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早在2016年12月13日將其自動駕駛項目分拆爲一家單獨的公司Waymo,該公司CEO約翰·科拉菲克(John Krafcik)宣稱,自動駕駛業務將優先應用在自動駕駛貨車上,而且自動駕駛貨車也可能成爲最先應用的市場。

約翰·科拉菲克在接受採訪的時候透露,Waymo正在探索物流和送貨模式,並確認正在測試一輛自動駕駛貨車,這倆貨車配備自動駕駛軟件和傳感器。

Waymo宣稱優先用於貨車而非共享汽車

Google今年早前亦在美國鳳凰城進行過一次小型的汽車共享試驗。與Waymo正式合作的汽車供應商目前只有菲亞特克萊斯勒。Waymo正在說服更多汽車供應商加入它的共享汽車業務。

當被問及美國的汽車廠商(例如通用汽車和福特汽車)會否與Waymo達成合作,約翰·科拉菲克便是完全有可能,工業4.0研究院認爲這是肯定的,這也符合美國總統特朗普“美國製造優先”的原則。

傳統車企和科技公司在自動駕駛技術領域早已展開激烈競爭。

德國科隆經濟研究院(The Cologne Institute for Economic Research)發佈了一份關於自動駕駛技術專利數據報告,專利數量前十名中,排名前9的均是傳統車企或汽車零部件供應商,互聯網科技公司唯獨谷歌一家入榜,並且排名第10,德國(博世、奧迪、大陸、寶馬、大衆和戴姆勒等)在自動駕駛專利技術總體上處於領先地位。

Waymo宣稱優先用於貨車而非共享汽車

另外,零部件供應商在自動駕駛領域的地位也不容忽視。例如,博世與谷歌合作開發搭載自動駕駛系統的原型車,以及向特斯拉供應駕駛輔助系統等。

工業4.0研究院認爲,而隨着自動駕駛技術日臻成熟,其商業化進程也在加快。正如上文可以看到,谷歌在推進技術研發的同時,已經開始探索自動駕駛技術的可行商業模式。

有趣的問題是,在未來的自動駕駛領域的生態系統中,最後主導話語權的是傳統車企?互聯網巨頭?甚至會不會是汽車零部件供應商?

*本文部分內容及圖片來自國外媒體。


Waymo宣稱優先用於貨車而非共享汽車

i4CN(工業4.0中國簡稱),是中國最系統化、最全面的工業4.0、無人工廠領域的諮詢公司;公司整合華爲、博世、騰訊、美的等專家,首家提供工業4.0整合方案,包括i4技術項目、i4四大管理體系、十大思想變革的三層金字塔式諮詢架構;能夠指導企業實施專業化的工業4.0變革和無人工廠規劃建設與運營管理。助力國家實現中國製造2025的宏偉藍圖。

Waymo宣稱優先用於貨車而非共享汽車

樑卓業 i4CN首席諮詢顧問

中國工業4.0無人工廠、工業互聯網專家,華爲ISC、IPD體系專家

華爲ISC+項目組成員,智能製造標杆車間項目經理

工業4.0十大思想變革、無人工廠建設體系首創人

中山大學麻省理工學院雙MBA,廣東工業大學機電學院本科

歡迎需要導入華爲ISC、IPD體系,實施工業4.0無人工廠的企業與i4CN合作。

(請搜索i4CN樑老師相關課程視頻並進一步瞭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