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黃在鄉下是一種非常常見中藥,常生長於路邊、荒地、山坡等地。秋季採挖,除去蘆頭、鬚根及泥沙,鮮用或炮製後用。分為生地黃和熟地黃。

生地黃性味甘、苦,寒,歸心、肝、腎三經,功能清熱涼血,滋陰生津;用於治療溫熱病熱入營血,血熱妄行導致出血及內熱消渴津傷等證。

熟地黃性味甘,微溫,歸肝、腎二經,功專補血,滋陰;多用於治療肝腎陰虛,內熱消渴,血虛萎黃等證。

地黃含有鐵、鋅、錳、鉻等20多種元素成分及甘露醇、梓醇、地黃素、生物鹼等。動物藥理研究結果表明,兔皮下注射地黃醇浸膏溶液或注射地黃素,可降血糖,地黃降血糖的主要成分是地黃素。

下面給大家分享兩個地黃的葯膳,所謂葯補不如食補。

1.生地黃粥

材料:生地黃(鮮地黃加倍) 15g,白米 1杯,水 8-10杯

做法:生地黃切片,稍微沖凈,放入鍋中,加入二至三杯水,小火煎煮約二十分鐘,以紗布過濾取汁備用。白米洗凈入鍋,將剩下的水倒進去,浸泡約三十分鐘。倒入濾出的葯汁,攪拌一下,以大火煮滾。轉小火,蓋上鍋蓋,慢熬成粥。

具有滋陰清熱的功效,用於陰虛火旺,口舌生瘡,牙齦出血等。

2.熟地黃粥

將熟地30克,用紗布包紮,加水300毫升,放入沙鍋內浸泡片刻,用文火先煮,經過數次沸騰後,見葯汁呈棕黃色、葯香撲鼻時,漸轉為慢火。成微波形的沸騰時,放入粳米40克烹煮;待米仁開花、形成粥糜、呈稀薄粥時,去掉熟地即可食用。

用於血虛引起的面色黃黯,骨蒸潮熱,不自覺地出虛汗,腰膝痠痛,身怠無力非常有效。

3.三才燉雞湯:

熟地黃30克,人蔘10克,天門冬20克,大棗10克,生薑2克,母雞500克,食鹽、味精各2克,蔥段、薑片各5克,將上述藥物洗凈後一同放入雞腹中,加水燉煮,直至肉爛即可。佐餐食用。地黃和雞肉一起喫,可以有溫補的作用。

對於氣虛不足的情況有調理的作用,而且也可以有增強體質的作用。

瞭解更多健康知識請關注


您好!感謝您的提問!

地黃是什麼?

地黃,因其地下塊根為黃白色而得名地黃,其根部為傳統中藥之一。在藥材上分為鮮地黃、乾地黃與熟地黃,其藥性和功效有著較大的差異,按照《中華本草》功效分類:鮮地黃為清熱涼血葯,熟地黃則為補益葯。

