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xabay.com

前言:

丹·艾瑞里( Dan Ariely )是美國杜克大學心理和行爲經濟學教授,今日頭條科學創作者。全球暢銷書《怪誕行爲學》即出自艾瑞里之手,這本書是許多中國讀者的行爲經濟學啓蒙讀物。

艾瑞里在高中時曾因一次意外,全身 70% 的皮膚面積三度燒傷,在幾年痛苦的治療中,他開始觀察人的行爲並且對心理學進行深入研究。這樣的經歷最終讓他成爲了行爲經濟學領域傑出的學者。在下面的演講中,他分享了行爲經濟學如何讓生活更美好。

講者 | 丹·艾瑞里( Dan Ariely )

  

大家好 (dà jiā hǎo)。(掌聲)這是我唯二知道的中文詞語,另一個是啤酒 (pí jiǔ)。(笑聲)

今天,我想談談如何利用社會科學、行爲經濟學去“設計”、改善我們周圍的世界。先來看一個圖表,是關於新年誓願的。

現場有多少人立了新年願望?我不會問你們,有多少人已經違反了立下的誓願。因爲,我,已經違反了。(笑聲)新年誓願就是這樣,一年年地被立下,卻一年年地被打破。這告訴我們,雖然我們知道如何行事,但並不能保證一定會在行爲層面上有什麼改變。在“我們想做的事”和“我們實際做的事”之間,是存在分歧的。問題就是,我們怎麼樣縮小這個分歧,更好地朝着我們理想的目標去行動。

讓我們來看幾個例子。

不開玩笑,

不顯示數字的秤比正常秤更有助於減肥

先從減肥談起,我們想幫助大家開啓減肥之路,改善健康狀況,有很多方法。但有一些事情是我們需要考慮的:因爲減肥是需要一週七天每一天都在行動的,不能一週只持續5天,而且需要從早晨就開始,而不能從午飯開始。那怎麼辦呢?我們想到,在洗手間裏放一個體重計。

說到放在洗手間的體重計,我們能想到3件事情。第一件事,是每天早上量一次體重,這特別好。因爲通過這樣的“小儀式”,你會提醒自己,要保持健康,然後你可能會少吃點早餐。如果在晚上的話,你就去睡覺了,第二天醒過來會忘記了減肥這個事情。

我們知道的第二件事是,體重經常上下波動。影響它上下波動的因素有很多,比如飯量、比如去廁所的時間,這就會引發“體重秤厭惡” 。如果你的體重實際沒有改變,但體重計上的數字卻一會兒高,一會兒低 ,當你看到體重上升,就覺得很悲慘,看到體重下降,就會稍微開心一點。但平均來看,這不是特別好的消息。

最後一件事兒,就是體重計上的數字常令人感到困惑。人們對自己說,“我已經節食2天了,我的體重應該降了吧”。但當然,我們的身體並不會那麼快地做出反應,它需要一定的時間,比如8天或者兩週纔會有變化。結果就是,人們覺得減重不太順利。

現在有三個要點:最好早晨起來測體重;測量結果的波動令人困惑;體重的變化速度太慢,使人失去動力。怎麼解決這些問題呢?

最後我們決定設計一個沒有數字顯示的稱。如果站上稱是個好事,那我們就鼓勵人們站上去。當人們站上去後,我們會說,做得真棒,恭喜你。我們也會給用戶提供反饋,但我們設計了一個五分制的反饋機制。它會告訴你:恭喜你,(體重)保持不變,或(下降)的趨勢稍微差點,或差挺多,或稍微好點,或特別好。

另外,當他們稱重的時候,需要使用app,我們也會(在app上)給他們其他建議:走會兒路、多喝點水等。

我們測試了這個稱的使用情況,發現在對照組,被試者拿到了普通的稱,平均每個月每個人增重0.3%。連續5個月。實驗持續了5個月。

另外一組人,使用了沒有顯示體重的新型稱。首先,70%的參與者表示,他們改善了健康相關的決策,79%的人每週站在稱上的次數超過6次。在五個月裏,他們平均每個月體重降低0.6%。

這款體重計非常成功。這意味着,我們可以將普通日常的物件,比如一個稱,通過社會科學的方法,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將其設計得與我們的日常決策更相容,以幫助我們取得更好的結果。

除了設計體重計,還可以將這些知識用在設計血壓計,或者血糖測量計等其他設備。

保險公司爲什麼從來沒發生過

顧客主動退錢的事?

