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小時候有沒有學過一首詩叫《詠鵝》,這估計是小時候接觸的最早的古詩,朗朗上口的詩句,被廣為傳唱,很多小孩子都喜歡朗誦這首詩句,這首詩的作者,就是今天小編要為大家介紹的這位唐朝時期的著名詩人駱賓王。駱賓王一生空有一腔才華,卻一直不被重用,因而一直鬱鬱不得志。不過在當時駱賓王的一句「一抔之土未乾,六尺之孤安在」,可是讓武則天十分佩服。這到底是怎麼回事,武則天又為何不重用駱賓王呢?

據史料記載駱賓王才華橫溢,是當時十分有名氣的大詩人,只是為人十分正直,很多官場現象都看不慣,所以很容易就得罪了權貴,最終被排擠在外,這就導致了駱賓王空有一腔才華和遠大的抱負無法實現。

尤其是駱賓王所處的朝代正好是武則天成為女皇的時候,而駱賓王對於女子當皇帝很是不滿尤其是認為武則天為了登上皇位嗜殺成性,手段殘忍,其實早在武則天沒有稱皇的時候,駱賓王就不斷地寫文章諷刺她,而這也間接導致了駱賓王的仕途斷送,甚至還被關進過監獄。不過駱賓王並沒有因為這些事情而改變對於武則天的討伐之意。

出獄之後駱賓王依舊宣揚武則天的擾亂綱常,不倫不類。這更加讓駱賓王無立足之地。後來打算造反的徐敬業找到駱賓王,請求駱賓王為自己寫一篇徵討武則天的檄文,由於駱賓王一直非常不滿武則天,所以當即駱賓王就答應了徐敬業的請求,最終寫下了著名的討武曌檄文,也就是現在我們所看到的那篇文章,現在在很多的歷史文獻中還能夠查到文章,十分的氣勢龐大,而文采出眾尤其是最後一句,「一抔之土未乾,六尺之孤安在」更是被千百年來廣為傳唱。

這片文章寫好之後在當時可是引起了不小的風波,很多人看過這篇文章之後都被感動羣情激奮加入到了徐敬業反動隊伍中來。其號召力十分巨大。據悉這篇文章中可是將武則天罵的狗血淋頭,簡直就是一個慘無人性的魔頭,而且還細數了武則天的多項罪責。

至於如何征服武則天的,當時這文章傳到了武則天的手中之後,武則天看了文章並沒有表現太大的憤怒,只是到最後的「一抔之土未乾,六尺之孤安在」,武則天當即詢問這篇檄文的作者是誰,旁邊的內侍戰戰兢兢的回答駱賓王,沒先到武則天不怒,反倒感嘆真是太可惜了,這樣有才華的人才居然流落朝堂之外。

後來武則天有重用駱賓王的想法,只是駱賓王並不願意接受武則天的重用,而是跟著徐敬業早起了反,最終徐敬業兵敗,而駱賓王也就此消失了,到底是當時兵敗被殺還是避世隱居了,這就沒有人知道。

不過要是駱賓王能夠轉變一點思想,不要糾結武則天是女人的問題,說不定他的一腔愛國抱負就可以得到很好的展現,其結局也就不會像是現在這個樣子了,真是令人惋惜。


提起駱賓王大家最為熟知的就是兩件事。一個是兒歌鵝鵝鵝。一個就是政治宣傳書《討武檄文》 。而《討武檄文》之所以能夠流傳千古,還是武則天那句話。此人不為我所用,流之民間乃宰相之過。

駱賓王。初唐四傑之一。在初唐四傑裏留下的詩詞最最多。最值得的後世 稱讚的就是《帝京篇》。駱賓王出身寒門,其父僅為縣令小官。在初唐這個還講究門第的時代,寒門出身是很難出讓人出人頭地的。其父去世以後,駱賓王流落四方,後為大唐宗室道王李元慶屬官,後曾戍邊,在大唐下層官場遊歷。擔任的官員都不大,當武則天秉正當朝以後,駱賓王對於牝雞司晨 的武則天是大家譏諷。對於武則天臨朝聽政,天下紛紛責難和非議,但一個地方小吏的上書反對,武則天自然不會放在心上。所謂反對我的人多了。你算老幾。後參加徐敬業造反,失敗以後,不知所蹤。可謂一事無成。

也許正是武則天的蔑視讓駱賓王感到氣憤,在公元684年,武則天廢唐中宗而自立、引發大唐部分失意官僚和貴族不滿。李績之孫徐敬業在揚州起兵造反。駱賓王積極參加,而且擔任「機要祕書」的職務,在期間寫下傳誦一時的《討武檄文》上寫:「以此制敵,何敵不摧,以此圖功,何功不克。……請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真是擲地有聲,慷慨激昂。大有氣吞山河之氣勢。一篇雄文可抵百萬大軍的能力。

