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屆奧斯卡頒獎典禮結束才過不久,影迷們在追片的同時,也對去年提名獲獎的電影津津樂道。其中大導斯皮爾伯格導演的《華盛頓郵報》獲得了兩項提名。而因爲這個電影,美國歷史上的五個總統都被“定罪”啦!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呀,因爲電影,美國國內再次掀起了討論越南戰爭的狂潮。在回顧美國是如何深陷越戰泥潭將近20年時,美國的這五位總統難免被拉出來“批判”“鞭屍”了一番!

《華盛頓郵報》的電影海報,圖片來自網絡

1.杜魯門

美國總統杜魯門,圖源:維基

在二戰爆發前,越南是法國殖民地,二戰中被日本佔領。戰後,胡志明領導建立了北越。杜魯門則默許法國在西貢扶植越南臨時政府。好嘛,分裂國家這一套,美國玩得可真是66的啊。

不久之後,法國軍隊挑起爭端,緊接着,美國便派去了35名軍事顧問,開始提供經濟援助。美國這可真是唯恐天下不亂啊!於是,和戰後的朝鮮、德國一樣,越南也成了美蘇兩大陣營暗中較量的戰場。

可以說,越戰會開打,杜魯門難辭其咎!

2.艾森豪威爾

艾森豪威爾和南越領導人,圖源:History

1954年,法國投降,而美國則剛剛經歷了朝鮮戰場的慘敗。可是,繼任的艾森豪威爾卻深信“多米諾骨牌”理論,他認爲,一旦有國家加入共-產-主-義陣營,它勢必會對鄰國造成影響。於是,美國接過了法國的接力棒,開始扶持吳廷琰南越政權,加大了經濟援助。可以說,二戰會持續20年,艾森豪威爾真是“功不可沒”啊!

3.肯尼迪

肯尼迪,圖源:History

入主白宮後,肯尼迪爲南越提供了一系列戰爭工具和大量軍事顧問。但是在1963年遇刺幾周前,肯尼迪策劃了軍事政變直接導致吳廷琰死亡。由此可見,美國不可信,當“狗”很危險吶!

在生命的最後一段日子,肯尼迪曾向助手暗示,他可能會在連任後從越南撤軍,但他是否會這麼做,如今已經無從知曉了。

4.約翰遜

約翰遜,圖源:History

直到肯尼迪總統遇刺,美國在越南戰爭中的參與仍然十分有限。約翰遜上臺後,派遣了第一支美國作戰部隊投入戰爭,授權了此後持續多年的代號爲“滾雷行動”的大規模轟炸,並開始陸續大規模向越南派兵。

隨着徵兵人數的增加,切身利益受到侵犯的美國民衆開始出現反戰情緒,而美國官方一直堅稱,這場戰爭很快就會勝利。

最後,約翰遜的名字居然成了戰爭的代名詞,因此,最終他不得不宣佈不再參加連任競選。

左邊人物爲約翰·列儂,圖源:History

六七十年代的反戰浪潮對美國產生了深刻影響,披頭士樂隊的約翰·列儂著名的反戰歌曲《imagine》(想象)傳唱至今。有媒體評價這首歌是列儂“送給世界的最偉大的音樂禮物”。2012年倫敦奧運會閉幕式上,大屏幕上再次響起列儂的聲音,向經典致敬。

你可以譏笑我的夢想,做夢的我並不孤獨。

有一天你會跟我一起,讓世界擁有同一個夢想。

5.尼克松

尼克松,圖源:History

因爲承諾會終止越南戰爭,所以尼克松輕鬆贏得了總統職位。在任期間,尼克松履行了自己的承諾,逐步撤回美國部隊,卻用其他的方式使戰爭升級。爲了摧毀北越供給線和北越政府,他連續下令對鄰國柬埔寨和老撾發動軍事入侵。

1973年1月,隨着水門事件升溫,尼克松宣佈終結美國對越南的軍事幹預,但是,直到1975年,越南戰爭才宣告結束。

電影:歷史的迴響

電影《華盛頓郵報》講述的就是水門事件前夕,五角大樓對越戰的機密分析文件曝光,文件顯示幾任總統明知戰爭勝利希望不大,美國已經深陷泥潭之中,卻仍在不斷向越南派兵,並隱瞞不利的戰況信息。

最終,《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爲首的媒體頂着政府巨大壓力仍然選擇公開文件,在國內掀起滔天巨浪,引發了大規模民衆抗議,迫使當時的總統尼克松結束戰爭。

電影截圖

這場戰爭使五萬八千美國人和三百萬越南人喪生,現在回顧起來,不論出於什麼目的,發動戰爭都會帶來最深切的傷害,和平來之不易,更應好好珍惜!

讀者朋友們,您看過這部電影了嗎?您又是如何看待越南戰爭這段歷史的呢?不妨在評論區表達一下自己的高見吧!

本文選題:楊騫;編輯:密碼HT

喜歡我的內容就關注我吧~ 咱們天天相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