地黃藥理作用

降血糖、止血、抗瀰漫性血管內凝血、抗凝血酶作用、抗炎免疫和抗肝損害等作用。

宜忌人羣

陰虛發熱、口乾渴、陰傷便祕、腎陰不足、虛火上火之咽喉幹痛、濕疹、神經性皮炎以及婦女月經不調、血崩、胎動不安等病症患者適宜食用;脾虛腹瀉、胃虛食少者不適宜食用。

但是!所有的補品、飲品都不能完全治癒糖尿病,只能起到輔助作用,還是正兒八經的認真對待糖尿病,每天嚴格控制飲食及運動,聽醫生的選擇合適自己的降糖葯喫。

謝謝,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地黃為玄參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地黃Rehmannia glutinosa Libibosch.的新鮮或乾燥塊根,始載於《神農本草經》,具有滋陰清熱、補血止血等功效,臨牀應用極廣,中醫常取其滋陰清熱之效用於糖尿病的治療。一般認為,生地黃(簡稱生地)甘寒,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之功;熟地黃(簡稱熟地)甘溫,有滋陰補血,益精填髓之效。在古今糖尿病防治的中醫處方中,生地黃與熟地黃均有入葯,且比例相當。為了弄清生地與熟地究竟哪個用於糖尿病治療更為合理,實驗以此前複製成功的陰虛血瘀型糖尿病小鼠模型[1]為平臺,對二者的降糖降脂作用進行了比較研究,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 生地與熟地樣品,從市場上購得生地黃,經鑒定系玄參科植物地黃的乾燥塊根。洗凈,悶潤,切厚片,乾燥得生地。取上述生地,按每100g生地藥材加40g黃酒拌勻,裝入高壓鍋中隔水燉至黃酒被吸盡,烏黑色光澤,味轉甜,取出,曬至外皮粘液稍幹時,切厚片,乾燥即得熟地。將生地與熟地分別打成細粉,臨用時用蒸餾水分別配製成同樣濃度(含生藥量)的混懸液備用。養陰降糖片,正大青春寶葯業有限公司產品,批號20120206。所有藥物的給藥劑量以g(生葯)/kg(體重)計。   1.2 動物,ICR小鼠,清潔級,20 2g,全部♂,由浙江省醫學科學院實驗動物中心提供。合格證號:SCXK(浙動)2008-0033。 實驗動物使用許可證號:SYXK(浙)2008-0112。   1.3 試劑,四氧嘧啶,Sigma公司產品;葡萄糖試劑盒、膽固醇試劑盒、甘油三酯試劑盒、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試劑盒、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試劑盒,均為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產品,上述試劑盒均在有效期內使用。高脂飼料委託浙江省實驗動物中心加工,其中含基礎飼料 65%;蔗糖5%;蛋黃粉10%;豬油10%;全脂奶粉10%。   1.4 儀器,HITACHI-702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日本產品。   1.5 方法   1.5.1 糖尿病小鼠模型製備[1]:取90隻健康ICR小鼠,隨機分出10隻為正常組動物。其餘小鼠先用高糖高脂飼料餵養1個月,於第31天禁食不禁水16h後,尾靜脈注射新鮮配製的濃度為2%四氧嘧啶生理鹽水溶液,劑量為50mg/kg 。正常對照組小鼠在禁食16h後於尾靜脈注射相應體積的生理鹽水。上述小鼠經過72h的自由飲食後,於尾靜脈取血測定血糖與膽固醇,選擇血糖值大於16.0mmol/l、膽固醇大於正常1.5倍的小鼠作為陰虛血瘀型糖尿病小鼠。   1.5.2 動物分組與給葯: 取60隻造模成功的小鼠按血糖值分層隨機分為6組,每組10隻:模型組,陽性葯對照組(養陰降糖片10/g),生地和熟地各大、小2個劑量組(10,5g生葯/g)。從造模第4天開始給葯,治療組小鼠分別灌胃給予生地、熟地及養陰降糖片混懸液,正常組和模型組小鼠灌胃給予相應體積的蒸餾水,1次/d,連續2周。   1.5.3 實驗觀測指標:分別於給葯前(0d)、給葯第7天、給葯第14天於尾靜脈取血用血糖儀測小鼠的血糖值。末次給葯後小鼠禁食12h,口服葡萄糖2.5 g /k g,尾靜脈取血分別測定口服前(0h)、口服後0.5,1,2h的血糖值。口服葡萄糖耐量實驗後小鼠摘眼球取血,離心分離血清。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血清中甘油三酯(TG)、總膽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的含量。   1.6 統計學處理 定量指標以X s的形式表示,對兩組定量資料的結果,採用t檢驗進行兩組間均數的差異顯著性檢驗。當P<0.05時,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生地與熟地對四氧嘧啶致糖尿病小鼠血糖的影響   結果見表1。

結果見表2。表2結果表明,與正常組相比,模型組小鼠在口服葡萄糖負荷後0,5,1,2h血糖值顯著升高。與模型組相比,養陰降糖片和生地大小二個劑量組及熟地大劑量組能顯著降低糖尿病小鼠口服葡萄糖負荷0,5,1,2h血糖值,說明生地黃與熟地黃均可改善糖尿病小鼠的糖耐量,同樣劑量下生地黃的作用強於熟地黃。   2.3 生地與熟地對糖尿病小鼠血脂的影響

結果見表3。表3結果表明,生地黃大、小二個劑量組與熟地黃大劑量組及陽性葯養陰降糖片組與模型組比較,血清TC、TG、LDL水平明顯下降,血清HDL-C水平明顯升高。說明生地與熟地均具有降脂作用;同樣劑量下,生地的降脂作用強於熟地。   3 討論   糖尿病是以慢性高血糖為特徵的一組代謝性疾病,表現為糖類、脂類、蛋白質代謝紊亂。大量研究表明,糖脂代謝紊亂是導致糖尿病併發症的一個重要因素。目前西藥仍是治療糖尿病的主要藥物,但由於毒副作用和高昂的醫療費用,從天然產物或中藥裏篩選和發現降糖活性成分已引起廣泛關注。已發現的天然產物或中藥中降血糖活性成分有糖類、黃酮類、皁苷、萜類、糖蛋白、多肽、二苯乙烯類、生物鹼、不飽和脂肪酸、含硫化合物、四氫吡喃類、吡咯化合物、有機酸等,同時研究表明中藥往往在降糖的同時具有降脂作用[2][3]。   地黃是最常用的中藥材之一,始載於《 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中醫認為,中藥生地具清熱涼血,養陰生津功效,為治療糖尿病的四大"聖葯"之一,在糖尿病治療方面具有悠久的歷史。文獻研究表明,在治療糖尿病的中藥復方中,生地使用率居前三位,而且在治療糖尿病復方中藥與中成藥製劑中也經常含有生地。而熟地作為地黃的主要炮製品,在中醫糖尿病的臨牀治療中也廣為應用,特別是在抗糖尿病的中藥復方中,應用熟地的頻率也相當高。國內外學者已對地黃的降糖作用進行了大量研究,發現活性成分包括地黃梓醇、地黃低聚糖、地黃寡糖、地黃苷D等[2][4]。   養陰生津是地黃公認的傳統功效,也是中醫用其治療糖尿病的主要理論依據。為此,本試驗運用成功複製的糖尿病小鼠模型,以此為平臺觀察比較生地與熟地對該型小鼠糖脂代謝的影響。實驗結果表明,生地黃的降糖降脂作用優於熟地黃。這為中醫運用地黃防治糖尿病的處方遣葯提供了藥理學依據。如能結合二者的降糖有效成分分析,將更具有臨牀指導意義,有待下一步深入研究探討。

地黃萃取物主治內熱消渴,肝腎陰虛,盜汗遺精,血虛萎黃,心悸怔忡。

解決問題:具有降低血糖、增加肝糖原含量、強心和增加免疫功能等作用,還可改善臨牀上口乾多飲的早期癥狀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