而實際上能讓此文傳誦天下的卻是武則天的一句話。得知此文是駱賓王所寫。武則天感嘆曰:「宰相安得失此人?」可見武則天的心胸是多麼寬闊,不亞於秦皇漢武和唐宗宋祖。比起後世明清的文字獄,那些帝王的小肚雞腸不知道強烈多少輩。

這是武則天與駱賓王唯一的交集。二人一生未曾謀面。駱賓王絕非一個有本事的人,既沒有治理地方和國家的能力。也沒有高超的政治手段,更沒有徵戰四方的軍事謀略。可以說就是一個能寫幾首詩歌的讀書人而已。注重實際的武則天是不會用這樣的華而不實的人。就算駱賓王真的去投靠武則天,一代女皇也不會重用這樣的人,駱賓王這中人不過是虛有其表罷了。一項善於用人的女皇陛下是不會真的重用此人。看》《討武檄文》說的那幾句話也就不過是感慨一下。


刀叔觀點:如果在開明的社會,誰又會在意一個女人當上國家元首呢?

駱賓王,字觀光,漢族,婺州義烏(今浙江義烏)人,唐代詩人,與王勃、楊炯、盧照鄰合稱「初唐四傑」。駱賓王的一生懷纔不遇,潦倒不堪。唐高宗儀鳳四年的時候,他被任命為侍御史(監察性質的官職),後來又因為多次向武則天上書言事而被人誣陷鋃鐺入獄。在獄中,駱賓王寫下了「露重飛難進,風高響易沉」的千古名句來抒發心中的悲憤。

光宅元年(684年),武則天廢去剛登基的中宗李顯,另立四子李旦為帝,自己臨朝稱制。正想進一步登位稱帝,建立大周王朝,這就引起一些忠於唐室的大臣勛貴的憤怒。身為開國元勛英國公李績嗣孫的李敬業,以已故太子李賢為號召,在揚州起兵,建立匡複府,自任匡複府上將、揚州大都督。

駱賓王被羅致入幕府,為藝文令,軍中的書檄,均出自他的手筆。《代李敬業傳檄天下文》 ,就是駱賓王的代表作。本文亦稱《討武曌檄》,但武則天自名「曌」是在光宅五年武后稱帝以後的事,可知乃後人所改,現仍用本題。

這篇檄文立論嚴正,先聲奪人,將武則天置於被告席上,列數其罪。藉此宣告天下,共同起兵,起到了很大的宣傳鼓動作用。不僅僅表明了武則天作為一代君主的罪過,也順便提醒了這些匡複李唐盛世的人們,寓意在生死存亡的時刻,為起兵討伐武則天做了充足的鋪墊,並且將人們心中的豪情壯志都激發出來,起到了很好的調度氣氛,激發意志的效果。

這篇《代李敬業討武曌檄》行文流暢,感情飽滿,是名垂千史的好作品。後世的人們可以從這首詞中,認識到武則天的蠻橫無理,從裡到外,令人警醒深刻,文采勁道,令人深思。起到了鼓舞志氣,折服人心的作為,至今仍是歷史上極有藝術價值的不朽之作。

武則天原本打算留駱賓王重用,無奈駱賓王實在是對武則天成見太大,跟著徐敬業起兵造反,兵敗之後駱賓王是死是逃也就沒有人知道了。

關於駱賓王后來的生死,歷來都存在三個說法:

說法一:誅殺。《資治通鑒》明確地記載了起義軍失敗後徐敬業、駱賓王被叛軍誅殺的場景,《舊唐書》也肯定了誅殺駱賓王的事實。

說法二:逃跑。《新唐書》卻記載了是駱賓王在兵敗後逃跑。

說法三:出家。初唐著名詩人宋之問在杭州靈隱寺,碰到一個老和尚替他對了兩聯妙句:「樓觀滄海日,門聽浙江潮。」據說此人就是駱賓王。但是後有人去找再也沒有找見。

如果駱賓王和武則天能夠出生在一個開明的社會,那時候沒有人會去在意武則天一個女人能夠當上一國的主宰,駱賓王也能夠實現他為國盡忠的抱負,這對於他們二人來說都是最好的結果。但侷限於當時人們的思想和眼界,駱賓王的一生也只能抱憾收場了。

(本文系「刀墓手札」工作室原創精品,全網總曝光15億次的優質MCN自媒體)


駱賓王,初唐四傑之一。武則天,中國唯一的一位女皇帝。駱賓王在從政期間,正是武則天一步步把持朝政、走上權力頂峯的階段。駱賓王雖是一介文人,但是他為人剛正不阿、豪氣幹雲,他對武則天干涉朝政極為不滿,這也導致駱賓王仕途不順、下場悲慘。據史料記載,駱賓王和武則天的恩怨主要有兩次。