第二個是關於信任和保險的例子。首先我想說的是,信任是很重要的。你可以想一下,哪些人是你信任的人,哪些是你不信任的。在信任度高的國家,GDP 更高。我們信任的公司,盈利能力更強。

那如果信任被打破呢?信任經常在保險業被打破。以財產保險爲例,作爲客戶,需要一直付錢給保險公司,當有一天,一些糟糕的事情發生了,客戶會希望保險公司賠錢,但保險公司不想賠償。因爲知道這一點,客戶就會誇大保險索賠,比如聲稱丟了更大的電視,或者更貴的珠寶,就是爲了誇大受損害的程度。公司知道顧客會誇大索賠,他們會讓程序和條款都更加複雜,甚至拒絕賠償。矛盾存在於顧客和保險公司之間,這個系統本身就建立在利益衝突和不信任之上。

因此我們試圖嘗試改變這個體系。我們創立了一個小公司叫Lemonade,來試着“修復”信任問題。於是,我們決定把雙方合作變成三方合作,引入公益組織。你們加入Lemonade 的同時,也加入了一個你認可的公益組織。

舉個例子,假設有個“世界之愛基金”,是一個非常棒的組織,幫助保護環境。當你給Lemonade 交錢的時候,Lemonade 拿走固定額度的錢。這些錢是賠償的錢,如果年底資金池裏有餘錢的話,這些錢會直接捐給公益組織。在這個體系裏,你知道Lemonade無論是承擔賠償還是拒絕,它都不會多賺錢,它是中立的。如果你還誇大損失,還作弊,那你騙的是誰呢?你騙的是你喜歡的這個公益組織。這完全是不一樣的系統,它消除了利益衝突,創造了信任。

接着,我們在紐約做了這個實驗。開始後的兩星期,我們收到了一封非常有趣的郵件。寫信人說,“我給我的公寓買了你們的保險,之前我告訴你們,有人偷了我的電腦,你們賠償給我損失了。但現在我找到了,其實沒人偷我的電腦。我應該怎麼把錢還給你們?”那天我給我所有在大保險公司工作的朋友打電話,我請教他們,當顧客要退錢的時候,一般保險公司的流程是怎麼樣的。但他們說沒有這樣的流程,因爲從來沒有發生過顧客退錢這種事。

所以,好消息是當你創造一個能夠創造信任、確保信任的系統,人們會努力不辜負這個預期,每個人都會從中獲益。

接下來,我告訴大家一個增加信任感的小技巧。

我們做個小實驗,在這個實驗裏,我是一個服務員,來到了一個四人桌前。我先問第一個顧客,你需要什麼?顧客說,我想點魚。我對他們說,今天的魚不太好,建議點雞肉,因爲雞肉便宜而且也更好吃。記住,我是服務員,我要賺小費,小費是顧客消費額的 15%。如果他們點的更便宜,我就賺的更少。然後我們來計算,第二、三、四個人是否會接受我的提議。這是第一個實驗。

在第二個實驗裏,我走到第一個人面前,問他們想要點什麼。他們說想要點魚,我就說今天魚不好,可以點龍蝦,它只貴三倍,但非常好吃。他們會接受這個建議嗎?肯定不太樂意。

第一個服務員和第二個服務員的差別在哪兒呢?第一個服務員,會爲顧客的利益着想,願意損失自己的利益。第二個服務員,可能確實給了你很棒的建議,可能龍蝦真的非常好吃。但你很難知道,到底他們是爲了顧客,還是爲了自己。

一個創造信任的示意,就是向別人展示,我們關心他們,甚至會爲了他們犧牲我們自己的一些效益。

你明知道自己需要存錢,

但爲什麼總是剋制不住消費慾?

我要分享的第三個例子,是我們嘗試着幫助窮人們存錢的實驗。

這些窮人們住在肯尼亞的一個叫 Kibera 的貧民窟,他們每週的生活費用大概是10美元。我們希望他們能夠存錢以備不時之需。

幫助大衆存錢的標準方式,是教育他們存錢的好處,告訴他們:存錢很重要。但實踐證明,教育大家存錢,花錢在所謂的“金融素養教育”上,並不管用。在美國,在“金融素養教育”上的花費每年大約是七八百萬美元。但結果令人悲傷,他們的財務狀況並無太大改善,這已經算較好的結果,因爲這是人們剛學習完之後的狀況,隨着時間的推移,狀況更是每況愈下。最後改善只有0.1%。

因此,我們決定採用不一樣的方法。我們跟 M-PESA 公司合作。M-PESA 是肯尼亞的支付公司。我們創造了一個系統,民衆們可以非常輕鬆地通過發短信的方式,把錢存到他們的儲蓄帳戶。

爲了激勵用戶,我們做了很多嘗試。比如,我們給用戶發短信,作爲提醒;我們給他們發來自孩子的提醒;我們還直接給他們10%、20%的獎金;有一些人則拿到了特製的、刻有數字的金幣,我們讓他們把金幣放在自家屋裏收好。每週如果他們沒存錢,就用小刀在硬幣上橫着刮一下,如果存了就豎着刮一下。

很多人猜,最後可能是拿到20%獎金的人存的錢最多。但實驗結果是用金幣的用戶存錢最多。這是爲什麼呢?

