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經濟參考報》報道,2019年開年以來,雖然全國有近20城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政策微調,但受2月春節因素影響,房地產企業單月業績仍然大面積下滑。

萬科、保利、碧桂園、融創中國等百強房企2月單月的整體銷售規模較1月環比下降22.9%。此外,按照可比口徑統計,2月百強銷售額同比下滑11%左右。而徐州、淮安等城市成交明顯遇冷,成交量同比皆腰斬。

根據易居研究院《2019年2月40城土地市場報告》顯示,2月份40個典型城市土地出讓金收入爲1378.5億元,環比下降36.6%,同比下降27.5%。易居研究院研究員王若辰表示,2018年下半年以來全國土地流拍現象增多,部分熱點城市的土地市場呈現了明顯的降溫態勢。進入2019年,土地出讓金連續兩個月環比下降,而目前政策與經濟環境並未發生大變化,預計未來會持續這一下降趨勢。特別是三線城市,進入2019年後重新開啓量價齊跌模式,該類城市房地產市場已經處於板塊輪動上漲結束開始調整的階段,預計未來地價將持續調整。

儘管徐州、淮安等城市成交明顯遇冷,號稱腰斬,但有其特定情況,徐州、淮安是典型意義上的返鄉置業城市。今年與往年相比,有所不同的是,被寄予厚望的返鄉置業沒有火起來,所以出現成交腰斬的情況。當然,三四線城市甚至城鎮的市場表現也不容樂觀。不過,究其原因,這在某種程度上印證着城市化進程在深度、速度和方向上不斷被強化,返鄉者的在家鄉置業的意願不再強烈,迴歸城市生活工作更加堅定。因此,我們仍然有理由有底氣相信,這不過是每年年初特殊月份裏的正常現象。其中也會有百強房企在春節期間推貨量策略上進行縮減,兩成的比例也在可接受範圍內。

至於土地市場的表現,不同的統計口徑,報出來的料以及給後市所帶來的預期就會完全不同。比如這是從城市的維度計算的,而春節後這段時間從房企爆出來的新聞則是,拿地依然停不了手,土地儲備絲毫沒有減量減速的跡象。現在,還沒到需要政策“出手”的時候。大品牌房企仍然看好一二線城市,三四線開啓量價齊跌模式似乎“合情合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