第一次是從公元660年開始,武則天一步步走向了唐朝權力的中心,公元678年駱賓王入朝擔任侍御史,多次諷刺武則天干政,因而被下獄,在獄中詠蟬「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抒發悲憤之情,後因大赦出獄。

第二段公元684年,武則天廢唐中宗自立,當年9月徐敬業在揚州起兵反對,駱賓王發表《代徐敬業傳檄天下文》,其文義正言辭,慷慨激昂。其中一句「一抔之土未乾,六尺之孤何託」讓武則天感嘆「宰相何失此人」,後徐敬業兵敗被殺,駱賓王下落不明。

其實駱賓王與武則天嚴格意義上不能稱之為恩怨,雖然駱賓王一直反對武后干政,但是他對武則天干政的影響微乎其微,武則天也從來沒有真正把駱賓王當做對手,而且武則天十分惜才,只是二人政治立場不同罷了。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說起這首膾炙人口的《詠鵝》詩,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甚至連三歲孩童都知道,這是唐朝神童駱賓王的大作。

但是,除去這首詩歌以外,如果說起駱賓王跟當朝最權威發的人物——武則天之間的恩怨來往,可能有些人並不熟悉。

  駱賓王,是文學奇才,七歲能作詩。但由於天賦過人,年幼成名,也就有些恃才放曠,為人做事不注意言行,因而養成了自視甚高的個性。

在唐高宗末年時,年紀青青的駱賓王,憑藉自己的才望,擔任了長安主簿。雖然不是什麼大官,但對一個年輕的文人來說,已經很榮耀了。

但是,駱賓王在擔任長安主簿期間,由於年輕氣盛,不知檢點,做了些收受賄賂的事情,被上級發覺後,他就被朝廷貶為臨海縣丞。

如此一來,從繁華的京城長安,被發配到東海之濱,政治與生活環境差的可謂是天壤之另。

於是,駱賓王一向就趾高氣昂、目空一切,他哪裡受得了這個委屈?憤怒之下,便棄官而去。

豈料,此時由於被武則天貶往柳州,李敬業對朝廷也是多有怨言。眼看武則天,要要登基稱做女皇了,李敬業決定起兵反對。那麼,這時對武則天頗有怨言的駱賓王,在揚州遊盪時,正好遇到了李敬業。

於是兩人一拍即合,駱賓王非常高興地加入了李敬業的「反武」隊伍,並利用自己的才情,經過苦心孤詣,點燈熬夜,搞成了一篇千古名文——《討武瞾檄》:

偽臨朝武氏者,性非和順,地實寒微。昔充太宗下陳,曾以更衣入侍。洎乎晚節,穢亂春宮。潛隱先帝之私,陰圖後房之嬖。入門見嫉,蛾眉不肯讓人;掩袖工讒,狐媚偏能惑主。踐元後於翬翟,陷吾君於聚麀。加以虺蜴為心,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殘害忠良,殺姊屠兄,弒君鴆母……一抔之土未乾,六尺之孤何託?……

裡面的句子雖然不帶一個髒字,卻極盡罵人之能事,細數武則天的人生污點:從牝雞司晨罵道狐媚惑主,從宮廷淫亂寫到殺子奪位等等,其文學才情無不令人讚歎!

果然,此文一出,引起了人神共憤,天下間罵武則天的人真是數不勝數,一時間傳遍了天下。

當檄文傳到武則天那裡時,天下人都以為武則天會大怒,沒想到她竟然很感慨地說:「如此賢才淪落在外,這是宰相的過失。」於是武則天大度的胸懷,也被羣臣與天人傳為了佳話。這就是歷史上獨一無二的女皇帝的風範。

其實,就算武則天想用這篇罵文為藉口,殺掉駱賓王,但按當時的時局來說,也會落了下風。所以,她選擇了大度與寬容。

實際上,文人們吵架,自古以來就是一派文縐縐的作風,就算到了現代,也是風雅地罵架。例如,周立波和張生,韓寒和方舟子,大家吵來吵去,還不都是:孔夫子放屁——文氣衝天的樣子?

最後也不管誰勝誰負,都會表現出一種斯文的作風來。那麼,駱賓王與武則天之間的恩怨亦是如此。

就算駱賓王與武則天從沒有見過面,但兩派各個層次的吵架高手,已經在《討武曌檄》散佈開來的同時,全面展開了。

那麼,武則天對駱賓王寬容,或是對的才情佩服之至;或許是惜才之心,使她不忍心殺他?

但最終,李敬業失敗,駱賓王逃亡;一代才子,便成了千古絕唱!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