三朝遼事實錄》記載了很多後金之友袁崇煥的不利記錄,被袁吹子們稱為「偽史」。

《明季北略》《明季南略》,計六奇著,因記載的傳聞不少,其中也有不實之處,清初被禁。

《國榷》,談遷著。據吳晗評價,因當時未刊行,躲過了禁毀。

可以看到,滿清文字獄下,關於明史特別是晚明,基本上是一塌糊塗,由《明史》一家獨大!由於現在網路的興起,這些資料也相對容易查找到。這些記載的內容,在細節上與《明史》很不相同。


可以說,《明朝那些事兒》沒有出來之前,我們在學校學的歷史,對明朝的認識很淺。我那個時候看得電視劇拍出來的明朝很亂,記憶最深刻的就是魏忠賢了。獨攬大權。

等到自己畢業,離開學校。然後看到關於明朝的一些論據。於是很好奇的去做了一些簡單瞭解。

第一,發現明朝的政治結構比較成熟穩定,史書上說皇帝昏庸無能,下面的政治大員能把國家有序治理。可以說那個時期,心經開始有了民主的萌芽了。

第二,發現明朝時期,就有火器了。而不是清朝流行的長槍。也開始知道原來清朝屬於少數民族統治中華大地的時期,而明朝是漢族的最後一個朝代。

第三,在清朝時期,清朝不重用漢臣。說明清朝一直在防著漢族。不過清受到漢族認可,還是 因為其認同漢文化。所以大家也就沒有不接受的心思。

那麼為什麼有人說明史糟篡改,有幾個疑點,一是修史時間太長,時間太長,易生疑慮。

二是清朝起初是很受漢族抵制的。為了證明自己屬於正統,屬於天命所歸。不抹黑前朝,褒揚今朝。怎麼讓人認可它的正統。所以很有必要抹黑前朝。

三是如果明朝真那麼不堪,為什麼還能得到那麼多人的追隨?而不像清朝一捯,萬人推的場景?

就憑人們對明朝的評價,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就可以窺見一二了。


現存的明朝歷史基本上都是蠻夷負責寫的,可信度基本為零。試問哪個朝代沒清官沒貪官?即使是現在強大的中國不也一樣?明朝滅亡在當時有很多因素,先說說最主要的吧,第一,集團利益,黨派與司禮監的爭鬥,由財政開始發展到朝內的爭權奪勢;第二,天災,有的地方澇災有的地方旱災導致百姓顆粒無收,最後被有心人利用;第三,人禍,白蓮教一直是朝廷欲剷除的一塊疙瘩,邊患,蠻夷一直對明朝邊關重鎮掠奪物資,蠻夷實行的是日本侵略中國所實行的三光政策:殺光,搶光,燒光;第四,貪官,由於山高皇帝遠,地方官成了土皇帝,對少數民族隨意宰割;第五,漢奸。其它的就不說了,只想說上面導致明朝滅亡的在現在強大的中國也有,滅亡只是因為那時壞境不一樣,冷兵器時代,通訊不發達??


這個可以從一個點來看待一下《明史》,那就是明朝的遺民這個點來看一下明史的修撰過程和影響,繼而來看看明史究竟有沒有遭到篡改。

明朝的遺民是那些呢?可以做一個解釋,明朝滅亡之後,面對國讎家恨,以及民族鬥爭的情感上講,一大批士人不願意作為清朝的臣子,選擇隱居或者出家為僧道,這裡面比較有名的當屬王夫之和徐枋。清朝在入關的第二年就宣佈要修《明史》,這實際上傳遞清朝的信號——修史書實際上只有在前朝滅亡的情況下,才會進行的政治行為,而清朝在此時修訂史書,無疑表明明朝氣數已盡,而清朝則是天命所歸。康熙十八年,清朝開始增加博學鴻儒的科舉制度,當時天下的遺民,除顧炎武、黃宗羲等人拒不接受薦舉外,其他如朱彝尊、汪琬、毛奇齡、施潤章等都應選錄取,入翰林院纂修《明史》。實際上明史的完成得到很多遺民的幫助。

讀者可以看一個例子,這個遺民叫做萬斯同,他受業於浙東著名史學家黃宗羲,黃宗羲也是以明朝的遺民自居,萬斯同受到老師黃宗羲的很大影響,在清朝修定《明史》。當時《明史》總裁官徐元文推薦他進入史館,以翰林院纂修官的身份來修訂,他本來不想去。但是後來他的父親和老師囑託他去修訂明史,他才以布衣百姓的身份去修《明史》,但是修史書的過程不拿錢,也不會簽上自己的名字。後來《明史》的總裁官相繼由張玉書、陳廷敬、王鴻緒擔任,但是萬斯同都參與了《明史》的編撰。黃雲眉曾經說過他,稱他:

不居《明史》纂修之名,隱操總裁之柄

實際上,明朝的滅亡在當時的遺民心裡十分痛苦的,所以明朝的遺民在參與編寫《明史》的對於明朝的政治制度,君臣人物有著很深層次的反思,對於君主在位的時候的狀態,人物行為,大臣的行為,國家的廠衛特務制度等等都有很深刻的反省,所以《明史》才會看到很多很多東西。

從這一點來說《明史》遭到了很大的篡改實際上不可能,但是遺民們藉助《明史》的口說出了他們對於明朝種種不好行為的批判倒是真的。


歷代都是後朝修前朝的史,修史的人以自己的好惡而改,也會因當時的統治者脅迫下而改。不畏強權,堅持實事求是的史官在太史公之後再沒有來者。修明史已經是滿清入主中原了,為了統治的需要,會編造如明朝如何不得人心,自己纔是老天派來的云云,後來的四庫全書更是美化統治者的產物。看明史應該兼看歷代皇帝實錄,這些是記載皇帝日常起居辦公的記錄,雖然也不是太客觀,但總比異族歪曲的歷史要好的多。異族統治者以落後民族征服先進民族,必然會毀滅篡改前代歷史,以達到心裡的平衡和統治的需要。


篡改是必然的。現代就有樣,黨史還說是林彪與毛在井岡山會師呢


滿清大興文字獄毀掉大量文史典籍~又修四庫全書銷毀大量原版絕版書籍~最終目的就是篡改歷史~控制思想~閉關鎖國~毀滅文化~屠殺漢人嫁禍張獻忠和明末起義軍~這些都是不需要辯論的事情~少數民族要穩定統治三百年~這些都是必須的手段~站在少數民族統治者那個角度來看~也沒有更好的辦法~這些手段儘管很不光彩卻十分有效~如果是主體民族統治就有很多更溫和更和平的辦法~


歷史都是勝利者寫的,明史被篡改當然有可能。


經過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文字獄.對後金不利的明史早修改篡改的面目全非.留下的都是對後金有利有用的歷史.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