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贏得不必喜!輸的不必喪。怛羅斯之戰—是盛唐和阿拉伯帝國的一次直接衝突,從各方面流傳下的史料以及遺址來看,大唐在這場戰役之中敗北!這是毫無疑問的。這場戰役很有代表意義,算是盛唐少有的敗仗。


怛羅斯之戰,殺敵8萬自損5千,大唐帝國真的是慘敗麼?


公元751年,玄宗天寶十年,唐朝國力經過幾十年的休養生息,在玄宗皇帝時期達到了頂峯,這時,來自阿拉伯半島的阿拔斯王朝(即黑衣大食)的疆域也向東方獲得了極大的擴張,在包含昭武九姓國、大小勃律、吐火羅在內的西域諸國。

戰事一起因:薛仁貴徵西失敗後,吐蕃休養生息了十幾年。在小勃律地區儼然是個小霸主了。玄宗命高仙芝率一萬精銳騎兵收拾這個鄰居,唐軍從邊疆安西(酒泉)出發,前往勃律(克什米爾地區),足足爬山涉水一個多月纔到了。高仙芝吸取了薛仁貴的失敗經驗,雖然也是仰攻。可是他選的騎兵都是從唐邊防守衛軍挑出來的,屬於“本地人”很快唐軍就擊敗了吐蕃,西域重現大唐榮光,許多藩屬國再次抱緊盛唐大腿,這就引出了阿拉伯帝國和大唐的矛盾。唐帝國和黑衣大食相遇,並爆發了怛羅斯戰役(今哈薩克斯坦江布爾城附近)。


怛羅斯之戰,殺敵8萬自損5千,大唐帝國真的是慘敗麼?


中世紀歐洲穆斯林文化盛行,在極度狂熱的文化中,阿拉伯帝國發展的極爲迅速,由於地域位於三塊大陸之間,阿拉伯帝國和誰都不對付。尤其是東方的唐軍。高仙芝在西域的兩年多征服了不少的小國,有個叫做石國的太子向阿拉伯帝國求救,高仙芝決定先下手,繼續挑選了一萬精銳騎兵,主動出擊阿拉伯的怛羅斯。

不得不說高仙芝在我的心目中絕對是大唐前五戰將!有他在安史之亂絕對沒這麼大影響,確實他也在西域太順了。面對20萬的阿拉伯大軍,高將軍視若無物。將戰隊分成兩個部分,自己率領60%的人馬,副將李嗣業40%。成左右合圍之勢向阿拉伯聯軍靠攏。按說這麼少的人是形不成包圍圈的。可是大唐的強弓硬弩組成一道道密集的火力網(可以想象一下現代化戰役)成功壓制住阿拉伯人。怛羅斯的地勢也很有意思,它是在山中腰的位置,並不是山頂。高仙芝和李嗣業從中部和左邊圍上去,同時高將軍讓鐵勒人(遊牧部落,大唐盟友)從右邊。阿拉伯人往後退不了,因爲怛羅斯後面是大山,要是給唐軍逼上去也是死路一條,只能和唐軍硬拼!


怛羅斯之戰,殺敵8萬自損5千,大唐帝國真的是慘敗麼?


在半山腰的阿拉伯人數雖然比唐軍多10倍,可是一點用也沒有。高仙芝用強弩弓壓陣,派遣200人爲一隊的騎兵聯隊上去循環收割人頭。按照這樣打法不出3天阿拉伯人肯定失敗。沒想到啊!右路鐵勒人突然反叛,並且阿拉伯人早就在怛羅斯後方呼羅珊屯了大批士兵。本來高仙芝是三路包圍,現在變成阿拉伯人三路包圍他!失敗也是在所難免的,軍心已經泄了。

高仙芝2萬多人最後只剩3000多人不到5000回到安西,老高本以爲會和薛仁貴一樣貶爲平民。不過李隆基沒這樣辦,繼續讓高仙芝帶兵駐守在西域一帶。阿拉伯人也死傷8萬多,算是慘勝。此戰唐軍失敗的主要原因算是阿拉伯人有心算無心。先是祕密策反了鐵勒部落,又在呼羅珊吞兵幾個月,就是爲了等着唐軍來。真是煞費苦心啊!

結果就是大唐暫時無法染指西域,很多藩屬國轉投黑衣大食,算是讓中東的發展加快一個檔次。有史學家認爲此時黑衣大食帝國忙於自身平亂,對保住西域佔領區已經心滿意足,並沒有進一步向東擴張。


怛羅斯之戰,殺敵8萬自損5千,大唐帝國真的是慘敗麼?


法國歷史學家勒內·格魯塞曾指出,在與阿拉伯人交鋒的怛羅斯戰敗以後,唐帝國經營西域並未沒有收到這次戰役的影響,如果大唐帝國沒有發生內亂的話,唐朝在此戰所遭受到的災難是有可能會得到恢復的。然而隨後爆發的安史之亂等內戰卻使唐朝永遠的失去了這個機會。安史之亂讓盛唐不如忘昔的盛名和實力。所以,應該是處於在唐朝由盛轉衰的當口,爆發了怛羅斯之戰,而不是怛羅斯之戰,促使唐朝由盛轉衰。算是雙方互有勝負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