特製金幣

這個特製金幣,是我在索韋特(Soweto)時想到的。索韋特是南非的貧民窟。在那裏,我看到一個賣“葬禮保險”的地方。

圖上就是一個南非的葬禮照片,看起來很像是過節,當地人在葬禮上要花很多錢。當時,我看到一個父親走進來,買了一個一週的葬禮保險,這個意味着,如果他在未來7天突然死亡的話,這個保險會支付葬禮費用。他拿到保險文書,遞給他的兒子,特別有儀式感。

當時我問自己,爲什麼要像過節一樣,有這麼一個小儀式?因爲在那樣貧窮的情況下,這個父親付錢買了保險,意味着帶回家的錢會更少,今晚餐桌的食物會更少,而這個行爲是在說,錢並不是更少了,只是以另一種形式存在。

我們的金幣也是在做一樣的事情,它在告訴家人們,雖然桌上的食物少了,但是存的錢是爲了家族的利益。普適的原則是,錢、存款、保險具有了“可見性”。存錢是不可見的,花銷是可見的,這種不對稱讓存錢變得很難,也讓花錢充滿誘惑。

這些重要的經驗,像利益衝突、可見性,也可以運用於其他的金融服務。

公司提供的咖啡質量越高,股市表現越好?

最後我想分享的例子,是關於職場激勵的。

在這個項目中,我收集了從2006到2017,公司如何對待員工的相關數據,得到了80個指標。這些指標包括咖啡的質量、男女薪資的平等、辦公傢俱的舒適度等等。 如果我們用這些指標,而不是傳統的公司財政信息,來決定投資哪個股票,會怎麼樣?

在2006年,當我得到第一組數據時,我選擇其中一個指標,比如咖啡的質量,從最差的到最好的排列這些公司,然後買下在咖啡質量方面對員工最好的公司的股票。一直持有他們的股票,從2006年到2017年,我會得到新的數據。比如有新的公司提供了質量更好的咖啡,也可能有其他公司的排名下降了。我持續記錄這些數據。除了咖啡質量之外,其他的指標也以同樣的方式分開記錄。

在這個圖表上,每一條黑線都是一個指標,比如咖啡質量、男女工資平等等。它告訴你,如果你在2006年花1美金買,在2017年底會發生什麼。橙色的線是S&P500標普指數,是美國股市的基本指數。你能看到的是幾乎每個策略,都比S&P500標普指數高。這意味着我只要看他們對員工好不好,不需要看公司的收益,看季度、年度財務報告,就能在投資上跑贏S&P500標普指數。同樣的事情也在發生,那些指標得分低的公司,真實表現也比S&P500標普指數差。

哪些指標可以預測公司在股市的積極表現呢?

這個清單裏,白色的是好的預測指標,劃掉的是影響不大的指標。我們可以把有效的指標都挑出來,合在一起,做一個投資組合。如果在2006年,我們有一美元,投資到美國的股票市場,Russell 1000指數,它就跟S&P500標普指數差不多,只是有更多的公司在裏面。在2018年,我們會得到3美元。如果投資在那些對員工更好的公司呢?我們會得到8美元。

對員工更好的公司,通常在股票市場上的表現得更好。仔細想想,這並不是一個很令人吃驚的事兒。每個公司增長的引擎是什麼?是人力資源,是人的力量。所以我們要有這樣的意識:對員工更好的公司,經濟表現也更好。

我們總會有一個行爲模型,對待員工,像是對待迷宮中的老鼠。這個模型假設人們是不喜歡工作的,我們需要用金錢激勵員工去做他們喜歡的事情。

實際上,在“幹最少的活不至於被炒”到“花最多的精力做真正熱愛的工作”之間,存在着巨大的缺口。這個缺口,也叫“積極投入的意願”,存在於“爲了不被炒而必須乾的活”和“當我們真的爲工作興奮而可以做到的極致”之間。 讓員工努力實現巨大潛力,意味着我們必須善待員工。當我們善待員工時,他們同樣會善待公司,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綜上,我給大家展示了4個例子:如何用社會科學的方法去看待日常物件、保險、儲蓄和職場激勵。

人類是了不起的生物,我們有很多了不起的地方,也有很多不理智的地方。但如果我們要設計一個世界,能夠讓人的潛力最大化地發揮,我們就必須要考慮到人類不理智的一面。

在過去200年間,我們正在逐漸接近超人的狀態:我們能飛翔,能在寒冷環境生存,發明的空調幫助我們在炎熱氣候生存……我們以前無法做到的很多事情,現在都通過科技實現了。那我們的思想呢,這正是社會科學可以發揮作用的地方。這些科學用於思想,我們就可以做到更好,真正實現人類的無限潛能。

謝謝大家。

本文首發於《海綿演講》,《知識分子》獲授權轉載。

製版編輯 | 皮皮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